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壳牌招实习生 石油巨头竟是卖贝壳起家

当大家读到“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的这篇文章之时,估计石油巨头壳牌的暑期实习生招聘,网申(网申进展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刚刚截止,正进入笔面试环节。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壳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旧时代,以及新社会,都游刃有余。我觉得,能够一个多世纪都不倒的公司,总有它独特的秘诀在。而且,现在壳牌石油的业务遍布全世界,如果同学们能有幸加入,相信是个不错的机会。

那么,今天,“青青湾求职”青青君,就来和大家说说这家知名的跨国公司,以及他们家的校招项目。当然,之前类似企业的求职分析文章,我也写过一篇。需要复习的同学,猛戳:

央企“中石油”校招兴衰史

卖贝壳起家的石油巨头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奇怪,为啥壳牌的logo是个贝壳?而且为啥读成“qiao”牌,而不是“ke”牌?

“青青湾求职”青青君,就一点一点给大家解释。

壳牌的起家很早。早在19世纪,犹太古董商马库斯·塞缪尔经营了一个买卖古董和贝壳类饰品的贸易小店。后来,马库斯敏锐把握了跨国贸易的产业机遇,将壳牌运输与贸易发扬光大,实现了从贸易贝壳饰品的小作坊,到跨国石油贸易企业的华丽转型。

所以,你的猜想没有错,这家石油巨头最初就是靠贩卖贝壳起家,自然而然,他们家的logo就是一个颜色鲜艳的贝壳了。

那为啥要读成“qiao”牌,而不是“ke”牌?

其实,100多年,壳牌进入中国时,还真是读成“ke”牌的。但这一称法,以及字面意思,又拗口又费解,影响到了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开展。

当时,就有一个在壳牌工作的“中国通”,灵机一动,开始称呼公司为“qiao”牌。“Qiao”与英文“Shell”谐音,又巧妙地运用了汉语普通话中“儿化音”的上口与诙谐,可谓一举两得。据说,改名之后,壳牌在华业务就开始突飞猛进。

由一个小小的翻译改进,推进了公司的业务,这也算是翻译史上的经典案例了。

当然啦,这家公司有劲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壳牌在很长时间里面,是归两个国家(英国、荷兰)共同拥有的公司,并有独特的双董事会治理结构。

起因也很简单。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壳牌运输与贸易公司(英属)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荷兰)强强联合,并将索取能源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即使两次世界大战也没能阻挡壳牌能源扩展的步伐。这两家公司的合并,也组成了现在壳牌公司的实体。

不过呢,这种双董事会治理结构,一直存在争议。

2004年至2005年期间,壳牌曾两次虚报公司的石油储备,数量高达60亿桶。美国和英国调查机构随后展开的调查中,壳牌公司承认在石油储备估算上出了差错,并愿意为此支付1.5亿美元的罚款。包括公司前董事长菲利普·沃茨(PhilipWatts)在内的三名公司高管也因这件事被迫离职。

不少人认为,石油储备估算上出了那么大的错误,与公司复杂的管理层结构有关。于是,2005年,壳牌终于决定,终结这种长达98年的双董事会制度。

“青青湾求职”青青君觉得,这家老牌油企,能屹立百年不倒,和他们家自身审时度势,积极改革也是分不开的。

中外资油企如何选择?

要回答中外资油企如何选择的问题,“青青湾求职”青青君先给大家说说油企的基本业务问题。

油企主要有上游业务和中下游业务之分。上游业务主要是指勘探(找石油)、开发(开采石油),专业性较强。中下游业务主要指:炼化(将原油炼化成汽油、柴油、沥青等)、运输(管道运输、车辆等等)、销售(加油站等等)。

大家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给大家科普下中外资油企的选择问题。

目前的大环境下,石油公司的上游业务并不好做。像壳牌、美孚、BP、道达尔等外资石油公司,在国内的上游业绩,与国有企业比起来,并不好看。

原因和国内的政策有关。由于诸多限制,就上游业务来说,还是国企一家独大,说了算;外资油企没有多少话语权。

像壳牌,和中石油、中海油有天然气业务,其他几家外资油企,就只能靠化工和润滑油等下游业务来赚钱了。

从这里大家就可以清楚了。石油地质等专业的同学,想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可能去中石油、中海油等国企会比较好些。外资油企在国内,主要靠销售等下游业务过活,并不是这类同学的最好选择。

与之相对,对于其他专业的同学来说,去外资油企,并不用担心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因为,下游业务更看重同学们的个人潜质,而非专业技能。而且,像壳牌这样的外资油企,管培生项目成熟,行业认可度高,职业发展空间还是挺大的。

壳牌的实习生、管培生项目

壳牌的暑期实习,干得好可以直接留用。所以,如果对这家公司感兴趣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暑期实习生计划为期2个月。但要注意的是,网申暑期实习生如果没有通过,那么按照以往的情况,一年之内不能再次申请,也就是说,你很可能就没有参加壳牌秋招的机会了。就这点而言,网申之前一定要慎重,切莫儿戏哦。

