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终于出版了
潮州音乐是潮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被称为“中原遗响,华夏正声”。
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
潮州音乐,名家辈出,
洪沛臣、郑祝三、陈子栗
三人创立的潮州细乐
潮州细乐是潮州音乐的一个种类
潮州细乐是以小三弦、琵琶、古筝为组合的器乐进行演奏
——“音乐三友”和潮州细乐
洪沛臣
一
代
琵
琶
宗
师
一代琵琶宗师洪沛臣(1866~1916),生于今普宁市,开创"南派琵琶",中国"乐圣" 、"一代宗师",与郑祝三(筝),陈子栗(三弦)合称"音乐三友" 。
洪老之下高徒满座,在生传授四大高足:郑祝三(即郑映梅,1888~1946)、民国琵琶名家王泽如(1890~1938),传奇式琵琶寿星丁鸿业(1899~2004)
据村里的老人说:洪沛臣馈赠给郑映梅二把古琴,可见其对郑映梅的喜爱。有一次,郑映梅正用这把古琴演奏时,琴弦突然断了。其想到恩师,随即坐船至潮州府看望洪老师。刚进洪沛臣府上,师娘跟他说,洪老师刚过世。郑映梅倍感伤感,这份亦师亦友的情谊,在这冥冥间融入在琴缘中。现在郑映梅先生的后代 还保留着二把古琴和一把古瑟。
关于郑映梅的乐谱和琴瑟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变化能够完整保留下来实属不易。这离不开一个人冒死保存下来,她是郑映梅的女儿。为了这个家和保存这些珍贵的东西,终生未嫁。在不同时期的运动的变化,不顾危险,将其藏于后园和楼上。虽然因种种原因,部分被破坏与遗失,但古琴与乐谱能得以完整保护起来,实属不易。
广东潮剧院艺术研究室副主任郑志伟先生来到程洋冈,参观了郑映梅先生的乐谱与古琴,经过岁月的侵蚀琴已经有些残缺,便与郑映梅先生后人商议,对古琴进行修复,并推动乐谱的重新整理,由潮汕历史文化中心作为《潮汕文库。潮汕文库》系列之一进行出版。这对潮汕音乐及至全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养竹寄庐的主人是潮乐大师一一郑映梅故居。其精通秦筝,曾在新加坡、泰国发展,参加孙中山发起的同盟会。后归故里,醉情于潮乐。其唱和雅集,授徒传艺,整理潮汕民间音乐乐谱。《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终于出版了!他继承和发扬潮乐的传统技法,推陈出新,推动秦筝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郑映梅先生遗留下来的古琴和古瑟
潮州音乐自宋代起
就有文字记载
而乐谱则罕有见者
《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
是潮汕近百年来发现乐谱中
最为完善的唯一一套乐谱
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20世纪30年代潮乐界一代宗师
郑声华先生(1879—1946),字映梅,又名祝三,生于澄海区莲下镇程洋冈乡。早期的海外发展,参加同盟会,支持教育并在艺术上的不断求索。后归故里,潜心音乐,成就了一代潮乐大师的他传奇的一生。
十八岁远渡重洋,涉历新加坡、沙捞越,后定居泰国曼谷,一生从事文员工作,主事簿记(财会)。为人豪爽,敬好宾客,友好盈门。昔年在新加坡化名郑祝三,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热心教育,在泰国曼谷捐款建立潮州公立培英高等小学,捐款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先生创立中华职业教育学校及上海朱剑霞女士执长上海爱国女子中学等,均获称誉。
十八岁起学习古筝,先是向其二兄声添学习基本指法,初步入门。
后在新加坡跟随沈步月先生学得筝法,原用义甲,改为指甲,推法有慢推、紧推单推、双推等,颇有心得。
二十六岁时得到潮城洪派臣先生指导,明心法,得其教益。后在新加坡认识名乐师陈子栗。从此,常与洪派臣、陈子栗三人会乐,其筝法出神入化,时有“映梅筝,琵琶王”之称,名闻中外。后在与洪派臣同赴泰国途中,正式拜洪派臣先生为师,学习古琴、琵琶演奏法,得其门径和谱牒真传。
四十六岁以后回到故里,购筑养竹山房书斋乐馆,传授潮乐琴艺,以乐会友,誉满海内外,为20世纪30年代潮乐界一代宗师。有成名弟子多人,国内有杨广泉、陈愈昌、蔡远涛、蔡焕昭等;泰国有邱葵等。潮乐界、儒家乐界及潮剧乐师,皆对其十分推崇,敬仰有加。
抗日胜利后,郑映梅年事已高,晚年时,月白风清之夜,必相与抚琴赋诗。时潮乐界之高手杨广泉、朱德惠、朱德本等常来过访,王泽儒、吴轩荪也时来交流乐艺。其门人众多,遍布潮汕及东南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得意弟子。居于家,醉于乐、卒于乐。遗著有《潮音乐谱》《外江乐谱》《三弦、琵琶、秦筝乐谱》共三卷。
