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当妈就是一场创业


很多公司创始人都说自己创建的公司如同自己的孩子,而我现在深刻地觉得养孩子就如同创建公司,当妈就是一场创业!

每位妈妈都是自己孩子公司的创始人,会有一位重要合伙人——孩子爸爸,还有其余重要公司同仁: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们,医生,各位亲戚,阿姨,等等。。。很多能力强的妈妈还会创建两个或更多的公司!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和重要合伙人解散,重新寻觅合伙人或者独自经营。总之,创业风险极高,是九死一生的行当,而妈妈所创建公司的风险在孕育之初就开始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新加坡妇科体检时,我知道自己是比较少有的双角子宫,当时医生告诉我双角子宫怀孕前期容易流产,后期大概率会出现早产,不过也不是不能怀,就是风险比正常人高。大概医生见过的案例比较多,末了还比较轻松地说怀孕本来就存在各种风险,也不用太紧张啦,做好该做的就行。2016年5月我们从新加坡回国创业(是真的创业哈),并不知道YXB这粒种子已经被老天埋在我肚子里,回国安顿好才后知后觉。但最初的创业设想彻底被打乱,我始终没有成为公司的主力,反倒在孕育和养育孩子这条“创业”路上渐渐变成全职,尤其是疫情期间,我彻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创业旅程”!


在孕育之初,我的确经历了新加坡那位医生所说的“前期易流产,后期易早产”。由于双角子宫这座房子不那么合乎规范,前期种子着床就不太容易,必须平躺才能让种子慢慢长好长稳,所以我躺了大概1个月左右吧。到了后期呢,又因为双角子宫不能如正常的子宫膨胀到足够大,小婴儿在里面就嫌挤了,于是就会提前跑出来。万幸,YXB只提前了一周,出生后进保温箱5天,就和我一起出院了。我想每位妈妈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或正经历着孕育的风险。此谓创业早期风险!

养育就是更加漫长的道路,风险无处不在,最后能成功上市并运转良好的公司非常少,当然彻底失败的也不会太多,大部分都位于正态分布的中间部分,所以平常心很重要。我想养育的风险大体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外风险互相影响。内部风险诸如孩子身体可能面临的各种大小疾病,长大一些后心理上也会面临各种挑战,身心健康的孩子属于内部风险较低。外部风险比较杂,包括资金风险,与合伙人的合作风险,CEO自身的健康,以及各种决策风险(应该还有很多我目前想象不到的风险!)如何抵抗这些风险?作为CEO的妈妈要不断学习,和这个公司共同成长,如若对其不闻不问,风险抵抗能力会不断降低,很有可能面临公司失控的危险。


创建公司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被市场肯定之前,都需要创始人及其重要合伙人持续投入资金。有潜力的优质公司会有很多VC来投资,而这些比较牛的公司可以选择到底和哪家VC合作。呃。。。我的意思是说学习好的孩子会收到很多学校带奖学金的OFFER,而这些孩子需要判断我该选择哪所学校呢?当然大部分的公司是拿不到VC投资的,但靠自身能力养活自己也没问题。

作为公司CEO的妈妈,需要战略性地前瞻性地规划公司发展,每天还需要做出很多决策,有些是战略性的决策,读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买不买学区房?买哪里的学区房?什么时候出国留学?去哪个国家留学?也有关乎公司身心成长的许多决策,比如今天孩子发烧了到底去不去医院?天热了给孩子吃点什么去火?双语/三语启蒙到底选择哪家机构?艺术和体育选择哪项才适合我家孩子?古诗词应该如何背诵?机器人编程是不是得研究一下?等等等等,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决策。决策都存在不同等级的风险,降低风险就需要妈妈在决策前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信息有可能不准确而导致决策失误),所以说“妈妈”是一份非常忙的工作。而有些妈妈除了当本公司CEO,还身兼他职,有时候这份“他职”要占据妈妈的很多时间精力,导致疏于本公司业务,如果公司自身优质,并不会因为CEO的疏忽带来明显的业绩影响,但是潜在的CEO和公司之间的亲子关系可能遭到破坏。如果公司不属于天赋异禀类型,可能业绩直接会很惨淡。


还有别以为CEO妈妈只干决策,由于公司没几个人,在创业早期大量琐碎事务需要妈妈亲力亲为,这是对一个女人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喂奶,挤奶,起夜,照顾孩子吃喝拉撒,陪玩,陪学。。。哎,不甚枚举,个人的时间空间被挤压到无限小,有时确实苦不堪言!


虽然公司人不多,但都是重要合作伙伴,维护好与伙伴的关系也至关重要。高情商是优秀CEO的必备属性,这是一门内功,要靠长期修炼。高情商才能换来好情绪,而妈妈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所以如何拥有高情商,如何管控情绪,都是各大母婴频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确实值得研究!我个人觉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睡好,吃好!当一条比较难做到时,第二条还是可以自己把控一下的,有时候喝点酒也非常解压!


有一点不能忘记,即使作为公司CEO的妈妈,也不能完全控制这家公司,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平衡。公司需要自由的土壤来生长,否则高压之下的公司最终可能会崩溃。每家公司都是独一无二的,CEO妈妈要多关注公司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挖掘公司的特色和潜力,虽说公司之间存在竞争,盲目攀比也无济于事,差异化竞争才是王道。


好了,瞎掰结束!


转载请注明出处

艾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MBA,曾经混迹于北京新加坡通信互联网圈若干年. 现育有小女一枚,热衷于挖掘优质的教育资源,并真诚分享与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