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999年英国人混进南海,打捞百万件中国文物,打碎60多万件扔回去

1822年1月,一艘整装待发的清朝商船“泰兴号”从厦门港起航,这是一艘代表了清代对外贸易的最强实力,船上装载着英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商人订购的大量瓷器。

2月5日晚上,“泰兴号”航行到贝尔威得浅滩水域时,海面上刮起的大风令“泰兴号”迷失航向,最终触礁坠海,而船上装载着的100万件瓷器也沉入海底……

“泰兴号”遭遇海难,海底宝藏引觊觎

“泰兴号”海难与“泰坦尼克号”被人们并称为当时世界两大海难,泰兴号全长五十多米,宽十五米,重量高达1000多吨,虽然是一艘木制帆船,但是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最高工艺。

海难发生时,除了船上价值连城的货物,还有两千多名旅客,最后被英国货船印第安那号救出的仅一百八十人,在近代一直有人想去锁定“泰兴号”下沉的具体位置,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直到1999年,一个叫迈克·哈彻的英国人,偶然间在一本《印度航行指南》的书中看到了这一起海难。

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这起海难的全部过程,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迈克一开始便抱着打捞沉船的心思去搜寻消息。

迈克是一位世界上著名的打捞专家,在旗下拥有着自己的一家打捞公司,在这之前已经打捞过许多有价值的沉船。

在1970年,他在澳大利亚建立了一家商业性的打捞公司,一出手便捞起了许多二战时期的商船和军舰。

迈克·哈彻

于是年仅三十岁的哈彻便成为了百万富翁,在一次打捞中国古代沉船的工作中,从这艘沉船上打捞出了22000件明代瓷器,这些瓷器让哈彻的身家再次暴涨,而哈彻从此也陷入了打捞古代沉船的疯狂之中。

他开始四处搜集古代的航海图并且雇佣专业的学生进行研究,其后斩获了诸多胜果,最出名的莫过于“歌德马尔森”。

这是一艘印度人的船,当时这名印度人,从南京装载了239000件瓷器和45公斤黄金回国,却不曾想遇到海难。

哈彻打捞上来“歌德马尔森号”后,将其中一半的货物在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赚取了2500万美元。

而其中品相最好的瓷器和古董也被哈彻自己收藏起来,大大小小从沉船加起来,哈彻已经打捞上来八十多艘了,所以业内人称哈彻为“打捞暴发户”。

这一次哈彻将目光盯上了“泰兴号”,遇难位置位于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因为海难发生两天后,一艘“印地安娜号”的英国轮船路过此地,救上来了180多名幸存者,所以沉船的位置才会被记录下来。

但是伴随着洋流和海浪的影响,海底沉船的位置肯定需要重新确定,哈彻令自己手下的研究队伍计算出沉船的大概范围。

研究团队给了哈彻一个大致方位——南中国海的贝尔威得地区,哈彻带着打捞队和装备远赴南中国海。

但是当时规定,无论船只沉在哪个国家的海域,可以由任何船只进行打捞,而打捞上来的货物也应当归这个船只所有。

但是当时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不会允许哈彻明目张胆地来打捞,为此哈彻伪造了一份虚假文件,指明自己的这次打捞是合法行为。

顺利混进南海地区,然后一行人开始忙着确定“泰兴号”的具体沉船位置。

茫茫的海面,哪怕知道沉船在南海,可是要找到它岂非易事,哈彻的打捞船“不平静号”在南海的贝尔威得地区不厌其烦地到处转着。

一个多月过去了,哈彻一点沉船的踪迹都没有发现,三十多人组成的打捞队,每多耗费一天,哈彻就要多花一万多美元。

哈彻后来是这么描述当时窘境的:“寻找这艘沉 船近乎使我们弹尽粮绝,最多再撑两天,即使还没有结果,我们只好打道回府。”

