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医药界任正非”,凭板蓝根年赚700亿,为何坚持11年不上市

1988年春节,上海。原本一片祥和的新年气氛,被突如其来的甲型肝炎蒙上了阴影。

病毒源头很快查明,“元凶”来自江苏启东地区被污染的毛蚶。作为餐桌上的美食,为了保持肉质的鲜美,上海人常常生吃。可是,被沿江城市和农村大量生活污水污染的启东江段,这样的毛蚶,别说是生吃,就是沸水煮上45分钟也不能完全杀灭病毒。

后来,在下令严禁销售毛蚶后,甲肝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那时候,老百姓把板蓝根当成了防疫良药。如果你到访上海朋友家里做客,主人泡上一杯板蓝根,那就是对你的最高礼遇了。

板蓝根被捧成“紧俏品”,出现了供不应求,各地生产的板蓝根纷纷运往上海。不过,当时全国生产板蓝根的药厂并不多,扬子江制药厂是其中一家。

当听说上海下了400万包板蓝根的订单,扬子江的董事长徐镜人立马敏锐觉察到大好机会来了。他公开做出承诺:“请上海方面放心,接受全部订单,保证交货”。

扬子江的员工全部停了春节休假,从各地老家回到厂里昼夜赶工。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生产出了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虽然和400万包还有点距离,但这足以让徐镜人赚到了满满的第一桶金。

从那时起,板蓝根成为了“国民神药”。以后,但凡出现传染性疾病,就会出现抢购风潮。徐镜人也因为这一分钱未涨价的385万包板蓝根,一战成名,被称为“板蓝根大王”。

7月10日,这位中国医药产业的标志性人物,在新疆伊犁市场调研的开会期间,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77岁。

徐镜人一手创立的扬子江药业,不仅与板蓝根有着深厚渊源,而且还成为了中国医药界的巨头。

2021年,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扬子江药业集团年销售已近1000亿元。徐镜人及家族财富以41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与“玻璃大王”曹德旺并列第705位。

从一个小小作坊,到千亿药企航母,扬子江不仅是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的榜首,而且还连续6年排名第一。但是,在辉煌的背后,殊不知早已危机暗藏。有人说,徐镜人的突然离世,也许意味着扬子江时代的即将结束。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这位神秘的“药王”和他的扬子江的传奇故事。

01 脱下戎装,开创民族产业

1966年,22岁的徐镜人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江苏泰州,踌躇满志想开创新事业。却没想到,分配到的是到泰兴市口岸镇的一个仪表厂工作。

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铁饭碗”能闯出什么天地?徐镜人干了5年,终于下决心离开了。

他带着几名工人,口袋里揣着募集到的几千块钱,来到了扬子江边,在三个小厂房里,建起起了制药作坊。

没想到一没技术、二没设备,三没人的艰苦条件下,在这个小小的制药车间里,捣鼓出了百尔定和百乃定两种针剂。并且开始生产后来大名鼎鼎的板蓝根。销量虽不大,却让徐镜人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可由于当时国家严禁在乡镇开办药厂,规定每个县只能有一家。小药厂不得不面临关门的命运。

壮志未酬,徐镜人怎会甘心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他先是将妻子唯一的嫁妆缝纫机卖掉,用来维持日常的开支。然后,每天夹着公文包,骑着自行车,在县市各个部门中来回奔走,递资料、磨嘴皮。

还好当时的市领导有远见,对板蓝根这个产品非常重视。而且,检查组看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厂,管理得井井有条;徐镜人这个厂长还挺有头脑,想问题都能在点子上。于是,市里最后拍板,将口岸工农制药厂从“镇办”转为“县办”。徐镜人的小破药厂保住了,还堂堂正正挂上了“泰兴制药厂口岸分厂”的招牌。

不过,市领导对药厂提出了产值达到1000万的硬指标。

终于可以好好施展拳脚了!徐镜人马不停蹄,另外找了块荒地,带着工人一起填塘、挑砖、盖房子。自己身兼数职,既是厂长,又是泥瓦工、建筑工、搬运工,还是技术人员,卯足了劲头发展生产。

他亲自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去学习制药工艺,带回生产菌种。

他还前往上海购买制药原料。有一次,在购买了大批制药原料后,为了节省运输费,他一个人搬运40个巨大的糊精桶,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搬完;

