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杨玉国
在今年两岸关系热点当中,“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存废备受关注。9月12日,ECFA实施届满10周年。对于不断限缩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意在推动两岸全面“脱钩”的民进党当局而言,ECFA是其极为罕见的一直力保的对象:蔡英文在参加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便表示将会“概括承受”;2020年,民进党继续执政后,民进党当局“陆委会主委”陈明通更直接呼吁两岸应该“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不要停止ECFA。
为什么民进党当局会对ECFA存废如此上心?原因很简单,当家方知柴米贵。蔡英文和民进党或许可以通过强打“反中拒统”牌、操弄“台独”意识形态激情获得一时选举的胜利,但面对与ECFA紧密相连的岛内工商界、普通民众,就必须回归现实,理性务实对待ECFA。
失去ECFA,台湾社会将蒙受巨额损失。诚如国台办发言人所指出的那样,ECFA为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诸多好处。仅以ECFA早期收获清单为例,截止2020年3月底,在货物贸易领域,大陆对台累计减免关税约68.03亿美元,远超大陆对台出口享受的减免关税。在服务贸易领域,台湾共有56家金融企业和超过1000家非金融企业利用早期收获优惠政策在大陆提供服务,41部台湾电影被核准引进大陆。即便如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所强调的那样,ECFA只影响台总出口的5%,但在岛内社会经济遭遇新冠疫情重创、庶民经济一片哀嚎亟待活水的情况下,失去ECFA将是台湾社会难以承受之重,很难预料会有多少中小企业和民众失业。
失去ECFA,台湾将被彻底关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大门,经济陷入边缘化困境。台湾是一个典型的浅碟型经济体,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迫切需要降低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马英九执政时期,由于有“九二共识”作为政治基础,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随即成功与新加坡、新西兰洽签经济合作协议,初步实现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及台与其他经济体洽签经济合作协议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但遗憾的是,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被迫中止,不仅使台湾的竞争力在不断虚耗空转中迅速流逝,更使得台湾经济面临严酷边缘化困境。
台当局拒绝与大陆深化经济制度化合作,但大陆不可能停下来等台湾。大陆随即与台湾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签署了FTA,并深度参与、推动RCEP谈判。目前,涵盖东盟、日本与韩国等20多亿人口的RCEP即将生效。对RCEP成员的贸易额占台对外贸易总额约六成、对外投资总额的六点五成。RCEP生效后,成员之间可享受贸易零关税、生产供应链专业分工等红利,但台湾却无缘参与,台商可能被迫将生产基地外移到RCEP成员。
更需直言的是,以今天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而言,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会不顾及中国大陆的态度而选择与台湾进行经贸谈判或者欢迎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大陆走向世界”是台湾对外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而失去了ECFA,台湾将彻底失去参与区域合作的机会。或许民进党当局会选择死死抱紧美国大腿,“量全岛之物力,结美利坚之欢心”,似乎只要坚决倒向美国、深度融入美国主导的产业链,台湾就能“从美国走向世界”并实现与大陆的“全面脱钩”。
但民进党当局需要明白的是,姑且不论台湾对大陆和美国出口依赖度的巨大差异,只需思考一下:当台湾只剩下美国这唯一选择时,贪婪成性的美国会开出怎样的价码,台湾民众又将付出何种沉重代价?!
更重要的是,失去ECFA,台湾将失去大陆对两岸关系的善意期待,台海局势将面临极大风险。整体来讲,ECFA属于典型的互惠互利,但客观而言,ECFA更多反映出大陆对台湾产业和普通民众的照顾。仅以ECFA早收清单为例,对台石化、农产品等行业开放让步力度超过任何类似自由贸易协定。为什么大陆没有在两岸经贸谈判中斤斤计较?其关键还在于大陆将台湾视为一家人,家庭内部事务自然可以有商有量,不必像外人一般锱铢必较。
但如果民进党当局不知收敛,把大陆的善意视为软弱,在“借势谋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触及“一个中国”政策红线,ECFA便失去了存续的基础。依据ECFA第16条规定,大陆可以单方面提出终止。而如果两岸真走到那一步,就意味着大陆对台湾、对两岸关系前景的看法和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到时候,势必要老账新账一起算!(作者:沐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