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深挖福泉武林大会上的这些民间武术流派

中华武术灿若星辰
国际武林盛典等你来!

男儿当自强成龙 - 超级精装大戏主题曲

阵容强大的民间流派

在我国,除了七大名山外流派外,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民间流派拳种,趁这次福泉国际武林大会之际,将有14个民间武术团队参加本次大会,大家到时可以一睹为快,在这里小编还是要为大家做一些前期基础性普及工作,勿嫌啰嗦哦。

1

河北八极拳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八极拳始于河北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八极拳以刚猛爆烈、崩憾突击的风格;挨傍挤靠、贴身劲发的特点;忠肝义胆、以身做盾、舍身无我、临危当先的精神于武林界独树一帜。

八极拳是注重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自古以来便是皇族贵胄贴身侍卫的必修拳法,其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接寸拿、硬打硬开,步法上讲求不弓不马、动如指滑,劲法上主要有十字劲、缠丝劲、沉坠劲。因其集养生、强心、技击于一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如今习练者已有百万余人,遍布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8年八极拳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为“全国十大优秀拳种”,2008年文化部将八极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河北八卦掌

八卦掌为清代河北省文安县董海川(约1813—1882)所创。大约1866年,董海川在北京肃王府传出八卦掌法后,很快盛传京津冀,并不断传播各地。八卦掌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也随之迅速发展。

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绕圆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注重掌法变化和应用的一个拳种。后世传人亦将“八卦掌”称为“八卦转掌”、“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阴阳八卦掌、阴阳八盘掌等。在八卦掌传系中,较有代表性的器械包括有八卦刀、子午鸳鸯钺、以及八卦枪、八卦剑等。

八卦掌是中国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被列为中国武术协会和国际武术联规定竞赛项目,被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列入《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向全世界进行普及推广。

《八卦掌》现已进入中小学校园。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河北省文安县八卦掌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任文柱为首批八卦掌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批准文柱武校为八卦掌传承基地。

3

河北鹰爪翻子拳

鹰爪翻子拳即翻门鹰爪派拳术,是集翻子拳,岳氏散手,鹰爪功法之精华、发展而成的优秀拳种。

该拳术的主要特点是:动作纯厚、发力平衡、步法敏捷、劲力充实,追求沉静、自然。其出有拳打,回有鹰爪抓、双拳疾如风、脆快一挂鞭、技法有抓、打、擒、拿、翻、崩、挤、靠、一号、二拿、三降、四守、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粘衣带脉及高挑低压,翻崩滚砸,蹿跳搂抱,勾挂撑趟,抽撤连环腿等。力有:阴、阳、刚、柔、弹、寸、脆七力。该拳派内容丰富,除拳术外还有各种器械、对练等。

早年陈子正,陈国庆等人执教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使该拳种得到了形成与发展。陈正耀先生是该武技的巨挚者,先后到山东、福建、上海、湖北、北京、云南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任教、弟子遍天下,使鹰爪翻子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008年陈正耀先生将该拳术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陈桂学,陈进学分别被命名为该拳种的代表性传承人。

4

西安红拳

红拳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民族武学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艺并存、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

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晋红、鲁红等,尤以关中最。2008年6月7日,红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 。西周沣镐盛行“武舞”“角力”。秦时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盛行,“手搏”“击剑”长安附近尤甚,并以对练套路娱乐提高技艺(见《中国武术史》)。又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bi)”,说是秦王嬴政打完胜仗后的庆功宴上,武士“击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庆贺,这与现红拳演练套路中 “放炮”、“十大响”的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的红拳谚语“击皮为鼓”也同出一辙。“击膊拊髀”体现秦人粗犷豪放,既练了“拍打之功”,又练了“撑斩之法”红拳以“撑斩为母” 撑斩是红拳拳法的精髓。唐代红拳拳法称谓“唐手”“角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都自称“十五好剑术”。唐代郭子仪、薛仁贵、都是陕西出的名将。

5

山东螳螂拳

王书孝6岁跟从青岛民间武术家王德山伯父学习螳螂拳。

螳螂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王朗所创,他在观察了螳螂小虫在捕蝉斗蛇的战斗中,运用粘、连、崩、扑、闪、展、开、合的技巧,以小制大而有所悟,精心研究而得此拳。它的风格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

螳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 “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

本套拳为太极梅花螳螂拳。因为此拳的手法、步法,按力学原理和技击中的技术要求,在路线上多是圆形或弧形,这又是和太极拳的手法不谋而合。又因为它的招法多数为连发,一击不中再击,再击不中,继续再击,必须击倒敌人而后已。这些招法非常精密,一环套一环,环环相绕,恰似梅花花瓣,瓣瓣相连。一套拳路中,每招每式非常精悍,拳招与拳招之间,清晰分辨,练一趟拳,确似在素锦上织出梅花朵朵,非常壮观。这样不仅练者趣味无穷,也有很强的观赏性。

