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做客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录制“黎黄陂”专题片
“黎黄陂”何许人也?有朋友看了笔者关于“黎黄陂”称谓的文章后,曾提出似有不恭之嫌的疑问?在海内外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文化交流期间,相互交换名片时,也有人曾不解地问我:武汉黎黄陂研究会?我们只知道湖北黄陂是千年古邑、武汉新区,缘何在“黄陂”前面加上一个“黎”字?我只好笑答,关于“黎黄陂”这个历史名字的来龙去脉,我曾做客湖北、武汉、南京与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等节目时,作了解读,作家袁毅曾在《武汉晚报》报道……
武汉市社科联批复:黎黄陂研究会为团体会员
其实,“黎黄陂”的名称是一个文化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有以“地望(典出魏源《圣武记》)称名人”的文化现象,清末民初尤甚。如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柳柳州”、称韩愈为“韩昌黎”,又如:船山先生即指王夫之、称袁世凯为袁项城等。因民国首位两任大总统的政治家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之故,在民初的国家政书、公文函电等,“黎黄陂”或“黄陂”几乎成为他的代名词。
黎黄陂副总统政书
同时,黎黄陂功成名就后,一直以自己是黄陂人感到骄傲与自豪。而且雕刻了“黎黄陂”与“黄陂黎氏”的篆体印章,盖在赠送他人的书法作品上,或是落款时赫然写上“黄陂黎元洪”五个大字。如今,这些手书与印章已经收入《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一书,或镌刻在黎黄陂铜像上。还有辛亥革命家、国学大师的《民国五豪赞-黎黄陂》……
裴高才在黎黄陂铜像前介绍黎氏手迹与印章、章太炎赞“黄陂”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期间,笔者在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开讲《首义大都督黎元洪》时,曾援引1911年10月20日黎氏口述、英国记者记录的证言。那天,面对首位独家来访的外国记者丁格尔,黎黄陂为了以正视听,亲口对这位英国记者说:“我是湖北黄陂人。”(丁格尔著《中国革命记:1911-1912》,1912年英文伦敦版首发;《首义大都督黎元洪》转载)在拙作题记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老诗人王士毅的《黎黄陂颂》声噪中外,诗云:
武昌首义建殊功,翊赞共和天下公。
一代英雄时势造,黄陂黎氏出元洪。
裴高才(右)在武汉“名家论坛”开讲“黎黄陂”
在武昌举行的黎氏国葬上,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一副挽联云:“首义建共和,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自项城以下无余子;平民起革命,见利不趋,见害不避,除中山而外独以公。”在武昌举行的纪念黎元洪150周年研讨会期间交流的《咏黎黄陂诗词集》,直接取名“黎黄陂”。
黎大总统国葬挽联:鄂军起义首推重黄陂一人
关于黎氏的源流,现藏民国三年版《黎氏族谱》记载:在明洪武年间,黎家的两兄弟黎旭、黎旦住在江西豫章(今南昌)碎瓦墩,黎旦生有5个儿子,长子黎舜臣和三子黎舜元后随伯父黎旭迁往湖北,先在黄陂中和乡(今黄陂祁家湾街道张家店一带)黎旭处短暂落脚。黎舜臣后来迁往黄陂县城小西门外大板桥(今前川街老城区小板桥西)定居,数十年后迁东乡黎家岗(今属黄陂区王家河街道),不几年迁居北乡黎家河(今大悟县彭店乡)。黎元洪即是黎舜臣的直系后裔。由黎舜臣传到黎元洪的曾祖黎世义已历九代……
《首义大都督黎元洪》(裴高才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9)ISBN 9787535170781
同时,黎黄陂于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日,即1864年10月19日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最早见诸于薛民见写于1961年的《黎元洪年谱资料》载,黎黄陂世居黄陂1864年10月19日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在黄陂生活到8岁才离开家乡。辛亥革命史学家贺觉非亦采证。
《咏黎黄陂诗词集》书影
木兰乡黎黄陂酒店举行裴高才著黎黄陂传记研讨会
此时此刻,笔者不禁想起了在木兰湖畔黎黄陂大酒店举行拙作《黎黄陂》图书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的情景。当时笔者刚出道,此书仅仅是《统一战线》《武汉快报》等报刊,以《民国开国都督黎元洪》为题连载后的结集,并非公开出版发行。没想到引起了海内外方家的关注。诸如,台湾国父纪念馆首任馆长童启祥教授、正在著名辛亥革命史学泰斗名下攻读博士的涂文学教授等拨冗与会,并提出中肯的建议,让笔者获益良多。
黎黄陂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
向阳先生告知,他在木兰乡接待了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新风诗协会会长余彦男先生,余是专程前往木兰乡东厂畈拜谒黎元洪故地的。当他看到黎黄陂题写的“正义”匾额仍保存在黄陂收藏家彭云清那里,又获悉拙作《黎黄陂》经报刊连载后,于辛亥革命90周年时已经在木兰乡的黎黄陂大酒店举行了首发式与研讨会时,余氏顿时诗兴大发,口占诗一首:
浮沉宦海涉横波,日运韬谋夜枕戈。
敢瘁开心除帝制,长怀赤胆照山河
裴高才罗向阳参观黎黄陂文化博物馆开馆
左起裴高才黎昌晋参观黎黄陂捐建的前川中学展厅
姚植先生之“革命天声歌大汉,地灵人杰鼓春风”,突出了黎黄陂对辛亥革命的非凡作用。林献阳先生的诗句,则点明了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荆襄大邑数黄陂,代有能人出落奇。”
海内外嘉宾为黎黄陂铜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