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座小城垄断日本墓碑生意
3月初,日本的朝日电视台报道,受此前中国工厂停工影响,日本陷入了“墓碑缺货”的窘境。
(日本媒体采访东京一家石材店,店主称来自中国的墓碑根本进不来)
在东京“武藏石材店”里,大约7-8成的花岗岩墓碑是中国生产。店长井冈进说:“现在的状况是石材完全进不来。”而这家店有5位客人正排队等着墓碑到货。
(东京一家石材店店主称有5个客人在等待墓碑到货)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竟是因为福建某县城停工
而新闻中提到的这座小县就是福建泉州惠安县。
日本的这些墓碑,基本都是从惠安运过去的。据当地的从业者说,日本90%的墓碑,都是惠安生产的。即便是欧洲的石材,也是先运到惠安加工后再送去日本。
因为惠安是墓碑生产企业的聚集地,2019年初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惠安共有80多家墓碑石加工企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
墓碑生产能力“地表最强”,源于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的硬核实力。
在小小的惠安县,从事石雕生产的工厂就有上千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占惠安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
石雕行业是支柱产业,惠安县也因石雕行业给力,成了福建最“富裕”的县。2019年惠安县的GDP是1318亿元,在福建省各县中排名第一。
(泉州各区县市GDP排名)
石雕带来“利”,同时还有“名”:
2003年,惠安成了“中国石雕之都”
2006年,惠安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惠安“世界石雕之都”
有着上千年石雕传统的惠安,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的石雕出口基地。
以至于惠安人总是自豪地说,全国重大的石雕工程都有惠安人的身影,甚至成了全球不少城市的地标。
人民大会堂、兵马俑陈列馆、北京世纪坛、川藏公路纪念碑、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塑……国内这些鼎鼎大名的石雕都是出自惠安人之手。
除此之外,惠安石雕还漂洋过海。
马来西亚的郑和雕像、日本鉴真和尚园等等,更远的甚至还有在华盛顿,与林肯纪念堂遥相呼应的马丁·路德·金雕像,也是地道的惠安人作品。不光雕刻的设计出自惠安人之手,几百块花岗岩也来自福建,甚至吊装工人都是国内去的。
(坐落在美国华盛顿的马丁·路德·金雕像,由惠安人设计雕刻)
- 为什么惠安的石雕这么牛?
同行的石雕作品,接缝一般有个1厘米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惠安人做的雕像,接缝能小于1毫米。
这手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有一些机缘巧合,让惠安成了日本墓碑行业的绝对王者。
其实,从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中原的石雕技艺就传到了惠安,并在这里扎根生长,延绵至今。今天的惠安县,不仅是中国的石雕之都,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石雕之都”。
能成为石雕之都,既有一脉相承的手艺,同时也需要当地有好的石材原料,缺一不可。惠安很幸运,这两样都齐全。
惠安盛产优质的石雕原料,崇武的峰白石和黄塘的青草石是闻名海内外的石材,自然一直都是香火旺盛的宗教场所首选。
事实也确实如此。惠安石雕以前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宗教场所。宫观寺庙的建造设计,塔亭柱栏的建造雕刻和对造像出神入化的雕刻,一直都惠安人最拿手的。
(惠安石雕细腻传神的技艺自成一派)
明清,精雕细琢的惠安石雕自成一派,而且还随着华侨和商人“下南洋”,去台湾。不少惠安的石雕艺人落户在了台湾,这也为日后惠安的石雕墓碑统治日本市场,埋下了伏笔。
1961年惠安创办了第一家国营的石雕厂,一上来就接了人民大会堂这样的大工程和一些重大的纪念性墓碑,名声不仅在国内叫响,甚至生意还接到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惠安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再加上惠安石雕在台湾的知名度,又恰逢当时台湾在大力兴建庙宇,惠安石雕毫无意外地成了首选。
随着当年“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带来的旺盛需求,惠安石雕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正式崭露头角。
- 八十年代后期, 日本人开始修墓热开始
跟其他国家不同,日本的石材市场不是建筑石材比重最大,而是墓石占极大的比重。
据统计,日本墓石市场为30多亿美元。一方面因为日本最重视身后事的体面,另一方面,又恰好赶上了当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日本全国优良石材店协会2006年统计,日本人购买墓石的均价是1.58万美元。
(2005年与2016年日本进口花岗岩数据对比,从中国进口的占90%以上)
作为当时全球第二大石材消费国,日本从那时候就开始把墓碑进口锁定到福建这个小县的身上,而惠安的墓碑厂家也如雨后春笋,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制作加工量。
加工日本的墓碑虽然要求苛刻,但是利润回报也高,就在那十几年间,惠安的墓碑厂发展壮大起来。
到了20世纪末,惠安的墓碑行业在国内的主导地位已经无法动摇。
(来源:正解局,原标题:《福建小县停工,日本人无法下葬:惠安凭什么垄断墓碑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