哈彻站在甲板上愁眉不展,看着打捞人员用声呐和地磁仪对水下进行一次次搜索。

1999年5月12日,工作人员向哈彻报告,打捞船上的声呐显示海底有不规律变化,极有可能是这处海底有沉船导致的。

哈彻当即命潜水员进行下潜,几名潜水员一跃而下,迅速下潜三十米后,就发现了海底有一堆“庞然大物”。

“找到了,就在下面。”潜水队员迅速向哈彻报告,哈彻激动地望着水面,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的金山。

据潜水队员的描述,海底的那一堆有4米之高,10米宽,长度达到惊人的四十多米。

等到潜水队员靠近,才发现这是由成千上万件瓷器堆积而成,哈彻找来海难研究专家尼戈尔·匹克福做鉴定,证明这就是“泰兴号”。

泰兴号重见天日,砸碎瓷器再拍卖

大喜的哈彻立马指挥打捞人员开始干活,架设机器,轰轰烈烈地打捞就这样开始了,但是由于“泰兴号”沉船的海域深达三十多米,哈彻所携带的设备难以支持打捞顺利进行。

于是哈彻又找到了印度尼西亚的一家打捞公司,一些华人也正是从这里参与了“泰兴号”的打捞,租借了人手和设备后,哈彻开始日夜不停地干了起来。

打捞进行了一个多月,光打捞上来的康熙年间瓷器就多达上百万件,并且大部分都是出自于中国四大官窑,每一件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哈彻随手拿起一件汝白官窑瓷器,放在手中把玩着,脸上的笑容活脱脱一副抢掠完后的表情。

除了上百万件瓷器,还有水银、六分仪、怀表、火炮和钱币等,但是这些都不如瓷器让哈彻来得心动。

此时他做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决定:将那些不完整或者品相不好的瓷器,打碎后重新丢到海里去。

打捞人员彷佛听错了般,再度询问了哈彻的决定,哈彻无比确定,自古孤品为贵,打碎一部分瓷器,留下的那部分增长的价值必然会超过打碎的,就这样打捞工作变成了彻彻底底的销毁工作。

工人们用锤子砸,用斧头敲,上百万的瓷器最后只剩下了36.5万件,那些被淘汰的六十多万件瓷器就这样再度被抛入大海,强盗哈彻带着满载而归的“平静号”回到了澳大利亚,这是他有史以来收获最丰盛的一次。

很快哈彻便联系到了德国的斯图加特拍卖行,2000年11月17日,36.5万件中的部分德化瓷器被哈彻全部出手。

这场拍卖会持续了九天,来自世界各国的买家纷纷出价进行拍卖,其中也包括了得知消息赶来的中国人。

第一天拍卖会上,哈彻拍下了由自己发现的一件红色花瓶,出价1.5万马克,有了哈彻领头,后面的竞拍越来越疯狂,有的甚至高达三十万美金。

国家没办法拿哈彻这个国际强盗有任何办法,那么国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将更多的瓷器带回中国。

拍卖结束后,哈彻获利三千万美元,每一件瓷器上都有着一个中国古代匠人的灵魂,这一屈辱实在令国人痛心。

德化瓷大多产自德化,当哈彻将要拍卖从中国打捞上来的德化瓷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后,德化县得知后,立马派人赶到德国进行拍卖,终于赶在了拍卖会的最后一天,拍下了七十二件瓷器,但是这却只是这批瓷器中最普通的。

台湾子朋水下文化服务公司的董事长程子朋,听说被哈彻打捞后的沉船上还有幸存的瓷器,于是自己出资,联系到了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朋友,一同前往沉船地点,对水下再度进行打捞。

耗费了三十多万元,从水下捞上来了上百件较完整的德化瓷,事后程子朋主动将其中三十六件品相上乘的瓷器捐给了博物馆,希望能够尽到微薄之力,号召国外的华人,让流失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的怀抱。