郑映梅先生对于千年程洋冈的潮乐普及与演奏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程洋冈村中的蔡远涛先生,是郑映梅先生的弟子之一也常作箫、弦、琵琶、筝合奏。他是澄海三位古筝名家(高哲睿、蔡远涛、黄长富三流派)之一,中国古筝名家曹正曾专程到程洋冈村交流,后曹正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将郑映梅、蔡远涛合著之三部古筝、潮乐、外江曲谱列入中国音乐学院珍藏。
《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包含他集一生所学、所奏、所教的音乐,编辑成的《养竹山房总谱》一册,计429曲。原谱写有“养竹山房民国念三年拾贰月立于暹京旅次郑祝三乐谱”字样,即总谱钞录于1934年12月,后分类整理,编辑成三册。《养竹山房秦筝乐谱》计77曲,《养竹山房潮音乐谱》计145曲,《养竹山房外江乐谱》计156曲,均属手抄演奏稿本,曾有传钞,未见付梓。八十多年过去,乐谱几经颠沛流离,“文革”期间在上海被抄走,幸而归还,得到亲属妥为保存。
潮州音乐自宋代起就有文字记载,而乐谱则罕有见者。《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是潮汕近百年来发现乐谱中最为完善的一套乐谱,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它可以反映潮州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研究潮州弦诗乐和细乐,特别是潮汕古琴发展的历史源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郑映梅先生留下的乐谱
养竹山房秦筝乐谱》一册详细地注明三弦、琵琶、古筝演奏时不同谱句而律自和声的特征,这对研究潮州音乐和明代、清代细乐的关系,提供了实证。
《养竹山房总谱》一册,保存了古老记谱法“二四谱”的遗迹,记录了中国古代唱谱法的逸响,这是绝无仅有的,弥足珍贵。它填补了中国细乐和古谱资料的部分空白,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最有研究价值之处,是他对乐曲的分类和甄别,例如:
《养竹山房秦筝乐谱》凡是乐曲皆注出处,如《寡妇诉冤》注明古调;调类则注明硬、软套,如《双飞燕》三弦硬套、《柳青娘》琵琶软套等。古调的套,是几首不同内容的乐曲联缀演奏的,如《小桃红》一套由《小桃红》《昭君怨》《月儿高》《寒鸦戏水》《黄鹂词》《北雁思归》联奏而成,而单曲有节奏变化的,如《寒鸦戏水》头板、二板、三板等,称为排诗。
《养竹山房潮音乐谱》则注明轻三六、重三六、活五、苏南枝,特别是《柳花金》注明流调、轻三重六,又《柳花金》注明反线流调,这些对研究潮州音乐的源流是十分重要的资料。
精彩书摘
△养竹山房秦筝乐谱
《养竹山房外江乐谱》是近代以来流行于潮州的外地音乐乐曲,注明尤其详细,首先是南、北路,例如《五瓣梅》注明南路、《上天梯》注明北路,有些乐曲注明南北路皆可用,如《北正宫》等。反调变化是外江乐曲较为多见的现象,如《过江龙》就有五反,《柳花金》就有二反等。一些乐谱为乐器专用,则加注明,如《万年欢》注明笛谱、《九回头》注明吹套、《王娘问卜》注明小曲、《花鼓》注明杂谱、《杨翠喜》注明粤调、《梅花三弄》注明上海调等。这些注明对我们今天研究潮州音乐都是很有意义的。
《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手稿四册(编为上册),均用传统的“二四谱”和“工尺谱”记写,对现代人来说,读“二四谱”和“工尺谱”就如同看“天书”,无从入手。为了学习和研究乐谱,也为了普及和推广乐谱,发挥乐谱的作用,特邀请潮乐、细乐和外江乐专家学者进行翻译(编为下册),不惜工本,尽力使原谱得到准确翻译,让今天海内外略懂音乐简谱的人,便于阅读,从中受益。
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手稿部分原文存在错误,对于误字,在其后加括号写出正确的字,如“浪头沙”,改为“浪头(淘)沙”,表示“头”应作“淘”。其他误字依此类推。
参考《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导读)
△养竹山房潮音乐谱
素材来源 杏园临风
免责声明 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鸣谢,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