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是全区各级贸促会职责所在,是全区贸促系统推进疫情防控和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全区贸促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稳外贸”18条工作措施、中国贸促会应对疫情影响稳外贸稳外资的系列工作要求,坚持全区贸促系统“一盘棋”,充分发挥上接政府、下联企业、沟通内外、横向协作的工作优势,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促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水平。
一、实施会议展览行动计划。持续加强与国内外展览机构的沟通,优选相关境内外展会并适时对外发布,做好我区企业赴境内外参展联络沟通协调对接等服务工作,帮助因疫情无法赴境内外参展企业和组展机构减少经济损失。组织企业参加欧洲、非洲、东盟等国家展览会,动态调整完善境内外展览计划,及时宣布展览会举办时间,稳定展商预期。建设广西数字展览服务平台,搭建数字展厅,举办线上展览会,通过大数据为供需企业提供精准配对服务。充分运用第16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的成果,以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为重点,抓住全球会展行业看好广西的良好机遇,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会展公司,培育一批专业展览会,打造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国际化、区域化、专业化的国际展会,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大型展会集聚区,启动中国(柳州)国际智能工业博览会前期工作,举办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海创展”)、第十一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第三届中国(广西)—东盟畜牧业博览会、中国(广西)水果订货大会等,同期举办网上博览会,帮助因疫情影响无法参展的企业拓展市场,擦亮贸促系统国际会展品牌。
二、实施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贸促会的职能优势和海外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湾企入桂、外企入桂”,聚焦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6个重点产业领域和“双百双新”项目,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钦州、崇左三个片区和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加强投资环境和项目的推介,举办线上招商会,做好稳商、安商、招商工作。全力抓好新加坡林虾集团、东方恒信、中日基金会等大健康产业机构在广西重大投资项目,促进外资项目落地。举办第三届世界中小企业大会,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技术。制定“外企入桂”三年行动计划,举办中德、中日、中韩、中俄、中泰5场“外企入桂”项目对接会。推动自治区政府与德国工商大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做好中德(柳州)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举办德国企业对话广西活动。加强与日韩工商界的工作对接,举办双边经贸活动,借鉴日韩在健康养老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引进日韩大健康产业的投资资本和新技术、新模式、新项目,助力广西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出台“湾企入桂”三年行动计划,举办3场“湾企入桂”项目对接会,按照“外建飞地、内建基地”的思路,在南宁建设桂粤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在深圳建设粤桂区域协同创新中心,3年内分批引进和培育10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引入100项重大科研成果、引进100家企业、孵化100家企业。
三、实施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用好用活新设的澜湄商务理事会、中越(中国—越南)商务理事会、中新(中国—新加坡)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会联络办3个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与主题国老挝、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轮值主席国泰国等东盟国家对口机构和工商界的沟通联系,全面准确介绍广西疫情形势变化、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情况,消除有关疑虑,增强东盟工商界对广西经济发展信心,增信释疑。争取更多东盟国家领导人和工商界代表克服疫情影响,参加第17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深入研究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形势、新动向,以推动国际产能、供应链、数字贸易合作为着力点,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引进一批贸易投资合作项目,真正实现“以会聚产、以会促产、以会兴产、产会融合”的务实成果。
四、实施“桂品丝路行”行动计划。落实《“桂品丝路行”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着眼于推动“桂品出乡、桂品出海”,在国内外举办系列经贸活动,举办“桂品丝路行”国际品牌博览会、国际食品博览会。建设肯尼亚、迪拜、越南等桂品海外仓展示中心,每个展示中心规模1000平方米以上,展出企业100家产品500个以上,打造365天博览会。5月,一部手机购桂品(爱桂品)正式上线运营,力争打造成为广西产品最多、交易量最大的本土电商公共服务品牌。6月,建成桂品国际贸易中心,规模5000平方米,组织14个市111个县(市、区)名特优产品入驻,设一县一馆,展出“十大桂品”和各县优质产品,成为各县(市、区)名特优产品在首府南宁的集聚基地、展销基地、推介基地、贸易基地。实施“广西好产品”培育工程,发布10大行业好产品,形成“桂品”“专精特新”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助推广西好产品出壮乡、卖全球。
