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和外藉员工工作的日子里


作者郑春梅近照

1986年,安太堡建矿初期,我在露天矿曾担负着给大型设备加油、统计油量的工作,后来又被外国培训经理赏识推荐开大型设备平路机,半年多的矿坑工作经历,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了建设者们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风采,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时光荏苒,34年过去了,退休后的我离开了熟悉的矿山,但当年的火热工作场景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尤其是在大修中心德莱赛(Dresser)厂家工作的那三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1989年9月的一天,我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大修中心德莱赛厂家招聘电脑输入员兼秘书。那时候我已从英语培训班毕业快两年了。当时我心中暗想,这机会太好了,正好专业对口学有所用。想到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建设矿山出力,报答企业两年来的培养,我便很兴奋的报了名。在之后的焦急等待中,日子过的好像很慢,终于我接到了上矿面试的通知,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天,我早早坐上接送矿工上下班的日野大轿车来到安太堡矿区,中方经理刘德春与值班经理塔娜把我领进外方经理德国籍澳大利亚人哈罗德的办公室。按照中美合资办矿的“合同”规定,前十二年外方任正职、后十二年中方任正职,我应聘时只有外方经理一人对我进行评估,中方经理只是旁听。我一进办公室外方经理就直接用英语同我交流,问一些我的日常生活习惯、爱好、特长、技能等问题,打破了一般员工评估需要中文翻译的惯例,我有点猝不及防。我紧张的应答着......磕磕绊绊地总算通过了口语面试这一关,接着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要求一分钟盲打120个字才算合格。这下悲催了,在那个年代,电脑还算奢侈品,我家境并不富裕根本买不起电脑,在外语班学习时我又忽视了打字练习,对键盘打字很生疏,手指僵硬的比脚还笨,勉强打了几十个字。老外看着不知所措的我,摇摇头对值班经理塔娜说:从现在开始让她在这儿培训打字,一周后如果考核合格即可上岗。

根据人事管理规定,员工评估都是用人单位的外方经理负责评估,需要经过面试→理论考核→内部培训→岗位培训→全部合格后才能上岗。矿上求才若渴,我也不负重望,有2年外语培训班的学习做基础,再加上刻苦练习,一周后我顺利过关,正式入职德莱赛厂家。

作者郑春梅(二排左七),比尔·福斯特(二排右三) 马士登(二排右七)、白瑞·奥图尔(二排左六

德莱赛是一家负责提供170D卡车产品、技术和配件服务的美国公司,我们的办公室是用数个集装箱组合而成。26名雇员中就我一个中国人,其它25名全是外国人,工作时没人和你说中文。25名外籍雇员来自世界各地,夹杂着地域口音的英语苦涩难懂,虽然我在外语班强化培训了两年专业英语,可真到了实际运用时,那点三脚猫的功夫就露出了马脚。能听懂点儿日常用语,却不敢大胆张嘴说出来,即使是说出来也是病句百出。澳大利亚籍雇员白瑞·奥图尔没有嘲笑我,反而鼓励我说:春梅,you don't be afraid,boldly say,say wrong we give you correct。我感动的用英语和他说:Thank you。I'll try my best and I won't let you down。就这样我被赶鸭子上架似的每天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口语和他们对话交流。


1989年,作者郑春梅工作剪影

我的工作是由一个菲律宾籍雇员中文名叫马士登的负责。他一边教我用英文往电脑里输入配件代码,一边很严肃地说:“春梅,我很忙,没时间反复教你,你必须尽快记住,早日进入到工作状态。”我认真的点头答应。为了便于随时随地的学习,我用一个小本子把常用的配件英语单词都抄写下来,一有空闲就死记硬背。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日常交流和电脑输入已能应对自如,碰到有中方工人向外方雇员咨询问题,我也能充当翻译了。

