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投资人组团去福建,刚投了一对父子

国庆景区暴走,你穿的什么鞋?

不得不说,今年国产运动鞋尤其火。节前,国产运动品牌——匹克体育官宣了一笔新融资:获得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领投、建信信托等公司跟投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战略投资。这是匹克体育自2016年私有化以来的首轮融资,也被视为其冲刺A股IPO的又一信号。

30多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福建泉州人——许景南靠着拉板车做苦力,将全家人带出了贫穷。一番折腾后,“匹克”牌运动鞋正式在福建晋江诞生。在不惜血本地赞助体育赛事的策略中,匹克名声大振。被冠以“鞋王”之称,匹克在最风光的2009年成功IPO敲钟,却又急转直下掉了队,后来黯然退市。走过第一代掌门人的风光无限,和“父子兵”时代的艰难转型,如今匹克在长子许志华的掌舵下上演着逆袭战,竭力诉说着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爱听的故事,旗下态极系列销量已超35亿元。

匹克的沉浮,不但是中国运动鞋服行业的一缕缩影,也是一部中国鞋都简史——晋江风云。那些8090代青春重要印记的安踏、特步、361度、鸿星尔克、中国乔丹、贵人鸟等等品牌,也都出自于此。有意思的是,这些品牌背后的故事却出奇地相似:父辈皆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创下巅峰后由二代接手。只是在时代的变迁中,很多风靡一时的品牌最终走进历史的尘埃。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赶上新国货的时代机遇,被统称为“闽商”的他们,还在拼着闯着。

国家队组团,匹克体育获投20亿

明年将重启IPO

国产运动鞋江湖,传来一笔大额融资。

投资界获悉。9月底,匹克官宣完成了一轮近3亿美元的战略融资。这一次,“国家队”资金也跑了进来——除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领投之外,华润资本在管的润格基金及另类投资平台华润深国投均同步参与了对匹克的跟投。

他们大有来头。据悉,本轮领投方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由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市及翔安区两级政府引导基金与金圆集团旗下厦门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金圆资本管理(厦门)有限公司等其他市场化投资人共同设立,主要投资于大消费领域的新型供应链、物流转型、消费科技、消费品新品牌。

跟投方润格基金是由格力集团与华润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平台,而华润深国投则由华润集团控股、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参股,由华润资本管理。

累计投资近20亿人民币,这批国有资本为何联手出资匹克?这背后是一场民族体育品牌的崛起之战。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总经理王鑫认为,国有资本助力国货品牌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之举。一方面基金可以为匹克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发展提供资源渠道的赋能,帮助匹克实现规模的稳步扩张,巩固匹克在运动行业的市场地位。

另一方面,通过与匹克的紧密合作,也让国有资本深度参与到国家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规划中,提升民族优质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国货品牌在双循环的格局下实现“以我为主”,走向全球,推动国货品牌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华润资本总经理秦锋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统筹多支在管基金及投资平台“组团”出手,为民族体育品牌的崛起贡献国有资本的力量,是央企产业基金管理平台应有的使命担当。

就这样,匹克完成了自2016年港股私有化退市5年后的第一笔融资,一场逆袭战似已在运筹帷幄之中。

与此同时,匹克的回A计划也拉开帷幕,有传言称“匹克预计将于明年递交首份申报材料”。时间回到2009年,已经成立20年的匹克在经历两次闯关失败后,终于在这年9月获得20倍超额认购后成功登陆港交所IPO舞台。只是上市后,匹克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从2011年起遭遇了连续三年的业绩下滑。

资本市场也给予了最直接的反馈。自2009年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以来,匹克股价最高为2010年的6.95港元,最低价为2012年8月的每股1.1港元,直至2016年起一直徘徊在2港元左右。这年5月,匹克突然宣布私有化计划。6个月后便从港交所黯然退市。彼时,匹克CEO许志华曾对外解释,“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

阔别5年之久,这一次的大手笔融资也被认为是匹克在为回归A股铺路。对此,匹克CEO许志华回应表示:“从港股回归后,匹克一直在致力于在A股重新上市,并为此努力中。此轮的融资将加速这个过程。”他还透露,匹克的下一轮融资还在与多家投资机构接触,预计不久就会向公众发布。

一代鞋王的沉浮

父亲白手起家,长子扛过了大旗

上阵父子兵,昔日“鞋王”匹克的故事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励志。

1955年,许景南出生在泉州东海乡汀村一户贫困人家。为了补贴家用,许景南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了讨生活、谋生存的路。泉州东海,靠江靠海,他贩过鱼,也干过拉板车的苦力活。“那时候,我们家靠近码头,每天看着南来北往的货船在码头上装卸货物,我萌生了拉板车的想法。”许景南曾回忆,在人来人往的码头,他积累下不少客户资源,业务量大时甚至还组建了一支拉货拉建材的运输队,赚下人生第一桶金。

偶然一次机会,许景南听到国际品牌耐克要在福建泉州建厂并寻求鞋面等配套厂家的消息,在此前积累的人脉牵线搭桥下,他顺利拿下了与耐克合作的名额,并着力搭建厂房、投入设备。但没想到,待一切就绪后,耐克却搬离了泉州,打得许景南措手不及。但一个巨大的发现,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去市场转了一圈,发现年轻人选衣服,开始看脖子上挂的铭牌了”。

建好的厂不能弃,万般思虑下,许景南狠下心决定自己干——1989年,匹克就此诞生。由于原本是为耐克配套而设,匹克在制鞋技术和人员技能方面都高人一筹,许景南也独辟蹊径很快与八一篮球队达成合作,为八一队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双大码篮球鞋,匹克开始崭露头角。

