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北京报道
5月31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和平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第二届“丝路友好使者”盛典颁奖活动在线上举行。
此次活动以“讲述‘一带一路’建设者的故事”为主题,共有“丝路友好使者”获奖者及所在单位代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各理事代表、海内外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的友好人士等500余人参加。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杨传堂在致辞中表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9年来,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今天,我们隆重举行“丝路友好使者”盛典颁奖活动,就是要通过讲述“一带一路”建设者们无私大爱的故事,传递丝路美好心声,共筑丝路发展梦想,携手把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发展好、建设好,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我们的贡献。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在致辞中表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离不开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卓识与践行。评选和表彰“丝路友好使者”,就是要褒奖他们在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希望更多“丝路友好使者”凝聚丝路合作共识,贡献丝路合作力量,共创丝路美好未来。
本次活动在全球100多名候选者中评选出12名个人和1个集体,分别授予“丝路友好使者”个人奖和集体奖荣誉称号。获奖者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10余个国家,涵盖政治、经济、医疗、基建、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们分享了在各自岗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感人故事,充分体现“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何建中、李保东、许立荣、李建红等出席盛典颁奖活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杨传堂致辞,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何建中代读
“一带一路”建设者的故事
活动上,500余人“相聚一屏”,以视频方式聆听共建“一带一路”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的动人故事。
促成哈萨克斯坦首批粮食过境中国,是国际学者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最引以为豪的履历。她十年磨一剑、专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其撰写的哈中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报告得到哈政府采纳。如今,该基地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出海”的重要渠道。
穆汉奈德·阿里·穆汉麦德·肖莱比的故事则充满烟火气。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中国义乌,还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他曾参与向义乌政府提出保障国际友人生活方便的提议,得到真切回应,现在经常帮忙调解不同国籍商人间的经济纠纷,被称为来自阿拉伯的“老娘舅”。从他身上,人们真切体会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可触摸的幸福感。
乌兹别克斯坦创新发展部部长易卜拉欣·阿卜杜拉赫莫诺夫不遗余力推动乌中疫苗合作,促成中国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使用。为此,他亲自组织近7000名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自己和家人都参与其中。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大约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接种了中国新冠疫苗。中国疫苗成为当地人眼中最安全、有效的疫苗。阿卜杜拉赫莫诺夫还进一步推动疫苗生产线建设,实现了中国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本土化生产。
中国交建中国港湾南苏丹办事处的商务经理阿托伊·邓·阿库克有“非洲战狼”的称号。2013年12月,南苏丹的首都朱巴市爆发战乱,部分冲突就发生在公司营地附近。由于担心中国同事安危,阿托伊冒着炮火,帮助同事撤离到南苏丹与乌干达交界的尼穆莱小镇。而阿托伊本人不顾安危,一路逆行回到处于战乱中心的公司。为确保设备和物资不被偷盗和破坏,他一住就是3个多月。在他的守护下,整个营地完好无损,中国港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友谊路,两代丝路情。雷马特·阿里父子两代都与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喀啦昆仑公路有着不解之缘,为两国基础设施“硬联通”作出贡献。雷马特的父亲曾参与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把青春与岁月奉献给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雷马特则在中国学成归国后,成为喀喇昆仑公路改线项目工程团队的驻地医生,他远离妻儿,每天奔波在施工现场,完成预警、特殊危机处理等工作。“希望公路线改项目顺利完成后,我能继续在‘一带一路’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工作。”
中国电建澳大利亚牧牛山风电项目运维经理西蒙·威廉姆斯,在中澳合作项目中树立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典范,同时推动两国人民“心联通”。他带领团队先后克服森林火灾、极端雨雪、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挑战,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医学交流互鉴的故事也在“一带一路”上不断上演。巴基斯坦人艾哈迈德·吴卡斯·巴蒂曾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中心担任6年的医学顾问,其间协助开展了400多例肝移植手术,并为外国患者提供术后护理管理、预防措施等。与此同时,他积极推动中巴器官移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计划在祖国建起一座采用中国标准的“友谊医院”,推动中巴“肝胆相照”的医疗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面对持续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为各国人民带去“隧道尽头的一束光”。西班牙首位中医诊所开办者拉蒙·马利亚·卡尔杜克,多次公开推介中医药对干预和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强调中医立法的必要性。马来西亚中医药抗疫学会创会会长郑建强自研抗疫“五叶饮”,推动发布抗疫中医药方案。来自印尼中医药世家的洪维浩,将自研的预防新冠肺炎的草药包免费送给当地民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医校友会副主席梁玮真以针灸和中药控制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通过穴位按摩、食疗等帮助病人恢复。在英国开设中医诊所的爱尔兰医生保罗·麦卡德尔现身说法宣介中医抗疫有效性,以中西合璧的诊疗方案赢得民众信任……这是一个绘就人类健康共同体的友好使者团体,代表了一个庞大的集体——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友好使者。正是他们让世界领略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新时代的“丝路友好使者”,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1期)
2022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