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潮汕魏启峰批局:六代人的百年诚信故事

魏壁光的父亲是魏启峰批局第五代传人。

关于魏启峰批局,在汕头市侨批文物馆二楼展板有一块批注——

“经营时间最长的潮帮批局——魏启峰,从1879年魏福罗创‘森峰启记批局’起,至1979年转入国家银行管理,魏氏批业历经六代,整整100年的心血,在潮汕侨批史上书写了生动的一页”。

2012年,国家档案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侨批为“世界记忆遗产”之时,魏启峰批局的故事便作为其中一份申请资料。

恰逢6月9日“国际档案馆日”来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了魏壁光,听他讲述这一段跨越百年的诚信故事。

所有故事源自于一个人,也就是魏启峰家族的祖先魏福罗。而贯穿故事始终的只有两个字——“诚信”。这是魏福罗能创办批局的缘起,也是魏氏家族经营侨批业长达百年之久的根基。

广东省揭阳市魏启峰批局旧址

发家:

从“批脚”到“批馆”掌柜

魏福罗原先只是一名小商人。他在揭阳挑着担子挨家逐户收购夏布,再转销于埠头。其间,他结识了一位外号“澄海伯”的汕头埠老板。

“澄海伯”本名黄松亭,除了经营夏布,他还开了一个“森峰”号批馆。

有一回,“澄海伯”多付给魏福罗公五十银圆货款。魏福罗回家发觉此事,坐立不安,并于下次见面之时,请“澄海伯”如数收回,还再三表示是回家后才发现的,并非故意贪取。

恰逢森峰批馆急于扩展侨批业务之际,“澄海伯”正在揭阳物色可靠的代理人。被魏福罗的诚实所感动,“澄海伯”认定他就是最佳人选。

此后,魏福罗开始帮忙,把番批从汕头背到揭阳、普宁及丰顺的穷乡僻壤。森峰批馆的揭、普、丰汇路由此得到开拓和大幅度的发展。

光绪五年(即1879年),“森峰启记”批馆在榕城开张,魏福罗受黄松亭的委托,当了这间小店的掌柜,正式开始为汕头“森峰”批馆代理揭、普、丰片的侨批解付业务。

魏福罗从“批脚”变为“批馆”的掌柜,百年启峰批局历史也由此拉开帷幕。

魏启峰批局碑文

发展:

侨汇总额占全潮汕地区“半壁江山”

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年届60的魏福罗老人将业务由其子魏履巧先生经营。

魏启峰批局经历了一个从“合资”到 “独资”的过程:随着“澄海伯”到新加坡创业并将股份全部赠与魏家,“森峰启记”更名为“启峰森记”,并后于1912年正式更名“魏启峰批局”,由魏履巧的儿子魏启和担任经理。

此后,魏启峰批局的发展上了“快车道”——

1923 年,魏履巧在汕头市购置了商业黄金地段永兴街 123 号“全丰杂货行”楼下的产业,设立收批站,开展侨批业务。1924 年,收批站改组为“万丰发”批局,由魏茂玉(第四代传人)担任经理,经营南洋侨批业务。

1931 年,分号“新峰栈”批局在新加坡成立,由魏茂中任经理。1939年,分号“榕记批局”在香港成立,由魏茂龙担任经理。

魏启峰的“全球化”横跨南洋—潮汕的侨批服务网络也逐步形成——

一方面,至潮汕沦陷前,万丰发批局将海外业务拓展到印尼坤甸、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地,各地均有联营商号,其中泰国 4 家,印尼坤甸 19 家。

另一方面,至 1936 年,除了自家榕城“魏启峰”分号外,万丰发共有 12 家潮汕地方批局联号,而榕城魏启峰批局则为 42 家汕头批局代理侨批业务。

据杨群熙先生的《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记载,“魏启峰批局鼎盛时期经办的侨汇年总额,约占全潮汕地区的一半”,成为这座百年批局发展迅猛的生动注脚。

广东省揭阳市魏启峰批局旧址标示牌

爱国:

兴宁办事处在“东兴汇路”发挥重要作用

在抗战期间,揭西、兴宁都是国统区,于是魏壁光祖父魏茂玉在揭西与同行合作开展业务,在兴宁开设办事处。

潮汕沦陷时,在很多侨批汇路几乎被切断的情况下,魏启峰急侨眷之所急,派家人水陆兼程,历尽艰难险阻,突破封锁线,几度把侨批由香港经海路送到汕尾、甲子,再从陆路转兴宁、揭阳,使一帮帮侨批能够送到侨眷手中。