1989年,作者郑春梅在德莱赛办公区倩影

记得有一次德莱赛厂家在矿上计划组织一次中外高层领导人会议,遵照惯例,需要给每位参会领导面前摆放桌签。可当时朔州刚刚撤县建市(1989年1月),百业待兴,市场很不完善,而且时间催的又紧,只给一天时间。看着60多岁的美国籍老板比尔·福斯特愁得直抓头发,我也跟着着急,担心他把仅存的一点头发都挠掉也于事无补。突然我灵光一闪,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我曾经在朔州市女工硬笔书法大赛上拿过二等奖,我何不自己书写桌签呢!我随即向老板说出了我的想法,老板比尔·福斯特惊讶地盯着我问道:你行吗?我充满自信的点头回答说:我想试试。得到允许后,我先将A4复印纸裁成同样大小的纸片,用隶书的书法形式写上每个参会者的名字。由于钢笔太细,整体效果不太理想,我又将每个字逐个描粗,然后再把纸片插进桌签里——大功告成。老板比尔·福斯特看着一个个字体隽永的桌签,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在关键时刻会如此神勇。他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连声说:wonderful ! 不一会儿中方高层领导涌进会议室,大家眼前一亮,一眼就看出桌签是手写的,于是便好奇地问道:这是谁写的,字体这么漂亮!比尔·福斯特自豪的大声说:我的秘书——春梅女士。

我的手写桌签成为了谈判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在德莱赛厂家工作三年,耳濡目染了外国雇员严谨的工作作风。记忆中我没看到他们迟到早退、消极怠工、或是因病请假的现象,他们严守纪律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良好职业素养深深的影响着我,以至于折磨我多年的心痛病我都不好意思让大家知道,一直默默地坚守岗位。有一次在往值班经理办公室送文件时,突然心痛病爆发身子一软扑倒在地,恍惚中有人将我扶起,耳畔听到有人在不停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值班经理见我目光呆滞,面色惨白赶紧通知大修中心经理刘德春,随后我被紧急送往矿急救站,由于处置及时,病情得到了缓解。我用虚弱的声音感谢大家,并坚持要留下来继续工作,可中心领导不顾我的一再反对果断将我送回家休息,领导对我的关爱我永生难忘。当第二天我又出现在办公室照常工作时,菲律宾籍雇员马士登惊讶的问我:春梅,听说你昨天生病被送到医院了,怎么今天又来上班了?没事了吗?不行就休息几天。我感激的说:没事了,好了。由于受家父的熏陶以及秉性倔强,在之后的工作中因劳累过度病痛又光顾过几次,但我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我信奉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说的一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外国雇员工作严谨一丝不苟,但在生活细节上却很幽默。我经常看到大老板比尔·福斯特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的用双手在盆子里捡豆子(厂家有自己的厨子做饭)。看得我好亲切,瞬间感觉这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家的味道。老板比尔·福斯特还经常向我撒娇:“春梅,我需要关爱”。我立刻心领神会的冲一杯热热的咖啡端给他,他会心的一笑,让我瞬间感觉如自己老父亲般亲切。菲律宾籍雇员马士登空闲时还教我如何用烤箱做美式巧克力蛋糕、咖喱鸡。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将我送给他的几枚毛主席像章和剪纸当宝贝一样收藏。我向外籍同事介绍我们中国的壁毯等其它的民族特色工艺品,每次我旅游回来都给他们带几罐茶叶,他们就以咖啡回赠。这些礼尚往来的举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情。

1990年,作者郑春梅与工作人员在德莱赛办公区合影

查询配件单号,解决中方工人技术上与外国专家的沟通难题,在材料部、车间、办公室之间往来奔波,我不仅仅是在工作上与外方雇员的交集,更多的时候是在日常事务上。我经常代表德莱赛厂方对外沟通,包括订宴会、接待等等。我记得有一次和澳大利亚籍雇员白瑞·奥图尔去平鲁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在商店被善良朴实的平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指指点点的像是看耍猴戏一样热闹。白瑞很亲切的和他们打招呼,一点也没责怪这些百姓,表现出来的高素养让我由衷的钦佩。在小小的办公室里,25名外籍员工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加拿大、苏格兰、德国,还有的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同事们聚在一起像是微缩版的联合国。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我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他们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们在一起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朋友。在这三年和外国职员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从最简单的接电话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待人接物的良好个人素养,这些好的习惯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仿佛已融入到我的骨子里,让我受益匪浅。我在德莱赛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尽管远隔万里天各一方,我却越来越思念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对他们是满满的感激、感恩之情。感激他们与我相遇,感恩他们对我的培养,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原创: 郑春梅 (转载时题目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