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新的互联网入口,早已成为BAT(百度阿里腾讯)的争夺对象。
除了自有产品的开发,开放与跨界合作是三巨头布局车联网的主旋律。这三家在互联网应用等领域打的火热的企业,谁能先抢到车联网的“站台票”呢?
1.阿里巴巴
在阿里巴巴参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最知名的莫过于它与上汽合资打造的“斑马智行”,2015年双方签约合作,搭载该系统的首款产品荣威RX5在2016年上市,马云也为新车站台。
马云认为,未来所有汽车都应该是清洁能源驱动、有无人驾驶以及智能化功能的产品。他举例说到,移动手机加入智能操作系统后,80%的功能跟打电话、通讯没有关系;他认为未来汽车80%的功能跟“交通”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不得不说,这是个“大胆”的想法。
马云说:“把汽车变成智能化、人性化的伙伴,这也是万物互联网时代的开始。过去的二三十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二三十年,希望能够把机器变成人,也就是把机器加入‘灵魂’。”
以此为背景,后续阿里巴巴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多为车联系统的开发与定制服务,当然更具技术含量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也已低调展开。
2017年9月底,阿里巴巴宣布升级操作系统战略,发布全新的AliOS品牌及口号:驱动万物智能。新的操作系统事业部在IoT领域持续增加投入,面向汽车、IoT终端、IoT芯片和工业领域研发物联网操作系统,并整合原YunOS移动端业务。
除上汽之外,阿里巴巴后续与多家汽车厂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跟神龙的合作是共同开发搭载AliOS系统的互联网汽车,首款车型云逸已经在今年9月上市销售。
阿里巴巴跟长安的合作没有说要共同造车,但也宣布将在智能车联网平台、服务以及企业社交领域三大方面展开战略合作,为用户提供极致的车联网服务。另外,阿里巴巴和长安还将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人工智能、车载应用以及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今年4月,阿里巴巴方面回应媒体称,首席科学家王刚正在领导团队进行自动驾驶研究,至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项目浮出水面。阿里巴巴自动驾驶选取的技术路线为L4(全自动驾驶),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是行驶由机器主导,在绝大多数场景下,都不需要人干预。
该团队研发下,已有车辆进行常态化路测,并具备了在开放路段测试的能力。目前还有几十辆处在开发流程中。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团队iDST曾在道路场景分割技术上投入研发。
该项目负责人王刚此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2017年3月,他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发工作。该团队所在的实验室目前隶属于阿里巴巴负责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研究创新机构“达摩院”。
2.腾讯
近期马化腾出席了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并对腾讯近年在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探索和成果进行了总结。
据马化腾介绍,腾讯正在研发车载微信,考虑采用全语音交互的模式收发微信消息,并且跟车载硬件结合,实现通过方向盘按键就能安全地收发消息。
近两年来,腾讯在车联网安全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据马化腾透露,腾讯在安全领域有七大实验室,其中科恩安全实验室此前就发现了特斯拉和宝马网联汽车的多个高危安全漏洞,并基于漏洞实现了对车辆的远程控制。
依托超10亿月活用户,腾讯具备了链接国内最丰富场景和产品的生态服务能力,还成为了汽车产业数字化助手。马化腾透露,目前,腾讯已经与一汽、宝马、广汽、长安、吉利、东风柳汽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搭载“AI in car”腾讯车联方案的多款车型已经上市销售。
其中已上市车型包括传祺GE3 530、东风风行T5等。
与阿里的AliOS车载系统相比,腾讯的车联方案更轻,“腾讯不碰硬件,也不碰操作系统,在上层打造车的场景和体验,与互联网生态对接。”
(搭载有广汽和腾讯车联系统“AI in Car”的iSPACE概念车)
举例来看,广汽传祺搭载腾讯车联“AI in Car”方案的iSPACE概念车,在人车交互的场景智能方面取得了进展,能识别感知多种出行场景,包括通勤、约会、机场接送、购物停车、自驾出游等,未来还会包含车况、汽车周边等场景。
车主还将享受到“智能听”服务,腾讯车联“AI in Car”方案将基于十亿级用户画像标签,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推送,如QQ音乐、NBA现场直播等;还能够在驾车过程中便捷、安全地收发微信和QQ消息,同时在接人碰面、实时行程分享、车友互动等场景能够进行顺畅社交。
未来腾讯将与传统汽车企业共同打磨三项基本功:一是网络连接能力,二是数据处理能力,三是安全能力。
“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正在拉开序幕。上半场的重点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的发展方向是产业互联网。”马化腾表示,“汽车产业是腾讯进行产业互联网探索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3.百度
向来强调技术的百度,大约在5年多以前,也开始进入了汽车领域。
李彦宏近日在行业大会上表示,应该从2012年开始,百度意识到人工智能,因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会逐步进入使用阶段,会改变一个个传统的工业。所以从2012年百度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造百度的搜索引擎,以及一些相关的服务。
但是到2013年的时候百度发现,其实人工智能真正能改变的另外的一个大的行业是汽车行业。
在2013年百度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团队,2015年的时候成立了自动驾驶的事业部。去年4月份百度宣布Apollo平台的开放,除了整车厂在投入无人驾驶的研发之外,也有很多创业型公司投入了无人驾驶的研发。
(部分合作企业)
据介绍,今天的Apollo仅仅开放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驾驶生态,有接近130家的生态合作伙伴,包括整车厂,其他的Tier 1、Tier 2、芯片厂商、科研机构等等等都在使用Apollo平台。其中不乏博世、宝马集团等全球跨国企业。
今年7月份百度和厦门金龙一起合作的阿波龙迷你巴士,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商用的无人驾驶汽车。阿波龙现在已经安全运营了超过1万公里,也载了超过1万人次去体验这样的车。阿波龙落地在20个场景,到目前为止是零事故率。
李彦宏表示:“有了智能的车还不够,汽车产业、智能网联车这样的产业是非常大的产业,涉及很多的环节,这些环节不仅仅包括车,也包括基础设施,也包括路。”
李彦宏还谈到了对于智能交通和智能驾驶产业的理解。在北京等大都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城市的痼疾,每年因为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数以千亿计,可占到城市全年GDP的5%。
但随着人工智能与交通的融合,拥堵会得到大幅度改善,智能信号灯、 自动泊车 、智能驾驶监测与疲劳检测等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现代城市的“痛点”。
近期,百度与长城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在车联网技术、内容、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来打造专属车联网服务,全面推动车联网技术快速落地。
总结:
马化腾在谈及微信时曾说道,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腾讯通过微信抢到了一张“站台票”。目前的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汽车新技术发展,可以说正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尚没有企业宣称自己已经占据有利位置,或者真的有短期难以超越的优势,“站台票”尚未出票。
而对于汽车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的互联网入口,已经吸引了不止百度、腾讯、阿里,还有谷歌、苹果等跨国科技巨头的加入,战役才刚刚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