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融叶观察】抗疫双城记:新加坡VS香港

新加坡和香港,亚洲双子星城市,曾经都是英国殖民地,都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拥有类似的法律、公共管理体系。同时,这两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都与中国(大陆)保持紧密的往来联系,因此,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战中,两个城市同时站在了对抗病毒的最前端(中国大陆以外)。

2020年1月2日,新加坡香港分别开始在机场设置防线,对武汉访客测量体温;1月23日,两地分别确诊首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例。之后两市疫情发展趋势一直类似,先后经历了第一阶段中国(大陆)输入,第二阶段本土传播,截至3月1日,新加坡和香港分别累计106和100例确诊病例。但随着疫情进入海外输入的第三阶段,两地病例增长却走出了决然不同的曲线。截至4月11日,新加坡确诊2299例,即使扣除香港没有的客工因素(参见《新加坡:一个国家,两种疫情》),确诊数字也高达1550例,远超出香港的1001例。

如果再考虑人口基数,新加坡564万人口,香港745万人,新加坡每百万人确诊数目407.7人(扣除客工因素276.47人),更是香港的134.34人的3倍之多(扣除客工因素2倍多)。

条件类似的两个城市,为什么抗疫阶段性结果有如此大的差异?下图为香港互联网媒体HK01今日一篇文章中对新港两地防疫措施的比较,看上去有何差异?

上列措施比较,表面上看两地差异并不大。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口罩政策?

新加坡政府 在本次抗疫过程中,最为人诟病的措施之一就是在初期没有鼓励戴口罩(尽管此政策一直与世卫组织指导原则一致),直到4月初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染能力时,才要求所有人外出与人密切接触时戴口罩。而香港政府则从开始就鼓励戴口罩。但如果口罩政策差异是主要原因的话,那为何两个城市在1-2月两个月中的抗疫效果几无区别呢?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月初考察国家传染病中心未戴口罩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疫情初期戴口罩参加新闻发布会

学校停课措施?

香港于春节假期后停课至今,而新加坡坚持上课到4月8日。但该措施显然也解释不了两地抗疫效果的差异,因为新加坡学校内并未发生感染事件,有限几个中小学生确诊是通过家人感染(参见《停课代表新加坡抗疫失败了吗?》)。大学生确诊人数多一些,多是从英美回国的留学生,这一点官方没有通报具体数字,但香港应该也是类似情况。

与多名居住香港或者熟悉香港情况的友人讨论后,笔者认为,新加坡自3月份开始抗疫成绩落后于香港的主要原因是:

1、 相较于香港,新加坡政府的强制集中隔离措施不够强硬。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政府因种种考虑,在追踪方面竭尽全力,但对从国外旅行归来的人隔离措施一开始很松懈,最初休“缺席假”甚至允许海归人员短时间外出,后来随着疫情发展要求居家隔离,再后来看到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严重,才先后分别宣布部分国家回来的人需要强制集中隔离,直到4月10日才开始要求所有海外归来的人强制集中隔离;而香港一开始居家隔离就要求很严格,被隔离人员需要戴电子手带以供政府监控,在两周之前已经开始强制集体隔离。强制集中隔离手段的差异,很可能直接导致了两地在进入第三轮欧美输入阶段的疫情传播范围有了较大差异。

2、 相较于新加坡,香港民众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强。香港人与中国大陆联系更紧密,香港部分专家参与了中国大陆抗疫专家组的工作,因此理论上来说,香港人对新冠疫情的严重性了解更多。这一点新加坡与香港差距较大,本身新加坡就有30%多人口不是华人,剩下60%华人对中国的了解一般来说弱于香港人。造成两地防范意识差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SARS的教训,尽管两地2003年都是SARS疫区, 但SARS对香港的伤害远远大于新加坡:香港确诊1755例,死亡300例,期间更有淘大花园集体感染事件;新加坡确诊238例,死亡33例。民众心理对类SARS传染病的恐惧心理应当有相当大的差距,防范程度必然不同。

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纪疫情,各国(各地)医疗水平、政府管治和公众意识都要跟得上。新加坡似乎因后两个因素略逊于香港而表现差于香港。新加坡4月7日开始的严格的“断路器”阻断措施能否扭转病例增幅曲线,我们拭目以待!

#SGUN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