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范坤鹏 魏冯)今年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火锅市场之争在狮城新加坡上演,事件的主角是几家火锅川军品牌。从吴铭火锅美国分公司正式成立,到成都大龙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棋落”新西兰,火锅川军云集海外的步调一直没有停歇。
火锅川军谋求“出海”的话题,在6月22日四川省火锅协会“一周岁”庆典上再度被聚焦。然而,对很多火锅企业来说,他们有“走出去”的愿望。只是,行动者只是少数,观望者大有人在。
火锅川军“出海”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面对这些挑战又该如何着手?这无疑成为参会嘉宾的心头之问。在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业内资深专家和四川省火锅协会相关负责人共谋出路。
谈空间:
四川火锅市场以前“宽松”,现在“拥挤”,
“出海”成为不错选择
时间的指针拨回2015年,这一年是四川火锅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2015年前市场‘宽松’,当时不到1万家,且大店居多,开100家的成活率约80%以上;2015年后变得‘拥挤’,成活率仅30%到50%。”省火锅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用分水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市场从“宽松”到“拥挤”转变的背后,是火锅店面的急剧扩张。“很多火锅店师傅掌握货源、渠道后,就出去单干了,这也使得小型火锅店越来越多,现在小店市场份额占整体火锅市场2/3,但整个市场仅1/3盈利,其他都在亏损。”省火锅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总体来说,四川火锅行业鱼龙混杂,而且盈亏两重天。
产业大而不强。这是工信部全国商业与股权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邵铁健,对国内火锅行业的总体评价。中国去年4600来亿火锅市场中,“龙头老大”级别企业的营业额大约106亿元,占比3%不到。“但这个行业也有风投关注的可能性,未来一定会有若干家巨无霸企业出现,目前现状用‘黎明前的黑暗’概括更准。”
“在此背景下,‘走出去’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省火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火锅协会旗下有100多家会员企业,已到海外开店的不到1/10。而重庆本土火锅企业已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开店逾200家。
谈挑战:
“出海”挑战众多,
产业供应链支撑属于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面对异域他乡的饮食文化、技术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生活习惯等诸多不同,“走出去”的挑战无处不在。究竟哪一个是火锅川军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技术从来不是问题,但必须有足够的胆量和自信,就能找准市场和当地受欢迎的口味。”省火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再者就是要有充足的资金实力,“现在海外开一家店约500万元至800万元,一般还需要比较认可的合伙人。”现在有专门的中介市场搭桥,管理者可以按照出资比例,也可以考虑把品牌价值可作为入股比例,谋求合作。
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班讲师、资深餐饮咨询专家赵庆分析:管理体系和人员培训力度挑战也不可小觑。“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火锅产业运营不顺畅,行业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协调利用;而人员培训力度不够,意味着店长不能完整把店面运营起来,还需要其他人辅助管理。”
“任何企业没有强大的产业供应链支撑,就会处处受到限制,品质与安全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走不出去基本就是奢谈。”邵铁健强调了供应链的关键所在。国内某龙头企业在全国建了类似中央厨房的方式,利用物流的供应链环节,然后各个地方有他的分仓。“这样在供应链质量上可以很好的把控,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食品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在国内,可能由于员工责任心不够或在管理者的疏忽大意,对食品安全问题没足够重视,这会成为餐饮企业“出海”的痛点。“不过,随着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的把控趋于严格,为火锅企业‘走出去’提供经营保障。”赵庆说。
谈建议:
为员工“赋能”,
做好培训服务体系的构建,用好互联网思维
面对诸多挑战,火锅川军“出海”究竟该如何破题?
为员工“赋能”,做好培训服务体系的构建。邵铁健对火锅的独到理解是——就餐的体验感和服务感成为关键,“给消费者就餐留下好印象就是最大的成功。”优质服务能够提供还在于企业能否赢得员工内心,因此企业要满足员工的归宿感,让员工在企业有尊严、获技能、能成长、拓空间,做好正向激励措施。
同时,也要用好互联网思维。去年国内火锅龙头企业仅做外卖就超2个亿,前年才5000多万,一年翻了近5倍。“四川的火锅企业也要意识到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注重产品爆款打造、供应链体系整合、食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并使之相结合。”邵铁健表示。
采用直营店形式。“这样有利于直接管理和输入企业理念,运营起来既高效,执行力也强。”省火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再者建议成立自己的服务培训学校,对接好的教育培训师资,实现培训服务系统化,以优质服务留住客人。
“掌舵人的思路和眼光很关键。”该负责人表示,一定要高瞻远瞩,定下目标后,认真来做,推行优质优价,这才是长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