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知道儒释道三界供奉之神是谁吗?读后感慨多吗?

关羽,字云长,公元160-219年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关羽生前的爵位并不高,在正史中记载的字数也只有几百字,然而关羽在死后,却经常被历代皇帝追封,儒释道三教也都争相加封,逐渐成为覆盖中国社会各阶层敬仰的武圣大帝!为何关羽能享有如此殊荣呢?让我们来看看关羽的仙路成名史吧。

1、在世时为名将虎臣 战死后成地方厉鬼

关羽因骁勇善战被封的汉寿亭侯,是爵位中最高级别中的低等,即统领汉寿这个地区一亭仅为十里之地的亭侯,相当于管辖十里范围的小村官。《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但算不得当世英杰。关羽在荆州地区战死后,荆州民众臆造出关羽死后会化作厉鬼,并显灵要找杀害自己的人报仇,于是为关羽修坟建庙祈求当地平安。最早的"关帝庙"出现在隋开皇九年。这是关羽成名成神的基础。

2、机缘巧合皈依佛门 因佛根被选入官庙

佛教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顗[yǐ]路过荆州时,为了让民众能接受佛教,将关羽收归佛门,于隋开皇十二年奏于晋王杨广,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使得关羽正式跻身神位。唐代的帝王热衷于僧道,唐肃宗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时,发现太公原陪祀只有十贤,而同规格的孔夫子却有七十二弟子,声势上相差太远,史官们绞尽脑汁又拼凑了64个人跟在十哲后面,其中包括关羽。这是关羽在官方祀典中的正式亮相。

3、碍帝王眼跌落神坛 豪乡绅助推武财神

关羽也有走霉运的时候。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视察武庙时以“为仇国所擒”为名,把在民间已有名望的关羽请出了武庙的陪祀队伍。宋朝的军事实力比较薄弱,为了补缺,国家经常向商人伸手要钱。山西是军事要地,庞大军费就只能由晋地的盐商负担了,而关羽的出生地山西解县正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精明的晋商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和皇权进行利益谈判时趁机推出了关羽这个已被宋太祖请出武庙的“武财神”,并开始在各地兴建关帝庙。关帝信仰得以传播。

4、信道帝王多次褒封 学士标塑儒家典范

宋朝皇帝信奉道教。宋徽宗面对外侵之敌,想不出更好的富国强兵之策,只有大兴道术掩盖自己的无能,他执政24年,关公得到4次褒封,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封“武安王”,再加封“义勇武安王”。明皇帝也信奉道教,嘉靖、万历二位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天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将关羽塑造成仁义礼智信的忠勇化身。随着历朝皇帝对关羽日益推崇,流传在民间的野史传说成为热烈传议的话题,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个忠义仁勇的完美武将形象。明代士子东林党以“道德清高”来标榜自己,对关羽非常尊崇,关羽顺势成为宣传儒家仁义礼智的最佳人选。关羽的威望在明朝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潮。

5、走上神坛苍生膜拜 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清朝统治者对关羽的崇奉更是无以复加。满族皇帝们入关之后发现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是关羽的拥趸,关公是笼络民心的一杆大旗。于是,清世祖福临于顺治元年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嘉庆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 直至清德宗载湉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长达二十六字。至此,关羽终于登上了众神仰慕、苍生顶礼膜拜的神坛,与孔子并列,称武圣。

与统治者对关羽的尊崇相对应,民间对关羽的崇拜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大大小小的关庙遍布全国各地,达到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据估算,清末民初全国共有武庙30万座,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绵延数百年,至今不绝。随着中国人走出国门,关羽也相随相伴。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等众多欧美国家的华人区域,信奉关公都相当盛行。

至此,关羽走上了神坛,走向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