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实体店购物,还是网络上购买商品,我们都需要用到它。
那么,原始时期的货币是怎样的?货币与贸易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1、货币和市场
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时期,主要的交易方式是物物交换,比如我们部落石矛做得好,就可以和其它部落交换食物之类。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生产工具到生产力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种时候,就出现了市场。
在面对大量商品的时候,原始的物物交换就不太方便了,因为很多基础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做出来,能够易物的东西少了,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来满足贸易所需。于是,货币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
原始的货币,是由贝壳(主要是海贝和齿贝)、铜、骨头、石头等制作而成。
最初的铜币叫做“蚁鼻钱”,是一种仿制贝币制成的铜钱(上图所示),宋代洪遵在《泉志》说: 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前,这些样式不一的贝币、蚁鼻钱都在各国市场上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影响时,就不难发现,对于统一的封建王朝而言这就是在构筑一个贯通全国的贸易市场,使得整个国家从经济层面也能达到统一的目的。
2、铜钱、纸币和丝绸之路
中国出口最大宗的货物是香料、瓷器、丝绸和茶叶,这些都是当时西方的硬通货。在丝绸之路盛行的时代,西方商人要跨越万里来到中国购买商品,去掉沿途的消耗,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通常都喜欢带这几样便于携带,又价值昂贵的商品。
比如丝绸在罗马帝国通常是贵族才穿得起的,商人运送回去的丝绸可以以黄金为单位结算,这样一来,商人才能在长途贸易中获取大量的收益。
欧洲的贵族特别喜欢的一种开下午茶的方式,便是几个贵族约在一起,用中国的茶叶配上瓷器互相晒自己的品位,我记得一些中世纪的油画里,还有贵族们用泡完茶的茶叶加上面包一起吃的场景。这几样产品,在工业革命前期,中国都是处于贸易顺差状态。
银子作为流通货币,主要是明清时候的事情,在宋朝之前,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钱。
当然,贝币并不是哪个国家都认的,除了像唐王朝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当时外汇可能比较容易兑换一点外,其它国家还是需要准备一点其它货币的。
这种情况下,各式各样的商品都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了。
比如樊绰《云南志》卷八云:“本土不用钱,凡交易缯、帛、毡、金、银、瑟瑟、牛、羊之属,以缯帛幂数计之,云某物色值若干幂。”
不过铜钱也好,金银也好,又怎么抵得过纸币来得便利呢?
3、从纸币到白银
我国宋代便出现了最原始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弥补了铜钱过于沉重、不便携带的缺点,但相比较于铜钱,它造假的成本又更低。元代的时候,忽必烈严令全国必须使用纸币,那个时候元代地方官就和商人联合造假,像涂改纸币数值、制造印刷雕版的方式都掀起了一阵打假革命。
贸易对货币的冲击,到了明朝的时候格外明显。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是非常可观的,当时以“朝贡贸易”为核心的贸易模式,推动了大明朝的币制改革。
从朱元璋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大明朝都将“大明宝钞”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甚至于皇帝封赏朝臣、外国使节,首选的货币便是“大明宝钞”。
但大明宝钞就和它的前辈元代交钞一样,都没有逃过因为太好用,结果印刷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的命运。
因而,这种大明宝钞到了明英宗时期,便又被铜钱和白银取代了主要货币的地位。
中国明清时期盛行白银,其实和新航路开辟有关,当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从美洲获得了大量白银、黄金,但他们并没有用来发展国家实力,而是把大头用在了和中国购买享受类型的商品上。而后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又将白银地位推上了新的高度。
贸易活动推动了货币的诞生,而货币革命又反过来促进贸易的发展,一路走来,两兄弟早已达成一种完美的共生关系。
【1】( 新加坡 ) 杨斌 . 马、海贝与白银——全球视角下的云南[A]. 全球史评论 • 第三辑 [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四川省钱币学会、云南省钱币研究会.南方丝绸之路货币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年 .
【3】 侯官响 . 财政视角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J].商业文化,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