6

西北戳脚翻子拳

翻子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翻子拳历史悠久,中国明代戚继光在其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谈到翻子拳时说它是“善之善者也”,可谓赞誉备至。在他编著的三十二势中吸取了属于翻子拳的招法,并有数势流传至今,如“当头炮”、“拗鸾肘”、“ 顺鸾肘”、“旗鼓势”等。

7

天津韩派形意拳

韩派形意拳由著名形意拳、八卦掌大师韩慕侠先生所创,集南北派之精华,并独创实用韩派掳(Iuo)手桩。此次受邀参会的是京津地区韩派形意拳第三代嫡传弟子陈武星先生及其弟子。

韩派形意拳提倡存身养气,形意合一;内功外拳,意动形随。其动作简单,规矩明确,刚柔相济,周身六合。强调实用原则,一式三招,一招九变,拿筋卸骨,运用自如。在养生功能上对人体经络、穴位、关窍等具有调节作用。

8

中国梅花拳

9

江西岳家拳

江西岳家拳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用于军中练兵杀敌,而后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和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拳术体系。

据明清《九江府志》记载,岳飞在老家河南汤阴沦陷后,把江州即现在的九江作为第二故乡,岳飞及其部属后裔生活在九江一带,岳家拳因此在江西落地生根,因其以实战著称,历经数百年不衰,流传于世。

10

厦门五祖拳

五祖拳,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由福建省泉州人蔡玉鸣大师所创,他精通各种拳术,从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猴拳、白鹤拳五个拳种中吸取精华,用各拳之所长,演练成具有实战、表演、健身为一体的拳种之一,故称五祖拳,在闽南大地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

在民国及抵御外寇抗日年间,蔡玉鸣的徒弟,沈杨德在厦门收徒、开馆、传授,发展到周边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是现阶段福建地区比较盛行普及的拳种之一。

11

苏州天门唐手拳

“唐手拳”,属于道派武功,发源于江汉平原“湖北天门”,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拳种。“唐手拳”创立之初,“搪”是有提手旁的,取搪挡遮拦之意。由于唐代在当地大为盛行,后人称为“唐手拳”简称“唐手”。 唐手拳“稳、巧、合、快、猛、毒,似龙盘如虎行”,唐手拳脆快刚劲实用为主,跺脚、吼叫气势磅礴,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唐手演练似奏乐,招招式式如临敌”。

唐手拳第十五代传人彭碧波在国家武管中心举办的全国武术比赛上展示唐手拳,至今获得75块金牌。

2013年,唐手拳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2

温州南拳

温州南拳起源于古代沿海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后变成在自家中堂、道坦角逐搏击的强身运动,是温州武术之“母拳”,流传于浙闽地区。

主要特点是技法精练、风格古朴、以声助力、以力发声、内外兼修、注重实战,并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优秀拳种。

在全国武术拳种中,温州南拳有其独特之处,被称为全国三大主要南拳拳种之一,列入全国129种优秀拳种。2010年温州南拳入选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3

广东洪拳

洪拳,是中国武术中南拳之一,相传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加托少林传习的一种拳术,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界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

洪拳在广东流传甚广,尤以广州、佛山、南海、顺德、湛江等地最为广泛。在顺德,洪拳的传承可追溯至清代,传承有序、谱系清晰。洪拳在顺德民俗中占有重要价值,是人龙舞、醒狮、粤剧、龙虱(单人竞技龙舟)等顺德民俗的武术基础。2016年6月29日,洪拳被列入顺德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广州太虚拳

太虚拳(全称六肘迫打花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广州人氏伍德文(雪波)先生(祖籍广东新会南山乡)相传于世。

本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是根据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此拳。

本拳动作以体松柔和为主,每一动作均以圆圈动转,连环不断。本拳发动时可分柔劲与刚劲,柔劲为单劲,刚劲为六劲,发六劲时需运气用截劲。

本拳手含“八极”,可打六肘,马为座山马(乃字马),步分十八种,姿势分五行八卦合十三势。身为五弓,式分八个卦,每卦八个式,合共六十四式,内藏八卦、形意。可推手练习,可花拳逼打,在技击上不失为一高尚的拳种。

此外,本拳根据无极造化,以浩然之气,练习时用意不用力,纯以柔和运动,强健内脏,不长肌肉,使“精一”归于丹田,使得真元固守,六气调和,水火既济而生神明,百官守职,疾病不生,寿元长远。因此,对本拳的练习也不失为很好的养生之术。

15

广州蔡李佛拳

1836年陈享创立蔡李佛拳,距今已有181年的历史。蔡李佛拳术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腰灵膊活飞砣劲,偏身出手快如风,腾挪闪避进退稳,横标直插腰腿功。主要偏身进攻,手法以穿、捞、挂、捎、插为主,长短桥并用,腿法凌厉,常以发声助威。蔡李佛套路拳术有39套、器械套路有64套、对拆套路54套。

北胜蔡李佛拳是蔡李佛拳的分支,谭三师承雷灿师傅。1929年,谭三与顾汝章相互切磋,吸取北派拳之长,从而衍生出更多实用、凌厉的招式,在原有蔡李佛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搏击方法,有“南拳北派化”之称,故称“北胜蔡李佛拳”。

16

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