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国家级非遗《珠玑巷人南迁传说》,值得你了解了解!

6月10日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

正式入选第五批民间文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是韶关唯一

看文件,诚不欺人






国家级非遗名录公示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的话,我们现在就一起研究!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



1.《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究竟是什么?

——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

时间:南宋,主角:胡妃、罗贵、珠玑巷百姓33姓97户,事件:逃亡,珠玑巷到珠三角


民间故事《珠玑巷人南迁》是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的。

南宋咸淳年间,荒淫的宋度宗不理朝廷事务,任由奸相贾似道弄权误国。其时,后宫一胡姓妃子,因厌恶宫廷生活,向往普通百姓的天伦之乐,于是偷偷逃出皇宫。

宋度宗得知胡妃外逃,即令兵马四处搜寻。面对天罗地网般的搜查,胡妃自知难于逃脱,便投江自尽。恰巧,南雄珠玑巷一商人黄贮万雇船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做生意,站在船头欣赏风景时,见江心漂来一溺水女子,忙将其救上船施予汤药。此溺水女子年轻貌美,见自己被救,只好谎称姓苏。一来二往,胡妃与黄贮万情投意合,愿同往珠玑巷结百年好合。受皇命追查胡妃的贾似道因搜查不到胡妃,也只好向宋度宗复命说胡妃已投江自尽。

胡妃随黄贮万到珠玑巷后,夫唱妇和,男耕女织,过上了普通百姓的平静生活,胡妃也将中原文化、栽培菊花等技艺传授给珠玑巷村民,大家相处十分融洽。

谁知好景不长,珠玑巷内一赌徒因赌输钱,欲敲诈黄贮万不果,无意中发现胡妃即当年官府追查的胡妃,为了得到赏银,赌徒于是向官府告发,说胡妃藏匿在珠玑巷。奸相贾似道接到告发,心中却犯了愁,当年自己曾向皇上声称,亲眼见胡妃溺水,亲自验过尸,如今胡妃却还好好地活着,那么自己不就是有“欺君之罪”。于是,贾似道定下一条“杀人灭口”的毒计,欲将珠玑巷人统统杀绝,不留活口。贾似道为找借口,便向宋度宗谎报:南雄珠玑巷人欲谋反。昏君宋度宗下旨,血洗珠玑巷。面对即将到来的飞天横祸,珠玑巷人惊恐万分。这时贡生罗贵挺身而出,召集众人,共谋集体逃亡之计。经过商议,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广人稀,适合生存。在罗贵的带领下,珠玑巷人33姓97户数百人伐竹木结筏,告别珠玑巷,顺着浈江、北江前往珠江三角洲谋生。

胡妃则为了不再连累珠玑巷乡亲,在大兵压境之际毅然跳上岸,与朝廷大军周旋,拖延时间,为珠玑巷人逃亡赢得时间。而后,胡妃投井自尽。从此,珠玑巷后人在丰饶的珠江三角洲代代相传。


2.《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的概况和历史渊源是?

珠玑巷——广府人的发祥地


自北宋后期至元代初期的200多年间,中原及江南氏族由南雄珠玑巷陆续南迁的有130多次,迁出珠玑巷的先民达数十万人之多。主要迁居地为珠江三角洲及海外,以操粤方言为其文化特征。珠江三角洲许多家族都称其祖先来自珠玑巷,从“黄花遍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之诗句就可以得到印证。

据有关资料显示,珠玑巷的后裔有约3000万人在珠三角一带,还有2000多万人在境外。而珠江三角洲的分布地有番禺、顺德、南海以及中山、东莞、江门等地区,分布境外的有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日本、中美洲、南美洲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珠玑巷自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率众凿通梅关古道以后,便是南雄的一个重要商业重镇,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宋末中原人民为避战乱纷纷向南迁徙的歇脚点,是汉民族拓展南疆的中转站,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重大的影响。

《珠玑巷人南迁》的原始形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南雄珠玑巷人世代口头相传的口头文学,珠江三角洲许多讲粤语的人家中珍藏的族谱中都有此记载。

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胡贵妃被奸相贾似道迫害出逃,贾似道令尚书张钦率兵追捕。胡贵妃在钱塘江边被南雄珠玑人黄贮万与刘壮搭救,她隐瞒身份,随黄贮万等回到珠玑巷。数月后,胡贵妃与黄贮万互生爱意。就在他们结合之际,传来官兵追捕胡贵妃的消息。胡贵妃道出真情,黄贮万表示不怕灾难,愿生死与共。

为了逃避官兵血洗珠玑巷的灾祸,贡生罗贵、黄贮万等密议,决心保护胡贵妃和乡亲,于是全体珠玑巷村民乘木筏沿着浈江,往南向珠江三角洲迁徙。在迁徙途中,贵妃不愿殃及珠玑巷乡亲,独自返回珠玑巷,向官兵招认自己的身份,好让乡亲避过劫难。黄贮万随后赶至,胡贵妃将黄贮万锁入空屋,自己投井自尽。从此,珠玑巷人在珠江三角洲代代相传,珠玑巷人南迁的故事世代口口相传。

珠玑巷,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中原人过梅关驿道抵粤北,被眼前“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的繁荣景象所吸引,落脚于珠玑巷,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和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吾广故家望旅其乡从南雄珠玑巷而来”。清《广东通志》云:“珠玑在南雄府保昌县沙水寺前,相传广州梁、霍、韫诸望族,俱发源于此”。近人中山黄慈博搜集了40多种与珠玑巷南迁有关的资料,在其所辑《珠玑巷民族南迁记》一书中列出由保昌县(即南雄)沙水珠玑巷南迁广州诸县的氏族167个。1995年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曾昭璇等人著的《宋代珠玑巷迁民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认为珠江三角洲以其大片的荒地并不断增生的沼泽地成为南雄珠玑巷农业迁民的目的地,使珠玑巷农民源源南下,遍布珠江三角洲水网,据查考有180姓之多。


3.珠玑巷人为什么南迁?