这里还有个插曲:90年代末,在互联网以及国际品牌的强势冲击下,匹克经历了一场因渠道改革而带来的人事震动。不得已之下,许景南只好在2000年拉来当时还在上大学的二儿子许志达回公司帮忙,随后又召回刚刚从四川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的大儿子许志华。放弃进入华为的机会,许志华也回到匹克。至此,匹克正式进入“父子兵”时代。

随后的几年里,在长子许志华的推动下,匹克启动了“品牌国际化”战略。在坚持原有的以篮球运动装备为核心的专业化道路的同时,匹克相继请来卫杰森·基德 (Jason Kidd)、火箭队肖恩·巴蒂尔 (Shane Battier)等十余位NBA球星为其代言,还与国际篮联成为官方合作伙伴。

就这样,匹克在美国名声渐起,中国球迷甚至总结出了穿匹克鞋能拿冠军的“匹克定律”。在国内,匹克鞋很快成为抢手货,由此产生了后来著名的“南有匹克,北有双星”的说法。最盛时期,匹克还曾吸引来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君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注资。2009年,许志华率队将匹克送上了市。

但没有人永远站在巅峰处。实际上,继敲响港交所的IPO铜锣后,在安踏、李宁等一众品牌的围攻下,匹克财务数据难有起色,渐渐掉了队。2020年运动品牌的市占率榜单上显示,耐克、阿迪占据TOP2,国产品牌安踏位列第三,之后是李宁、特步等,匹克并不见踪影

许志华意识到,90、00后群体跟过去70、80后对于国货运动品牌的感知有所区别,过去便宜是主要购买动力,而如今年轻消费者有了更强的品牌认知。在新消费时代洪流下,匹克开始转变思路,放弃了用高额营销费请球星代言的思路,直接选择在年轻人扎堆的天猫、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露面,二代掌门人许志华甚至亲自下场,开启了个人天猫直播首秀,声称要和年轻用户交朋友。

这样的转变为匹克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据悉,匹克态极科技系列产品总销量已超过1500万双、销售额超35亿元。眼下,国产运动鞋江湖厮杀激烈,匹克的逆袭故事远未完结。

他们,来自福建晋江

撑起全世界半个“脚下生意”

回望中国运动鞋产业发展进程,很多红极一时的品牌走着相似的路。

这里不得不提到今年的顶流——鸿星尔克。这个夏天,因“砸锅卖铁”出资5000万元驰援河南,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鸿星尔克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一夜之间,千万网友冲进鸿星尔克的直播间买空了店铺库存。仅三天时间,鸿星尔克在抖音电商的销量已经超过今年上半年的总和。京东数据也显示,鸿星尔克23日当日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2倍,盛况空前。

如果不是这次善举,大多数人恐怕已经忘记鸿星尔克这个品牌。而追溯它的历史,还要从它的产地晋江说起。地处闽南金三角的核心,晋江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但自有晋江之名到改革开放前,长达1700年的晋江历史摆脱不了一个“穷”字。

改革开放后,致富故事开始上演。从晋江走出的创业者大多遵循着相似的路径——布衣农民小作坊起步,靠着低廉的人力成本顺着代工潮完成原始积累。但相比于打工,做老板才是更多晋江人的选择,后来在国际大牌的冲击下,很多工厂开始转型并独立经营着自己的品牌,走向了致富之路。

“早先我父亲和家族成员合作创办鸿星鞋业,后来他退了股。2000年,父亲带着我们创办鸿星尔克,从一栋毛坯厂房开始。那时300多万元应收账款、几十万元现金及一仓库的外贸库存是全部资产,但企业背负着1000多万元银行负债,创业其实是从负资产开始。老爷子曾说过,实在不行就回家种地。”鸿星尔克现任掌门人,也是吴汉杰次子——吴荣照曾回忆。

接棒父亲的产业,吴荣光、吴荣照兄弟俩在大学毕业后都选择回归鞋厂打理家族生意。在兄弟俩重推的产品、品牌、质量、推广、科技的多重作用下,鸿星尔克走上快车道,并顺利在新加坡顺利IPO敲钟,成为国内首家海外上市的运动品牌。

顺势而下,鸿星尔克大手笔布局国际化战略,海外渠道快速拓展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时危机已经来临,由于对市场过于乐观,且盲目扩张,这个红极一时的品牌爆发了库存危机。与匹克的故事一样,在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的冲击下,鸿星尔克腹背受敌,掉队几乎无可避免。

还有诸如农民出身、靠吹唢呐赚钱的361度创始人丁建通、初中没念完卖冰棍的特步创始人丁水波、揣着父亲自制的600双鞋赴京闯荡的安踏创始人丁世忠......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福建晋江系成为中国国产运动鞋历史进程中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丁老板”们也占据了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半壁江山。

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鞋都”之称由此而来。“晋江一天不开工,全世界两千万人没鞋穿”、“在中国10个运动、旅游鞋中,就有4个来自晋江”等,虽说是流传在当地民间的玩笑话,却足以说明晋江作为鞋都的江湖地位。

30年河东,30年河西。“说实话,不说都忘记了有这牌子。在自己泉州的地面上都看不到几个人穿。学生时代视作宝物,现在企业还在,但空洞无物。无感了。”

大浪淘沙,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浴火重生的国产运动鞋品牌道阻且长。为了撑起国货之光,敢闯敢拼的晋江人还不能停歇。正如他们所传唱的那样: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