五、实施服务数字广西建设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部署要求,抓紧推动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建设,努力把数贸中心打造成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标杆项目、示范项目。印发实施《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持配套政策,一体推进建设“四个数字贸易企业基地、五个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六条跨境数字贸易产业链”。推广并培育跨境电商业务和市场,组织和推动企业上线开展业务拓展。强化与阿里国际站、京东等知名电商沟通对接,推动腾讯公司与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签订电竞、动漫、影视三大版块战略合作协议,筹建腾讯电竞动漫影视产业园,促进国际合作。坚持以项目为引领,加快升级改造100个项目,服务好新引进50个项目,推动在谈的100个项目进驻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强化数字贸易中心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数字经济发达的省市开展招商工作。
六、实施扩内需、促消费、助脱贫行动计划。举办2020广西扶贫产品国际订货大会,邀请3000名专业采购商参会,参展的扶贫产品免费入驻一部手机购桂品(爱桂品)网上商城,全面展示广西产业扶贫成果,推进消费扶贫、投资扶贫。开展“龙头企业县域行”活动,建立广西产品供求信息数据库,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多渠道举办在线洽谈会、网上展览会,重点帮助出口规模大、疫情影响深的电子、汽车、建材、轻工、农产品等出口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抓住海外市场医疗防护用品需求增多契机,积极推动医疗防护用品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出口份额,帮助高技术便携式医护产品快速打开并稳住国际市场。
七、实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行动计划。发挥广西贸促会“企业之家”、“商会之家”的优势,推行服务企业“六不”工作法:企业办理不可抗力证明“不费心”、办理原产地证“不上门”、商事认证“不必跑”、申领ATA单证册“不出门”、商事法律服务“不间断”、线上培训“不断档”。加强海外国家疫情研判,及时将疫情国家外贸政策调整和我国应对国际疫情政策要求知会我区企业,协助外贸企业抢抓工时生产,完成既有订单。按国别、区域梳理广西出口商品品类及重点行业,探索搭建广西出口商品公共服务平台。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成立中国(广西)东盟国际采购商联合会、广西电子商务协会、广西网红产业协会。大力推动商协会国际合作,发展一批海外联络办和行业商会,邀请一批行业龙头企业100强加入广西国际商会,建设广西国际商会会员大数据管理云平台,组织地方和行业商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跟进的一对一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
八、实施商事法律服务行动计划。持续打造“商事法律八桂行”品牌,发挥中国贸促会自贸协定(广西)服务中心作用,联合南宁海关推出企业办理原产地证书支援服务热线,推进柳州“国家外经贸商事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指导南宁市、来宾市、百色市等新设原产地签证点工作,推动设立凭祥市贸促会,大力帮扶辖区外贸企业用好用足原产地政策,深挖出口潜力,努力保住外贸份额、稳住外贸订单,推进全区贸促系统商事认证工作提质扩容。研究论证建立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充分发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广西办事处的职能,优化贸易仲裁、海事仲裁、调解案件受理程序。开展中国出口商品品牌认证,全力做好ATA单证册、商事证明服务工作,优化办事流程,积极向企业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帮助企业减免延期履约或不能履约责任。成立广西国际商会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广西第一本《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企业常见法律问题与应对》手册,做好中国贸促会广西经贸摩擦预警中心工作,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违约风险和市场流失风险,维护合法权益。
九、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积极履行代言工商职能,多渠道广泛听取和收集疫情对广西进出口贸易、边境贸易、会展业的影响、企业复工复产以及生产经营的痛点、难点、堵点,形成一批调研报告,供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决策参考。对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贸促会自身能解决的全力解决,自身解决不了的,积极向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协调有关地方和部门解决。持续为企业提供市场商情、商事认证、纠纷解决、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携手企业共度难关。建立健全广西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完善监测中心、监测站、监测点三级联动机制。召开外商企业座谈会,为进一步优化广西营商环境提供真实、客观、完整和及时的信息。发布2020年《广西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推进广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十、实施企业培训行动计划。调动全区贸促系统力量,围绕开拓国际市场、经营风险、线上贸易、物流交通、工厂复工延迟、海外买家质疑和新外贸政策等问题,联合阿里国际站、中东国际展览集团等专业机构开展疫情应对、走进非洲投资等网上培训会,6月底前开展30场线上线下培训,培训企业5000家,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成立广西国际商会培训中心,筹建培训基地。与清华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南宁成立中国—东盟数字贸易学院,开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方面的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