还有一次,和他一起搬运原料的妻子,因为累到两腿发抖,险些掉落水里。

就这样,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设备,简陋的口岸镇工农制药厂初具规模。1985年,乘着改革的东风,挂牌成立第二年的扬子江制药厂,产值突破1600万。

可徐镜人并不满足,他雄心勃勃,等待时机扩大产业。

他深知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他亲自到医学院招兵买马,招聘了许多大学生加入扬子队伍。为了稳定人才,还早早对扬子江药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让所有员工都成为了公司的股东。

没过多久,扬子江就拿下了“板蓝根之战”的胜利。乘着这股东风,开启了“扬子江速度”。当年,扬子江制药厂产销突破亿元大关,产量连续八年翻八番。

一分钟生产3846支蓝芩口服液,一分钟生产1200袋胃苏颗粒,一分钟生产106瓶百乐眠胶囊......

随着扬子江的大发展,徐镜人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医药帝国版图。

02 浓厚的“红色情怀”

坊间常常描述,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办公区盖得像“故宫”,徐镜人本人每天坐在与美国总统“同款”的椭圆形办公室里运筹帷幄。

确实。来过扬子江药业总部的人,一定会惊叹它气势恢宏。传说中的扬子江药业总部,位于长江之滨,占地近1000亩的人工河四面环绕。主建筑群黄砖红瓦,飞檐翘角,形和神都颇有故宫的范儿。

与华为任正非有着同样“军人体质”的徐镜人,有着浓厚的红色情怀。

他把扬子江药业集团内的广场命名为东方红广场,而且,在广场上还矗立着10多米高的毛主席铜像;

新员工入职必须要军训;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在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唱革命歌曲;在“八一”建军节那天组织员工列队会操;

扬子江药业的人事任免,非常注重思想政治的考核,尤其看重是否为党员。

连儿子徐浩宇申请入党,徐镜人考察得更为严厉。认为儿子的思想尚未达标,特地多观察了一年,才同意给予入党。

徐镜人曾说,扬子江的精神和企业文化都来自毛泽东思想,自己制定的发展战略也是从毛泽东思想和著作中获得启发的。

想要不被他人取代,新药研发与技术创新才是硬实力。

为了开发中医名方,徐镜人四处奔波。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中医泰斗”董建华有一个治疗胃病的验方。

当时很多国内外的厂商提着重金,踏破了董老家的门槛,最后都空手而归。董老对钱根本不屑一顾。

徐镜人北上三次,三顾茅庐。不谈钱,谈信念。他从我国中药事业未来的挑战和竞争,谈到自己对现代中药事业的设想和展望。在第三次面谈时,董老终于被徐镜人对中医药的热忱和执着所打动,拿出了自己40多年临床经验的珍贵验方——胃苏饮。

拿回验方后,徐镜人立刻开始了研制和开发。1993年,扬子江药业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中药新品“胃苏颗粒冲剂”终于问世了。如今,胃苏颗粒累计销售70多亿元,在全国的胃药销售中位居第一。

但徐镜人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有更大的梦想——把中国的药卖到国外去。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当时无良商家用含有重金属“六价铬”超

标的工业明胶,流入药企,制成药囊,卖给患者,对老百姓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在“毒胶囊事件”中,多家药企遭殃,但扬子江药业却安然无恙。

扬子江早就购入能精细检测物料重金属含量的设备。扬子江的固体制剂生产车间还顺利通过了最为严苛的欧盟GMP认证。

扬子江对产品的管控为何那么严格?

从2010年开始,扬子江就悄悄开始了国际化的道路。但对于大部分中国药企来说,这个“欧盟GMP认证”,是一件花费巨资,还有可能搞不起来的事,谁都觉得麻烦。

但徐镜人大笔一挥,做出决策:投入3亿元技术改造资金,以国际制药的质量生产管理规范要求,将扬子江建成为现代化的重要生产基地。

正是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技术,扬子江药业发往德国的80万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成功进驻欧盟市场。

在新加坡、印尼等亚洲国家,胃苏颗粒、银杏叶片是长销的“明星产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依那普利片,成为内地第一个打入香港市场的化学制剂药品......