然后再说说壳牌的管培生项目。毕竟,2019年校招马上就要到来,更多同学可能都会关心,接下来壳牌的全职工作机会。

壳牌针对应届生的全职工作机会,总称为“毕业生计划”,其实相当于通常意义上的管培生计划。

管培生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部门,一类是商业部门。前者的专业要求比较高,一般石油地质类专业的同学做上游工作比较对口;但商业部门就不怎么分专业了。所以,其实不管什么专业的同学,只要是对石油行业感兴趣,都可以来应聘一下试试看。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选拔流程比较严谨,被录用的基本上是国内一流院校和留学生为主。如果进入“毕业生计划”的技术部门,就主要做上游,搞各类工程;商业部门则主要做下游业务。

薪酬待遇情况也比较可观。应届生刚入职就能有税后9000元左右的月薪,以及15天的年休假。而等到3年的管培生项目结束后,职级就能升到5级,每年就会有税后14000元左右的收入。

年终奖大概有3到6个月的工资。具体你入职后能拿到多少年终奖,还要看所在部门,一般sales等前台部门钱会拿得多一些;此外,还和当年公司业绩以及你个人业绩有关。

有些同学可能还会关心工作压力的问题。根据过来人介绍,在壳牌工作,工作压力一般,朝九晚六,中午可以休息2个小时。

因为壳牌比较喜欢用自己培养的人才,不大倾向于职业经理人,因而毕业生的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大。当然,每年招收的管培生人数比较多,对好的职位竞争也会较为激烈。

此外,就公司的办公环境而言,壳牌的总部办公室在北京国贸最好的写字楼里,办公环境可谓一流。

工作氛围就是典型的外企风格,比较开放、包容。因为是外企,同事中会有些老外,基本每天都要用英文开会,邮件和文件也以英文为主。所以,对于不是很适应英文环境的同学来说,就要慎重了。

最后,“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祝大家应聘壳牌顺利哦。毕竟他们家曾经是500强第一,能进入,也说明,你是个足够牛的人!

附录:2018壳牌暑期实习生面试经验分享(来源:应届生求职网Amber)

4.18完成Shell Application

4.19收到并完成Stage 1-onlinetest部分(选择中文模式)

5.02收到Stage 1-videointerview,5.09完成(英文作答)

5.11收到Stage 2-Finalassessment

5.16收到来自新加坡HR的邮件,约时间面试(之前有打电话给我,不过都没接到)

5.21先进行了Coffee chat环节(壳牌同样也是G-staff的员工和你聊半小时左右,向你介绍Shell的情况)

5.24进行了Final assessment

5.29收到了offer call

各环节总结

Application

Stage 1部分—Online test

按照邮件所说的,包括了number、verbal、reasoning和working style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每个环节是4分钟,难度不大。建议选择中文,有利于verbal部分。逻辑部分我是用着以前四大笔试的题目练了下就做了,问题不大。至于数字则是加减乘除,心算可以解决。

第二部分我建议是be yourself即可。

Stage 1部分—Video Interview

这部分强烈推荐用英文!据我推测Shell这部分应该是外国的HR负责的,毕竟暂时没听过有用中文还能收到下一步的通知的前辈。

都有的一个问题是 Why Shell。其他的问题可以看看论坛里的其他文章。

这部分不用太纠结语音,清晰即可。但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推荐用STAR原则。

同时展示出你的自信和商业潜质,这是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部分。

Stage 2部分—Final assessment

这部分能进,真的就如邮件所说:You should be very proud:the competition ishard。你接到邮件后,会有来自新加坡的HR和你电话沟通视频面试的细节、时间和注意事项。这部分真的非常体现出Shell的人性化部分,HR非常温柔和细心的给你答复。同时在约定的面试时间的前两天还会电话和你再确认,以及告知面试官的姓名职位。

而关于这部分因为保密要求,我只能介绍一下基础情况和经验

(1)面试前两天你能够下载到20+页的business case,题目则是视频面试的时候给你,30分钟准备(期间她们都在看着你)后做5分钟的pre。

他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其他的具体情况,让你思考进一步的对策or追问你决策细节。所以这部分需要你对case足够熟悉,一定要读多几次,做做笔记和conclusion。当然还有就是不要被case限制住,这样反而会追加条件时跳不出。

(2)Pre的时候一定要structure和logic,善用SWOT\PEST\STAR等原则,使得你的思路有一个框架。

(3)Innovative with detail 思路虽然用了框架,但是一定要有创新,打开思路,而不是泛泛而谈。

(4)Depth深度结合Shell的特点、全球战略来谈,切忌老生常谈和太过于肤浅或者战术层面。

Coffee chat部分

Coffee chat应该是没有评估计分的,只是让一位也是通过这个项目(G-staff)进入Shell的同事和你沟通下Shell的情况,以及这个项目的好处在哪里、升迁道路等。同时你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问他。这部分也再次展示了Shell人性化的特点,毕竟不是哪个企业(基本没有)会让员工花半小时给一个还没进入Shell的人一对一讲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