X

新加坡采风录之二神圣的印度庙

作者:CNR赣勇

神圣的印度庙(摄影:冯赣勇)

在新加坡还有一条有着“小印度”之称的印度街。据资料记载:小印度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海外劳工聚居的地方。位于新加坡悟糟路和实龙岗路一带。本世纪初,殖民地当局从印度等地带来大批劳工,从事开路、建桥、建屋等最艰苦的工作,最早居住在此。他们的后裔以及后来前来新加坡从事劳力工作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海外劳工,由于肤色、语言及生活习惯都很接近,于是纷纷选择居住在这一带。

宽敞肃穆的印度庙宇内(摄影:冯赣勇)

区内有各式各样的印度风味食品、生活用品和文艺用品、书店等专门店,还有印度庙宇等。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海外劳工不约而同来到这里聚集,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印度的缩影。难怪外国游客说“置身于此,仿佛到了印度”。是人们了解印度风情的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在庙中等候朝圣的印度友人(摄影:冯赣勇)

由于时间的原因,记者虽然没有光顾过这里,但是却驱车从这里经过。不很宽敞的街巷纵横交错,印度人开的店铺鳞次栉比。一派人声鼎沸,客流如织,异常热闹的繁华景象。

印度庙宇内墙壁上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作为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他们也把自己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到了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的不同地区兴建印度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印度庙成为许多印度节日与庆典的焦点。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响;而他们生活中的不同阶段,也受到宗教仪式的洗礼,由于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所以他们都前往印度庙进行宗教活动。

印度庙宇内墙壁上的神像栩栩如生(摄影:冯赣勇)

不知什么原因,记者一直认为宗教文化大都很神秘高深莫测。而此次在新加坡看印度庙,就是想多少了解一些印度的宗教文化内容。在新加坡参观印度庙有一些规矩。无论是谁都要在庙宇的门口将鞋脱掉后方可进入。

印度庙宇前环境优美(摄影:冯赣勇)

在新加坡约有24间主要的印度庙,其中在桥南路的马里安吴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印度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为国家古迹。

印度庙宇内景观之一(摄影:冯赣勇)

由于有的在市区停车困难或其它的一些原因不便参观,所以,最后记者来到了一个前有一片开阔绿地,环境优美的印度庙宇观光。

印度庙宇内景观之二(摄影:冯赣勇)

来到印度庙前,抬头望着那有众多人物造型,色彩艳丽,线条优美的浮雕金字塔门楼,一种神圣的异样感觉油然而生。

据说传统的印度庙宇门楼中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湿婆男神;最有地位的毗湿奴神;造型各异、婀娜多姿的男神和女神们以及大象和猴子等印度教中的动物神等,它们或坐或站于塔上,造型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壮观瑰丽。

庙宇后院等候给孩子剃头的人们(摄影:冯赣勇)

光脚走进庙宇,庙内庄严肃穆,所有的雕塑都是金碧辉煌,色彩斑斓,地上干干净净。这座印度庙属于古老传统的印度建筑风格,庙院宽敞明亮。特别是庙堂里、墙壁上、天井四周,到处都是鲜艳夺目的雕塑艺术,那些众神们好似呼之欲出,这种氛围立刻不由得使人融入到印度神话的世界里。

庙宇内剃头的印度儿童(摄影:冯赣勇)

庙内光着上身的印度僧人、身穿纱丽的印度女人,对游人的到来,都报以微笑,表示欢迎。空气中弥漫着茉莉花的幽香和印度人特殊的熏香气味,旋律优美的印度音乐不时传入耳鼓,有好几位印度人双手合十,虔诚膜拜。

剃过头的印度孩子等待洗礼(摄影:冯赣勇)

在庙宇后院,一些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等候剃头。记者看到这些剃光头的孩子有男有女,大多年龄不大。剃过头后,庙内僧人会在孩子们的头上摸上一层厚厚的黄色东西,然后进行朝拜。虽然记者不明白这些礼教的确切含意,但肯定是印度人所信奉的必不可少的风俗。

游客在印度庙内与印度友人合影(摄影:冯赣勇)

在庙内的进行宗教活动的印度人对于游人都很热情,有的游客抱着他们的孩子照相合影,他们大都友好欣然应允,极为配合。虽然语言不通,但看得出他们对外国游客非常友好。新加坡印度庙宇的观光,使人在领略异国风情的同时,多少了解了一点印度宗教的文化,虽然是点滴的内容,但却使新加坡之行多了一点别样的色彩。(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