一封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由荷属东印度坤甸永成发批局寄往广东揭阳县的邮简式侨批,生动展示了魏启峰批局当时还开辟了另外一条汇路:印尼—香港—韶关—兴宁—揭阳。

据魏壁光父亲回忆,当时侨批先由印尼首先被运至新加坡,经过驻新加坡的英军邮政检查局检查并加盖93号英军邮检戳,后再用航空运到香港。再搭乘香港至广东南雄航班递送到韶关曲江邮政局,然后由陆路邮班转至后撒驻点在兴宁的汕头万丰发批局代理处,最后再由批局人员派送至揭阳西门外前图乡侨眷手上。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和南洋群岛相继沦陷,原有侨批递送渠道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跨国侨批递送秘密通道——东兴汇路诞生。侨批从业者在中越边境苦觅奔波,屡屡突破日本侵略者严密控制的重镇、要冲,于严酷的封锁中成功探辟出该线路,曼谷、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的侨批,顺利通过广西东兴寄回潮汕。

当时,魏启峰批局先前设在兴宁的办事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侨批一到兴宁,魏启峰驻兴宁办事处的职员便迅速领出来,经丰顺、汤坑、玉湖,穿越荒山、避开土匪带到榕城,从而大大地减少了侨批递送的时间。

由于当时兵荒马乱,不少收批人下乡或到他处避难,魏启峰批局的侨批派送员又不辞辛苦,跋涉访寻,千方百计将侨批送到住在临时栖身地的侨眷手里,使侨眷能够及时收到批银,得以养家糊口。

据统计,1942年春之后,由魏启峰批局接送的批款,几乎占东兴汇路汇入揭阳批款总额的70%。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万丰发批局还积极捐献了一笔可观资金抗美援朝。

作为魏启峰批局侨批运作后台的大院的“四维里”。

诚信:

为华侨垫付款项甚至“一批二送”

老家揭阳渔湖梅兜乡,现存一座大院,名“四维里”,于1937年落成的。

《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院内的四条厢巷,以礼、义、廉、耻四字命名,故名“四维里”。

《本堂落成记》石碑刻文告诫魏氏后人,“生意日隆”是因为“大父福罗公性诚实”,“信用益孚”,魏氏后人要“饮水思源,无忘乃祖,聿修厥德,而继继绳绳于勿替云”。

魏氏的一代代后人就是秉承这个宗旨,发展侨批业,如遇劳工急需寄批回家报平安,接济家里,但又未领工钱的时候,都是先为他们先垫款,等到他们收到回批才付款。

魏壁光听父亲讲过,抗战胜利至1948 年间,在国内货币急剧贬值的情况下,魏启峰批局并没有采用拖延兑付批款等手段,对顾客投机欺诈。相反,为了维护侨眷利益,魏壁光们坚持以港币为本位支付侨汇。为保障快捷送批,还以航空方式将华侨寄批目录送至汕头万丰发,并按照寄批目录安排批款派送,等批信到达再次派送批信,出现“信批分开,一批二送”的现象。

正是如此,1946至1949 年,万丰发批局海内外分号达 47家,位居汕头批局首位,侨汇总额在汕头市也首屈一指。

魏壁辉是魏壁光的大哥,从小就在批局学习分批业务。父亲特别要求大哥学习尺牍知识,就是为了在分批之时,能为侨户写回批。

大哥每次都很用心写,也因此打动了侨户。后来他们都会煮上几个甜鸡蛋回赠,以这纯朴的方式表达谢意。

魏壁光大哥怕推辞不吃会让侨户误解,所以,经常是吃甜鸡蛋吃到反胃。几十年过去,他只要看到甜鸡蛋,就不由自主地反胃,反而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

后记:

1956年,万丰发批局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进程,批局的财产折股归公;

1958年并入“汕头市侨批联合服务部”;

1973年开始归属中国银行管理;

1979年完成合并工作而告终。魏启峰批局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并退出历史舞台。

至此,魏启峰批局历时百年,成为潮汕地区经营时间最长的批局。

(参考资料:《侨批文化》一书,收录的《百年魏启丰,六代侨批情》)

【记者】沈丛升

(受访者供图)

【作者】 沈丛升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