随着香芍颗粒、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等新药的陆续开发,扬子江的销售额以亿为单位迅速攀升。

扬子江高举民族企业的大旗,在化药、中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食品等五大领域乘风破浪。

03 光环背后的非议和隐忧

任何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总是一路辉煌腾飞,凯歌高奏。

徐镜人在他离世的前一刻,都扑在扬子江的事业上。但是,徐镜人曾一度从扬子江消失了整整三年时间。

扬子江药业官方显示的是,在1990年至1992年期间,徐镜人被“莫须有”诬告,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处理,他被迫离开了经营刚刚有起色的扬子江。

具体的细节不得而知,但是,在徐镜人离开期间,没有了“主心骨”的扬子江经营急转直下,亏损达200万,还欠下了20多亿外债。直到1993年,徐镜人职务恢复,回到扬子江,重新掌舵,企业才得到了恢复发展。

徐镜人的儿子徐浩宇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曾透露,父亲也许是因为吃了这个“亏”,越发“少说多做”,性格也变得保守而古板的。

另外,在行贿和垄断问题上,徐镜人也存在诸多非议。

自股改以来,扬子江发展那么多年,持股员工拿到的分红只有两次,与徐镜人当初许下的每年分红承诺相距甚远。

而且,徐镜人还要求,所有持股离职或退休的员工,在离开前必须把手中的股票按照市场的一半价格卖回给公司。这样相当于员工只能拿到属于自己的一半收益。而对于本应属于公司股东所有的回购股票,徐镜人却自称是以个人资金和名义的回购。

有12名员工对这样的回购规定表示不服,将扬子江告上了法庭,但一审和二审都败诉了。

此外,扬子江还卷入多起“医生行贿”丑闻。根据《健康时报》的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到2019年,关于扬子江行贿的判决书多达49份,行贿金额超过百万。

对于多宗行贿案件,扬子江药业却对外声称系“员工个人行为,与企业无关”。其实,到底有多少起商业贿赂,恐怕连徐镜人自己都说不清楚。

关于为何长期以来拒绝上市之谜,也被外界解读为:难道是财务数据实在无法公开?担心一旦上市,那些“行业污垢”将公之于众?

悬疑“行贿门”还未解决,今年4月15日,扬子江又被曝光因实施垄断被处罚天价7.64亿。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医药领域罚款金额最大的反垄断罚单。然而,扬子江在调查中并不认为自己未实施垄断协议。而且在调查初期还因为不配合调查,拖延了检查进展。

04 结语

徐镜人的离世,在医药界引发了不小震动。

写着“求索进取,护佑众生”八个大字的厂旗,在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依然迎风飘扬。厂区的广播,还放着建党节公司歌赛上的那首《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泰州市高港区,几乎每户都有家庭成员或亲属在扬子江工作,他们对徐镜人很有感情。7月13日,徐镜人告别会那天,不少市民自发前往吊唁。

徐镜人的一生都扎根在泰州。他的泰州口音很浓重,有时候媒体采访,不得不配个助理用普通话翻译一下,方便旁人听懂。

在今年的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徐镜人,曾对中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他说:“没有质量的产品,不是产品;没有质量的生产,不是生产”。相比上市,这才是企业的重要使命,这是他生前最后的公开发言。

当年扬子江具备上市资格时,徐镜人就对媒体表达自己的“三不”原则:不搞盲目上市,不搞兼并联合,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

在徐镜人看来,公司上市后会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一但有了负债,就会有可能把企业拖垮,这有违自己坚持做好药的初衷。“不上市,无外债,有尊严”,这是徐镜人一生恪守的经营原则。

徐镜人带领扬子江这首巨轮的航行戛然而止了。徐镜人的儿子徐浩宇,将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接棒。

与老父亲经营理念不同的是,徐浩宇将自己创办的爱源股份送上了新三板。在他看来,扬子江上市是必须的,兼并收购也是必须的。毕竟,药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若有机遇,没有理由不抓住。

可是,除了那张天价“罚单”,还有多少令人头疼的隐忧,会将扬子江拦在上市大门之外呢?

风起云涌的后疫情时代,“板蓝根大王”的继承者能否担当起发展的重任,带领扬子江继续平稳运行?

这一切,只能等待时间去检验了.......

参考资料:

《苏商口述史》:实业强国 实力苏商

. END .

【文| 十月波斯菊】

【编辑| 歌】

【排版 | 王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