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21人16国域外疫情观察日记

这是一本日记:

一本由21个人在16个国家写成的日记。

如果你滞留他国、历经生死,

在纷乱甚至有点魔幻的处境中依旧安然等待、努力生活时,

你会记录那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吗?

在你不曾“看见”的平行时空里,

他们一直在寻找生命的光。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21人16国域外疫情观察日记

魏磊杰 主编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年版

阳性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荷兰

这几天晚上每天凌晨3 点多,我会听到弗兰克咳嗽的声音,剧烈的咳嗽让我很担心。看着旁边的桶里被吐满了血,我吓坏了,马上下去给他冲药拿上来。好一阵子,他才又入睡。直到早上 7点多,又是猛烈的咳嗽,他喊着,全身痛。

最近收到很多朋友的询问,表达关心。在这里生病可以报销,工资照发,我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很多朋友也说我,早知道就不要回荷兰了,但是我却认为这样我才更要来荷兰,如果弗兰克一个人承受这一切,太残忍了。荷兰人对亲情很淡漠,到现在他病成这样,他的父母和妹妹都很少打电话,更不要说来照顾了。我感觉到亲情的淡漠,但是也可以理解,这是荷兰的文化,即使是一家人,也是有距离的。

(节选自安宁:《青草地上开满了小花》)

居家隔离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危地马拉

隔离的方式是在大门上装一个摄像头,一日三餐由政府安排专人送,包括房东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准进入。今日实测送饭的时间可以保证,没有拉美常见的拖延问题,不过质量不佳:从昨天到今晚我吃了4 顿麦当劳,虽然汉堡的品种换了一下。

我不能去买菜,也没人能给我送菜,本地没有京东到家一类的玩意,倒是有Uber Eat——但内容还是麦当劳。

唯一的不好,就是晚间略有点空旷,瘆得慌……另外这么吃下去不定得胖成啥样,当然这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实验:亚裔中年男子连吃两周垃圾食品的后果观察。(节选自李燡:《安坐“危”邦,仿佛魔幻》)

以书为伴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西班牙

至今,西班牙3434 例死亡病例,超过了中国,死亡数居全球第二,屈居意大利之后。总感染人数达到 47610 人。

很久没出门了,渐渐地放弃了出门的愿望。从开始的暴躁到现在的沉静,我慢慢地适应了这70平方米空间的关起门来的生活。天地变小了,外面大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像极了世界末日的场景。

我痴迷于阅读关于马德里的书,无论是小说、历史、戏剧还是艺术。我想认识这个城市,它的从古至今,想象各种文人墨客生活过的这个空间。我阅读了乌布拉尔的《阿尔奎耶区的快乐的日子》,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在马德里生活的记忆。我羡慕他,我羡慕他如此精彩的一生,他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书里面提到的很多马德里的街头、角落也承载着我的记忆——这个我生活了 11年的城市。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节选自孙敏:《我竟忘记自己身在何处》)

不谈时事

2020年2月17日,星期一,日本

今天,日本国内开始正式发现确诊病例,感染者总数达46人。这并不包括早先的“钻石公主号”,而指的是日本国内社群的感染病例。目前,日本媒体主要仍在报道中国方面的疫情,日本民众对于已悄然袭来的疫情似乎并没有什么警觉性。大家的生活一切照旧。

在日本的日常生活当中,普通民众不会主动讨论时事问题,甚至会有意避开这类话题。日本年轻人常用的通讯软件是Line,我与一些日本朋友也有Line群组,有体育主题的、有野炊主题的……但他们从不在群内讨论任何时事话题。通俗地说,就是“分得清说话场合”。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而是因为日本社会是一个社会角色泾渭分明的“专家知识型”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非常受尊重,大家对领域之外的发言都十分谨慎。普通日本民众一般会选择聆听专家的意见,而不是优先表达自己的主张,因为草率的发言被认为是无知的表现。

同时,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对于时事政治确实不感兴趣。根据2017年的统计,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参加国会议员选举的投票率只有34%。在年轻人看来,政治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般感受不到政治给他们造成了什么不便,因此也缺乏关注的动机。有社会评论家认为,是日本过于平静和谐的生活造就了这种现象,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和平白痴”。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所写的可能就是这种现象。

