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虹桥论坛论虹桥。
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今年首设两个以重点区域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一个是浦东,一个是虹桥。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在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擘画“大虹桥”的宏伟蓝图。
11月6日,这场名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分论坛,吸引国际组织负责人、诺奖获得者、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专家、国内外知名智库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为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献计献策。
虹桥分论坛还有个“昵称”——虹桥HUB大会,更形象地体现了万众期待。在英语里,HUB是中心和港湾的意思,H是虹桥的拼音首字,U是UNIQUE(独特),B是BONDLESS(无界)。用一句话说就是:今天的虹桥不同以往,未来的虹桥不可限量。
田泓摄
开放,实现虹桥功能的“溢价”
从上海的虹桥,到长三角的虹桥,再到世界的虹桥。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致辞说,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进一步彰显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也为上海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提供了重大机遇。上海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做深做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双向开放、双向联动这篇大文章,全力强化集聚辐射、协同开放、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对内对外开放新链接、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之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新时代改革开放创新的标志性区域。
新开发银行行长马可认为,解构经济成功的基因组,可以找到四个重要因素: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对创新的投资、企业家精神和对发展的热情、与世界交流的热情。这四大因素都可以在虹桥找到,并且都在实施当中,这可以让虹桥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进而影响到世界。
他说,“上海就整个大环境来说变得越来越商业友好,越来越被世界认可,不仅是创新,也在城市的规划上。上海有4%的GDP产值用于研发。上海既安全又充满了机会,而在未来还会更加关注人才集聚。”
9月24日,总投资近600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功能性平台在虹桥商务区落地、开工。10月28日,又有一批23家民营企业总部签约落户。目前,虹桥已引进罗氏、壳牌、联合利华、永恒力等近400家世界500强、外资地区总部、上市公司和长三角企业总部。总部经济集聚、产业投资活跃、科技创新引领、产城融合紧密,虹桥正在打造成为商务流、资金流、货物流、技术流的交汇枢纽。
今年是世界百强企业博世入驻虹桥第十个年头。对于虹桥的集聚辐射力,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深有体会:“总部有将近3000人在上海,今年大概能实现130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85%是在长三角地区做的。上海是总部、研发和职能部门所在地,长三角一体化使得我们在长三角各区域的人才能够互相流动、互相提升。”
“开放,开放,再开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开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行政上是上海的,功能上是长三角的。虹桥商务区发展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功能,建设的每一条交通,甚至每一栋楼宇,都要考虑如何面向长三角、辐射长三角、服务长三角,这样才会放大虹桥的功能,实现虹桥功能的“溢价”。
创新,打造政策先行先试高地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资料图片
国家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定位是“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作为长三角开放引领区,承载了进博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大开放平台和试点示范,涵盖和辐射2家自贸试验区、11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3家跨境电商综试区、3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等,国内外中高端要素在这里聚集,众多改革开放创新举措在这里发端。
他还表示,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集聚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支持长三角三省一市充分发挥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的分工协作。
瑞安集团是第一家参与虹桥商务区开发的外资企业,十年前打造的虹桥天地项目,现在已成为长三角高端商务活动的重要集聚区。该集团主席罗康瑞说:“基于虹桥开放大门户、大平台、大通道的战略定位,我对虹桥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他建议,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示范基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未来应进一步聚焦专业服务和贸易功能,吸引跨国公司和长三角企业的区域总部和服务产业,并争取在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资金融通、税制、人才引进等领域先行先试。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政策,已有23项落地,其中16条仅在商务区适用的政策落地率达80%。上海出台一系列专项资金政策,从促进进口商品集聚、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功能性平台、推进绿色智慧虹桥建设等方面给企业提供资金扶持。上海还出台了支持内资总部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聚焦本土跨国公司、央企第二总部、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等,给予落地营运、能级提升、人才发展、国际商务合作等四方面支持,设置最高3000万元的营运补贴,市、区政策的全方位赋能正在形成。
进博,助力“大集聚”实现“大辐射”
“过去10年,上海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国际会展之都。拥有优秀的基础设施,预定量最高的场馆,每年数十场知名国际和国内展会不间断地在上海成功举办。”国际展览业协会执行总经理贺庭凯说:“我要为参与建设上海会展之都美誉的每一个人鼓掌。过去几年我常去上海,亲身体会到服务质量的发展和提高,也看到了展览行业在这座城市享有的声誉。”
虹桥枢纽拥有长三角城市群庞大的经济腹地,还具备国家会展中心和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独特优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建议,实现“进博会+枢纽”的双向赋能,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空间承载地和功能集聚地,在“大集聚”中实现“大辐射”。
怎样让工作和生活在“大虹桥”的人更幸福?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在比较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地的同类区域的经验后,为虹桥开出“药方”:功能多极分布、创新、可持续性和幸福生活。
“中央商务区让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要把幸福传递给这里所有的人。住房是幸福生活很重要的因素,未来的中央商务区一定要考虑住房因素。另外,上海已经是中国最低碳的城市了,怎样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也非常重要。”
虹图大展,桥连世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