2018年11月,一位中国企业家,自费从外国一次性回购了12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德化瓷,将这批瓷器顺利运回了广州,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到了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辉煌。

这些瓷器的价值在哪里呢?据文物专家研究,一百万瓷器中有‚35万件瓷器是出自民窑的,大多是碗盘之类的物件。

以前只有官窑瓷器才受收藏家的青睐,但现在官窑瓷器日趋稀少,所以民窑瓷器也渐为大家重视。

虽然这些瓷器沉睡在海底将近两百年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

但是如此之多的德化瓷器被打捞上来,对研究瓷器外销史、福建省古代港口状况以及清代社会经济,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文物的价值不仅在金钱上,更在对文化的研究之中。

强盗厚颜无耻,国人理当自强

国内人众志成城让流落的中国文物重回祖国的故事,除了让人热血沸腾,其中也透露出了无尽的辛酸。

早在哈彻于南海打捞“歌德马尔森”号时,我国驻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工作人员便得到了哈彻将要拍卖这批宝藏的消息。

为此急电国内询问此事将如何处理,但国内的国家文物局收到消息后,翻遍了当时的国际海洋公约,却依然无法找到一条能够制止这种强盗行为的法律法规,于是国家文物局只得派两名工作人员前往阿姆斯特丹参与拍卖。

阿姆斯特丹的希尔顿酒店里摆满了青花瓷器,过道里、大厅中,仿佛就像地摊货一般放在那里。

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行内人士对着这些瓷器指指点点,一个个露出了贪婪的笑容,拍卖行似乎是要故意讽刺一般,将拍卖的一号牌交给了两名国家文物局的人。

两个人全身携带了三万美元,但是拍卖会上每一件瓷器的起拍价都远远超过三万美元,两人攥紧拳头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外国人出价,将中国文物收入袋中。

不曾想哈彻又对“泰兴号”动手,中国政府在哈彻还没有出手前与哈彻进行谈判,根据最新的国际海洋公约,这些瓷器理应属于中国。

但是哈彻没有给予回应,就连其背后的英国政府也选择了沉默,这件事情在当时也成为了中英两国的间隙。

但是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2007年初,逍遥法外的哈彻被告上国际法庭。

原来在2006年,哈彻与一名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合伙,宣称在一处海底又发现了沉船宝藏,但是缺乏启动资金。

于是大批投资者纷纷慷慨解囊对哈彻所谓的“打捞”进行投资,投资人数达到1.5万人,投资金额高达四千万美元,但是半年过去了,哈彻的打捞却毫无进展,众人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于是对哈彻进行起诉,哈彻厚颜无耻地回复道,自己根本就不清楚这件事,但是国际法庭可不会听信这个强盗的一面之词,最终判决哈彻偿还清这四千万美元的债务,还要额外支付罚金。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当年英国政府选择站在哈彻这一边。

2018年,我国在南海靠近马来西亚的海域打捞上来一艘沉船。这是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并且在周围捞上来十艘护卫舰。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厚颜无耻的英国人一改当年的嘴脸,想要向中国索要回这些沉船,并且还拿出了中方当年使用的国际海洋公约对中国政府施压,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由于哈彻这名国际强盗对我国文物造成的损失,所以我国考古队在2007年打捞“南海1号”时,留下了一句悲愤的话:“中国水下考古队能有今天,是哈彻逼出来的。”

现在在我国海域的神秘水下,还有许许多多未被打捞上来的宝藏,而我国水下文物保护事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1989年时,全国只有11个水下考古队员,二十多年过去了,水下考古队员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44个,相信在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我国文物保护事业。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曾经那些受人屈辱的日子不会再重现,类似哈彻此类事件,我们也绝不会姑息。

参考文献

[1]《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11月22日,《沉船宝藏谁捞归谁?》

[2]《椰城》,2008年第2期,《“泰兴”号被毁记》

[3]《东方收藏》,2012年第6期,《被英国人哈彻“逼”出来的中国水下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