年轻人这种对时事问题漠不关心的态度可能也会表现在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的问题上。我不知道日本的新冠疫情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年轻人不会有过激的言论和行动。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将使日本的政治缺乏活力。但同时,这也可能有助于避免社会意见的激烈对立。(节选自周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的知日侧记》)

21人 · 16国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整个世界陷入“至暗时刻”。

身处16个国家的21位普通人,他们或是长期生活在域外,或是因疫情被滞留于域外。他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所在国家或城市的“众生相”。

或许他们是从未被“看见”的,平凡得就像人群中擦肩而过的你我,但疫情却让他们“看见”与经历的美好和艰难,甚至生死抉择,通过一点一滴的记录,共同描绘了全球疫情时代的真实画卷。在这些时而诙谐、时而温暖、时而黯淡的文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疫情故事”,更能体会到那些超越时空的感悟与永恒瞬间。

他们的记录,是一国、一城、一人的独白,是那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本书编者

魏磊杰,河南项城人,80后知识分子,读书凡25载,获博士学位,现于东海之滨的厦门大学充任法学副教授。早年留学荷兰,曾畅游欧洲,顿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此番经历,在扩充视野与认知之同时,更实质性地改变了既有的人生轨迹。为学东鳞西爪,虽仍讲授单纯教义导向型法学课程,但内心早已转向更为宏观、更接地气且更可推动现实改变的国家治理议题。

过去10年,出版专著1部,译著15部,总约400万字,但大半横跨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等多个学门,便是吾等“非典型学人”的典型特征。坚定崇奉奋斗哲学,笃信“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为此,践行俗常生活中的自我训练,并一直努力朝向一个叫作“远方”的地方不懈前行。

日记作者

日本—周俊,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招聘研究员。

意大利—杨肯,欧洲大学学院国际法博士研究生。

新加坡—翁磊,新加坡执业律师。

荷兰—安宁,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神经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荷兰—陈菽芊,法律相关从业者,现居荷兰。

危地马拉—李燡,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员。

英国—骆小平,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印度—张文娟,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西班牙—孙敏,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助理教授,马德里大学文学博士。

马来西亚—丘碧钦,马来西亚人,华文中学教育工作者。

德国—姜孝贤,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汉堡大学访问学者。

德国—唐雪峰,自由职业者,现居柏林。

法国—张膑心,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巴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

阿根廷—郭达明,阿根廷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协调员。

比利时—顾昱雯,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韩国—金弘宇,韩国高丽大学本科生。

俄罗斯—李坤阳,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硕士研究生。

俄罗斯—聂新然,俄罗斯特维尔国立大学交流生。

美国—陆恭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李泉,武汉大学教授,疫情期间在美国访学。

美国—丁俊华,河南大学校聘副教授,美国南亚拉巴马大学访问学者。

本书目录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的知日侧记(日本)

佛罗伦萨四十日谈(意大利)

狮城的“药丸”(新加坡)

青草地上开满了小花(荷兰)

等待自由的荷兰小家(荷兰)

安坐“危”邦,仿佛魔幻(危地马拉)

蜗居牛津群体免疫记(英国)

德里不思议(印度)

我竟忘记自己身在何处(西班牙)

风雨遮住了南洋的月亮(马来西亚)

观疫芸芸事,善治若烹鲜(德国)

柏林空城记(德国)

巴黎“散漫”记(法国)

两万公里的项城和家(阿根廷)

向阳而生的布鲁塞尔:当爱情遇到疫情(比利时)

愿太阳照常升起(韩国)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俄罗斯)

别样的特维尔(俄罗斯)

有时几十年都一成不变,有时几周就地覆天翻(美国)

我看着美国一步步滑向火山口(美国)

时代的一粒沙,个人的一座山(美国)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21人16国域外疫情观察日记》

魏磊杰 主编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年版

第一时间拿到本书!

技术编辑:徐梦瑶

责任编辑:徐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