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货运班列在王家营西火车站整装待发
编者按:绿色是云南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底色。今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云南将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以云花、云茶、云菜、云药、云咖、云菌、云果等为代表的“云品”无疑是云南打造“绿色食品牌”的优势所在。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绿色云品系列报道”,看云南如何做好“品”文章,走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云岭大地从来不缺少拥有世界魅力的云品
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鲜切花、王毅外长“每天都在喝”的普洱茶、搅动舌尖味蕾的小粒咖啡、藏在大山深处的野生菌……无一不给人美的享受、魅的诱惑、质的体验。
云花、云茶、云菜、云药、云咖、云菌、云果、云香等打上云南印记的“云品”,已经说不清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登大雅之堂,入寻常百姓家。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商将目光聚焦在云南,聚焦在云品,魅力云品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一花一树一产业
一粒种子有着怎样的力量?
1904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从缅甸通过米轨小火车,带来一株咖啡苗,在大理教区歇息之后,便把这株咖啡苗带到朱苦拉村,栽种在教堂背后,咖啡由此在云南扎根。115年后的今天,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80万亩,年产量约15万吨,占据全国咖啡产量的95%以上。
今年1月22日,德国商人马库斯(Markus)在当地贸易企业JDE公司的牵线搭桥下,来到有着27年历史的云南咖啡厂。在参观完咖啡厂生产流程,品尝地道的云南小粒咖啡后,他当场订了60个货柜(120吨)的咖啡生豆,并表示不虚此行:“云南小粒咖啡风味独特,可以作为拼配豆来使用,这比使用哥伦比亚等地的咖啡豆性价比更高。”
“尽管国内很多消费者对云南咖啡的品质还不是很了解,但云南小粒咖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高。去年我们把云南咖啡卖到了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云南咖啡厂总经理徐智勇说。
咖啡如此,鲜花又何尝不是
30多年前,当人们在呈贡斗南村种下第一株剑兰的时候,谁也没想到,30多年后,这个小村庄会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2018年,整个斗南市场鲜切花交易额达到68.64亿元,交易量达82亿枝,较2017年63.82亿元的交易额和76.34亿枝的交易量分别增长了7.6%和7.5%。2月8日,农历大年初四,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单日拍出了821万枝鲜切花,创中心成立16年来单日最高成交纪录。
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鲜切花产量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玫瑰、康乃馨、洋桔梗和绣球等鲜切花新“四大花旦”单个产品占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云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已出口到俄罗斯、波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去的路子越走越宽
每年冬季,两大蔬菜来源支撑起北方的蔬菜市场:一是当地反季节大棚蔬菜,二是来自云南、海南等地的冬季蔬菜。统计显示,云南蔬菜供应北京总量位居全国第5位,供应新疆位居第6位,年供应上海蔬菜50万余吨。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每年有近70%的云南蔬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随着“云菜进京”“云菜供港”“云菜入沪”“云菜入粤”“云菜入疆”“云菜出海”6条云菜出滇线路的打造,云南已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送”基地。
“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来看,冬季的蔬菜有70%来自云南,全年蔬菜有23%来自云南。”云南农垦高原特色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侠告诉记者,新发地是北京乃至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世界同类市场中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立于2015年11月的云南农垦高原特色农业有限公司,是云南农垦集团直属二级企业,在蔬菜、茶叶、坚果、马铃薯等大宗特色农产品上已经形成了全产业布局。目前,由云南农垦高原特色农业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的“云品连锁专卖店”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南昌以及香港、澳门等地营业。“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其中70%-80%来自省外市场,蔬菜已出口至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坚果类多出口至中东国家,野生菌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任侠说。
再说云茶。目前,在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44个茶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占70%。2018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达64.1亿元,连续两年居“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榜首。2018年11月14日,一列搭载云南茶叶的班列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10天后抵达莫斯科,这是云南茶叶首次搭乘中欧班列(成都)出口俄罗斯。出口方滇红集团除在云南拥有茶园基地外,还在斯里兰卡拥有3万亩有机生态茶园,在老挝拥有12平方公里的古茶树采摘经营权。去年,滇红集团在立陶宛组建了首个欧洲品牌运营公司——立陶宛凤凰滇红国际有限公司,并计划建海外仓,以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
在多方努力之下,云品“走出去”的路子正越来越宽。来自商务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全省农产品出口3.4亿美元,增长42.8%,占出口总值的24.3%。其中:蔬菜出口9028万美元,同比增长206.9%;水果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1%;花卉出口737万美元,同比增长54.2%;茶叶出口444万美元,同比增长50%。
标准化建设仍是短板
不过,云品在“走出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有好产品没有好品牌、标准体系建设不够等问题。
同样以云茶为例,近些年来,每逢采茶季节,“古树茶”“名山茶”“野生茶”炒作之风愈演愈烈,几乎形成“不做古树茶就不是好茶企,没有古树茶就没有好产品”的态势,但在全国范围内有形象力的品牌却并不多。“古树茶、名山茶、小产区茶是云南茶产业的特色,这一部分茶仅30多万亩,全省近600万亩的生态茶、有机茶、现代茶园,才是云南茶产业的主体和坚实基础。”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占据全国产量95%以上的云南咖啡也是如此。早在10多年前,雀巢就开始使用云南咖啡作为旗下顶级品牌“Nespresso”的原料,但种植条件并不能决定咖啡的最终品质。某国际品牌采购商曾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表示:“云南咖啡在树上,是这个。”但随后,他将大拇指朝下:“从树上摘下来后,是这个。”
在云南省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刘磊看来,当前,云品在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痛点,其一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带来的产品不确定性,其二是云花、云果等热销品种多来自国外。“很多企业对种植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对农业生产标准化重视不够,对产品分级及包装重视不够,这直接导致优质的云品没有卖出优质的价格,也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
“尽管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以及部分国际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缺品牌、缺技术、缺资金、缺营销也是不争的事实,最大的短板还在标准体系建设不够。”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云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院副院长谭鑫教授看来,“品”字有三个“口”,其一是“品的主体”,要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产品;其二是“品的客体”,要让消费者更多了解云品、认识云品、喜欢云品,要在宣传营销上下足功夫;其三是“品的味道”,要做好精深加工这篇文章,给消费者带来舌尖上的诱惑。
谭鑫同时指出,尽管现在云品的销路很多,但多分散在各个渠道,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云品销售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部门作为“看得见的手”,应从市场规范、环境治理、监督约束等方面出台一批跟得上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市场良性发展,形成活力,共同打造魅力云品。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殷雷
责编:靳玉娇 一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