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开始实施“断路器”禁闭令,小贩中心和咖啡店只允许打包,不能堂食。(新明日报)
作者 仓吉
2019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使全球航空业停顿,各国都筑起无形的围墙,保护自己的国民健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的地球母亲得到一个修生养息,透透气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世界各国的减排减碳的环保协议效果缓慢,还不如一场大传染病带来的即时效应。人类面对共同的敌人,世界也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还能不变吗?新加坡的疫情在1月底暴发时,政府采取了即刻的应变措施,成立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正式掀开抗战的序幕,当时社区感染的迹象还未出现,抗疫机制一启动,政府既要全力以赴,又要安抚人民,除了叫人民勤洗手,没生病不必戴口罩,还隆重加上一句“生活照常”。
(联合晚报)
所以,我们看到疫情中的新加坡,除了谣言无日不有,偶尔发生抢购物资的闹剧之外,市面上一切“生活照常”。小贩中心是新加坡人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的写照,看看小贩中心一切照常就知道,新加坡人一般上是淡定、冷静。老人家照旧在小贩中心喝咖啡,一坐一两个小时。疫情暴发以来,小贩中心唯一的明显改变是,洗手处添加了肥皂液,而且补给迅速。但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如常,如常地吃了之后,不顺便清理一下碗盘、用过的纸巾往餐具里丢;处理食物的小贩也如常地不戴口罩,戴着手套的手照样收钱。以前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现象是,小贩总喜欢把辣椒之类的酱料摆在摊前让顾客自便,但顾客在摊前免不了要开口讲话,口水也不免乱飞,自便酱料被“加料”可想而知。新加坡人在小贩中心用餐,一般不太讲究卫生,东西好吃就行。平时太平无事,小贩中心还被国人引以为豪,因为跟大多数未发达国家所见到的路边摊贩相比,我们的小贩中心的卫生水准在国际上也算是一个档次,政府甚至还把小贩中心当作新加坡独有的“文化”,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峇鲁熟食中心是本地最早兴建的小贩中心之一。(新明日报)
冠病病毒目前已在社区传播,本地累计病例突破1370。社区的感染病例过去一个星期来已经超越境外输入病例,好几处客工宿舍成为新的暴发点。李显龙总理在上周五发表的第三次疫情公开演说,已不再叫人民“照常生活”,一些生活习惯是必须改变了。政府现在已鼓励人们出门就戴口罩,我们还能容忍处理食物的小贩不戴口罩吗?接下来,小贩中心的公共卫生必须成为一个重点治理的对象。在1米的安全距离规定下,错开座位只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对遏制病毒在社区内的传播可起不小的作用。从今天(4月7日)起,小贩中心作为新加坡的“必要服务行业”照旧开放,但必须重新整治。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顾客只能打包,不能“堂食”,等于是鼓励人们自带餐具,是一个好的开始。小贩也必须接受“再教育”,提高他们处理食物的卫生意识。国人也必须改变许多陋习,多为别人的方便着想,跟多洗手一样重要。如果一个月后,小贩中心一切恢复常态,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那我们这一个月就等于在“公民课”这一科目上集体交白卷,一起拿零蛋,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疫过天晴之后,小贩中心的公共卫生必须出现新气象,如处理食物的小贩都戴口罩、多以无现金交易、摊位重新设计、顾客自带便当盒、自动收拾碗盘等等,让小贩中心的公共卫生成为新加坡环境卫生的一个新指标。那么,冠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才没有被我们浪费掉。
"阅读原文"不翻墙就能大咬特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