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8日,美国白宫以总统特朗普的名义发表声明,称“美国欢迎中国代表团参加从2月19日开始的一系列会议,讨论两国的贸易关系”。从这一天开始,中美贸易“休战”截止日也进入10天倒计时。有分析称,双方谈判官员们“连时差都没倒过来就继续谈”的紧锣密鼓,让外界看到中美都希望达成协议,化干戈为玉帛。此次率团赴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头衔中新增的“习近平主席特使”身份备受关注。美方用欢迎声明展示善意,中方显然也诚意满满。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美国挑起“贸易战”前夕。一年的时间,中美乃至世界经济受到的影响,让各方认识到中国领导人所说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英国路透社甚至作出“中美磋商成败攸关美股命运”的判断。“抓紧工作,相向而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9日表示,中方希望中美能努力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互利共赢的协议。因为这“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磋商节奏正在加快
根据白宫的声明,会谈将在美国贸易代表署和艾森豪威尔行政大楼举行。磋商首先在副部长级展开。19日,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将率领美方代表团与中方代表会谈。高级别磋商则从21日开始。香港《经济日报》评论说,白宫罕见发表声明对中方表示欢迎,释放出善意。
北京时间19日清晨,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消息比白宫声明更早引起外媒关注。英国路透社称,中方宣布,应美方邀请,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将访问华盛顿,于2月21日至22日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举行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是中美贸易磋商的最新进展,显示随着3月1日贸易“休战”截止日期临近,双方在继续加紧磋商。2月15日,双方团队在北京的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刚结束。
不少媒体都注意到,相比上一次赴美,刘鹤这次多了一个身份:习近平主席特使。上一次出现这个头衔,还是他去年5月赴美磋商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成晓河19日对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说,增加的特使身份意味着增加了授权。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刘鹤代表的不仅是中国政府,也代表着中国领导人。
台湾“中央社”称,参加此次磋商的美方人员既有鹰派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总统贸易与工业政策助理纳瓦罗,也有被视为鸽派的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白宫在声明中说,此次磋商是美中两国元首去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的共识的一部分,着眼于实现影响美中贸易的必要的中国结构性改革。双方也将讨论中国从美国采购商品和服务的承诺。
上周五在会见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美方代表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谈到“合作”一词。他表示“合作是最好的选择”,但同时指出“合作是有原则的”。
“两国经贸磋商的节奏正在加快。”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史蒂夫·森斯基18日这样告诉媒体。彭博社称,美国农业部的团队上周参与了在北京的磋商。森斯基说,谈判富有成效,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联合早报》援引成晓河的话称,如今官员们“时差还没倒过来就继续谈”,显示双方依然希望能在3月1日期限前达成协议。
世界期待中美找到答案
随着两国谈判逐渐进入决定性时刻,全球都在盯着将迎来什么结果。德国财经网19日设想了“中美经贸磋商的四种情景”:一是中美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妥协,最终达成协议。这是各方最愿意看到的情况。二是延期继续谈。三是达成临时性协议,因为中方不可能全面答应美国的要求,有些甚至被认为是无理的。四是无法达成协议,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可能性也较低。
路透社称,对中美贸易协议的乐观看法助推美国股市涨至逾两个月高位。随着两国一年来的争端来到紧要关头,此刻对美股来说可谓成败攸关。该报道说,投资人已将3月1日视为中美贸易战的“大结局时刻”。在这轮新磋商之前,双方都表示在北京的磋商取得进展。特朗普也在磋商结束后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达成一份真正的贸易协议。
那么,什么是一份好协议呢?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份好协议绝对不可能是一方完全满意、一方完全不满意的。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一份好协议有两个标准:一是从美方来看,他们的合理关切得到了缓解或解决。另一方面,从中方来讲,就是两国经贸关系恢复正常。另外,协议承诺的一些东西也成为中国改革进程的一部分,有助于推动市场开放、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股市18日经历了自去年11月初以来最好的一天,单日涨幅超过3%。投资者寄希望于北京和华盛顿能够解决贸易争端。19日,沪指盘中短暂触及近5个月高位,上证综指微涨0.05%。日本股市也被带动收涨。
“全球期待中美达成协议”,德国新闻电视台19日评论说,中美之间一年来的贸易争端,不仅对两国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全球经济也受到打击。现在,各方乐观情绪不断上升,投资者重新找回热情。尽管中美解决问题仍困难重重,但全球期待世界两大经济体找到答案。
关税大棒再遭抵制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和中国的贸易争端对特朗普政府有着特别的意义。该报19日称,特朗普政府希望借此证明,关税是一种可以帮助打开世界各地市场的有效“破城槌”。但这不仅没有令中国屈服,也在欧洲遭遇坚决抵制。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称,在中美贸易谈判似乎接近尾声之际,美国正计划对欧洲汽车征收25%的关税,这在欧洲引起极大愤怒。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如果特朗普对欧洲汽车加税,那么欧盟将立即作出反应,并不再履行从美国进口更多大豆和液化气的承诺。
吴心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特朗普是在有计划有步骤地“重分蛋糕”。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中美贸易争端告一段落,也不代表中美关系就可以高枕无忧。但像去年那种大规模的“关税战”可能会少一些,美国现在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决定,它不可能那么搞。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19日评论称,我们很难指望两个超级大国能够成为“永远的好朋友”,但想象某种形式的“和平共处”,并非不可能。为此,双方都需要退一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马修·古德曼表示,90天对中美来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两国之间的挑战还将继续。但90天给了双方一个缓冲期,也将决定两国关系今后朝哪个方向迈进。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温燕青木辛斌环球时报记者谭福榕陈一】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