三个原因


珠玑巷人南迁有许多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逃避天灾地劫。据说其时是天灾岁荒,田地失收,加上朝廷严禁居民迁移、取土筑寨、驻兵屯田,弄得民不聊生,百姓不得不申请南迁。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南雄珠玑巷人有过一次由珠玑村贡生罗贵带领33姓(一说38姓)97户集体南迁的行动。仅在宋朝,直接由珠玑巷和附近58村迁出的人口近10万人之多。

第二个原因,是避“胡妃之祸”。“胡妃事件”对珠玑巷居民影响很大。各氏族居民恐引祸上身,乃先后相率而逃,大多顺江而下,来到珠江三角洲一带。许多族谱记述了这段辛酸的往事。《粤东简氏大同谱》云:“吾宗各谱有由南雄来者,以其时南雄有胡妃逃至,于是珠玑巷人虑祸及,故相率而迁……人民畏惧,举族奔逃,时无舟楫,我祖兄弟砍竹为筏,乘流漂泊。”

第三个原因,是躲避元初兵燹。南宋末年,元军的大举入侵,特别是德祐二年(1276年)元将吕师夔攻陷南雄、韶州,南雄珠玑巷居民为避元兵,不得不纷纷往南迁徙。正如南海《苏氏族谱》所说:“时宋末民避兵燹,亦由珠玑巷南迁。”


4.珠三角流传的珠玑巷史迹传说有哪些?

南海九江——“破排角”

中山小榄凤凰岭——纪念碑、“思源井”


在南海九江有一地名叫“破排角”。 据《九江乡志》记载:“破排角在大洋湾,广州各家族谱称,始祖多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当地相传在宋咸淳年间,珠玑人为避“胡妃之祸”,纷纷相邀结伴携家眷乘排筏南迁,当逃难队伍到达九江大洋湾时,因竹排撞石沉毁,人们只好登岸落住。乡民将当年登岸之处命名为“破排角”。

而在中山小榄凤凰岭,有一记载着何氏先祖由珠玑巷南迁至此的纪念碑和一口“思源井”。据说在南宋末年的一个秋天,当地先民从珠玑巷南迁到此,看到荒凉小岛上菊花盛开,疲惫不堪的人们于是从这里上岸,首先做的事就是开了一口井解决食水问题,进而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子孙。这口井就被后人称为“思源井”。这口井的水甘甜无比,也用来灌溉农作物。每年风冷霜落时,小榄依然开满菊花,据说就是浇以“思源井”井水而有此奇效。到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当地举办了第一届菊花会。至今中山小榄举办的菊花大会也是从此而来。


5.珠玑巷保留的有关物品和文化宣传?

文物——珠玑古巷一条、井台

文化宣传——粤剧、《风雨珠玑情》等

如今,珠玑巷还保留有许多与珠玑巷人南迁有关的物品。现保留宋代特色的珠玑古巷一条,全长1500米,巷内老宗祠20座,新建宗祠30多座。此巷已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胡贵妃投井自尽的井台,现完整保存元代(1350年)雕刻的3.36米高,7级酱红色岩石的“贵妃塔”一座。珠江三角洲及海外霍姓、罗姓、马姓、李姓等167姓的族谱。

民国元年(1912年)三水人欧博明编的粤剧《珠玑巷》(主要是反映胡妃的故事)首次搬上舞台,“珠玑巷”及“胡妃”为珠三角一带家喻户晓。陈中秋、潘邦榛编著的大型粤剧《魂牵珠玑巷》,1990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获“优秀剧目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1989年,新加坡人李大傻先生所作《珠玑巷传奇》在《羊城晚报(海外版)》以章回形式刊出,在海内外珠玑巷人南迁后裔中广泛流传。1995年,吴达明编剧的独幕采茶戏《风雨珠玑情》由南雄采茶剧团演出,获韶关市小戏小品调演金奖,并到珠三角巡回演出。2004年,珠玑巷后裔筹资233万元,中央电视台摄制6集纪录片《千年珠玑》


5.“珠玑巷人南迁故事”的三个基本特征?


《珠玑巷人南迁》这一民间文学歌颂了珠玑巷人不畏强暴,“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的精神。“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的原形态,是由珠江三角洲和珠玑巷人世代口头相传。

概括而言,“珠玑巷人南迁故事”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珠玑巷人南迁》是珠江三角洲人代代相传下来的口头故事,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在珠江三角洲以及境外同胞中代代相传,人们大多知道自己的根是在南雄珠玑巷。这在珠江三角洲174姓中的族谱均有记载。

二、罗贵、胡贵妃是珠江三角洲人心中的英雄形象。在代代相传中,珠江三角洲后裔都知道是罗贵带领珠玑巷人逃亡到珠江三角洲的。

三、流传地域广泛。《珠玑巷人南迁》不但口头广泛流传于南雄地区,在珠江三角洲以及境外也广泛流传,珠江三角洲百姓代代族谱均有记载,是老百姓自发且代代相传的纪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