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机场,竟然可以那么美

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Safdie Architects

由Safdie Architects设计的新加坡樟宜机场项目“星耀樟宜”于2019年4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项目整体鸟瞰


以连接既有航站楼为宗旨,该项目将繁忙的商业空间和环境宜人的花园融合为一个整体,创造了一个以社区为导向的全新建筑类型。作为樟宜机场的“心与魂”,“星耀樟宜”将文化与休闲设施结合起来,旨在将机场打造为一个充满活力且振奋人心的城市中心,同时进一步呼应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誉。


▼内部空间概览


作为完全向公众开放的项目,“星耀樟宜”的建筑面积达到135700平方米,涵盖了机场陆侧运营设施、室内花园、休闲景点、零售空间、餐厅、咖啡厅以及酒店设施,并通过人行天桥直接与1-3号航站楼相连,能够同时为过境旅客和当地民众提供难忘的体验。入口花园强调出南北、东西两条轴线,起到引导客人的作用,同时在内部设施与其他航站楼之间建立视觉联系。



▼“星耀樟宜”将繁忙的商业空间和环境宜人的花园融合为一个整体


位于核心地带的“森林谷”(Forest Valley)是一个阶梯式的室内花园,包含了步道、人工瀑布和安静的休息区,为游客带来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超过200种植物围绕着位于中央的“雨旋涡”(rain vortex)——这是全世界最高的室内瀑布(约七层楼高),从建筑拱顶上的圆洞一路倾泻至底部的森林谷花园。瀑布的流量最大可达到1万加仑/分钟,可以起到为景观环境降温的作用,从瀑布收集到的雨水还将在建筑中得到重新利用。


▼“森林谷”


▼“雨旋涡”– 全世界最高的室内瀑布


▼瀑布可以起到为景观环境降温的作用


▼灯光效果


建筑的几何形态基于一个半倒置的圆形屋顶生成,最大跨度为200米。支撑结构间隔分布在花园边缘,一体化的结构和立面系统使几乎无柱的内部空间成为了可能。



teamLab于近期开放的“星耀樟宜”展出了两项最新作品。第一项作品名为“回响森林”,是多感官艺术装置S E N S E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可以在夜间的资生堂森林谷进行观赏。第二项作品名为“回响之树——灌木迷宫”,位于“星耀樟宜”最顶层的穹顶公园(Canopy Park),预计将于2019年6月10日正式开放。teamLab旨在通过艺术来探索人与世界的全新关系。人类的存在使艺术作品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也会重新定义同一空间中的人际关系。本次的两个装置以互动的形式使人们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创造了一种能够模糊人与艺术作品之间、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界限的独特体验。



▼剖面图


▼圆形屋顶外观


▼几乎无柱的内部空间


集成式的动态玻璃遮阳系统和创新性的置换通风系统为各类室内活动提供了高度舒适的空间,并为屋顶下繁茂的植物带来适宜的光照。“星耀樟宜”项目将获得新加坡GreenMark的白金级认证。


▼动态玻璃遮阳系统为植物带来适宜的光照


▼灌木花园


位于第五层的是“穹顶公园”(Canopy Park),包含14000平方米的、与花园空间相结合的休闲景观。网状的结构悬浮在树冠之间,玻璃悬桥、树篱迷宫和镜子迷宫共同营造出沉浸式的梦幻体验。此外,景观中还包含众多与国际知名艺术家合作完成的独特装置。其余的功能还包括灌木花园步道、园艺展区和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活动广场。“星耀樟宜”的落成足以令机场本身成为一处充满魅力的景点。


▼屋顶下的玻璃悬桥


▼穹顶公园的网道


▼游戏设施


▼装置:探索滑梯


▼由Andy Cao和Xavier Perrot设计的艺术装置:晶云


▼施工阶段


▼效果图


樟宜机场的“心与魂”: 以社区为导向的全新建筑类型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PKX)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


该机场已于2019年9月30日开放,面积700,000平方米,旨在缓解中国首都机场目前正在满负荷运营的负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机场于2015年初首次宣布,耗时五年才建成。据官方媒体报道,到2021年,这个庞大的航站楼将实现每年4,500万人次的载客量,每小时可处理300次起降。


▼鸟瞰


▼概览


▼内部空间


北京的大兴机场围绕一个中心枢纽设计,有六个“码头”。该机场还包括一个综合性的旅游中心,可直接通往北京的市中心,当地的铁路服务以及该国的高速火车网络。在上面的视频中仔细观察该站点,并在下面查看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的渲染图。


▼平面图

在北京开启一段沉浸式之旅



杭州萧山机场4号航站楼竞赛方案之一
Powerhouse Company + 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


设计事务所Powerhouse Company与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联合两家中国公司New Era及UAD,共同参与了杭州萧山机场4号航站楼的竞赛。该机场为中国十大机场之一,新航站楼的建成预计可容纳三千到七千万空中旅客。项目最大的挑战在于,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打造独具个性和受人瞩目的全新航站楼。


新航站楼规划区域长约一公里,宽二百米。设计师希望将其建造的既宏伟壮阔,又符合人的尺度。设计师在航站楼布置了四个绿化带,并植满当地树木。屋顶的巨大开窗将一公里长的航站楼分割成几部分。这些绿地植被可以帮助旅客快速锁定自己的位置,将入口及各个区域明确的区分开来。


▼鸟瞰效果图

受杭州的绿色环境深深鼓舞,航站楼中的绿化区也是对杭州这座绿色城市的回应,它为这座紧凑繁忙的环境带来了一丝平静的氛围。


▼室内引入绿色


屋顶的剖面以柔和的曲线,形如巨浪般向上涌起,高度直达45米,成为航站楼最壮观的入口。


▼涌动的机场屋顶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结构解析

宏伟外观与人的尺度并存


中国天津“候鸟机场” McGregor Coxall


每年,5000多万只候鸟从南极地区沿着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航道(EAAF)返回地球北端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作为全球八大贯穿南北半球的迁徙航道之一,EAAF上有包括黑尾塍鹬在内的全球五分之一的濒危水鸟在此飞行。 在沿海地区城市蓬勃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下,鸟类栖息地与觅食范围逐渐消失,鸟类数量也在急剧下降。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走廊现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 东亚 – 澳大利亚候鸟迁飞区



为了增加中国黄海海滨核心鸟类栖息地的数量,亚洲发展银行携手天津港,在临港地区的一块降解回填地上为拟建的湿地鸟类保护区举行了一场国际设计大赛。McGregor Coxall提出的世界上首个“候鸟机场”的设计在此次大赛中一举夺魁。


▼ 位于降解回填地上的湿地鸟类保护区


鉴于这块湿地对于中国、澳大利亚,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项目总体规划提出建设一块占地60公顷的湿地公园和鸟类保护区。由于部分鸟类不间断飞行超过11,000公里,并长达10天不进食饮水,候鸟机场将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航道上鸟类进行补给和繁衍的至关重要的一站。作为天津城市新建绿地公园的一部分,该项目将落实包括人工湿地、绿地公园及城市森林等绿色基础设施。 可再生能源被用于将净化过的废水和收集到的雨水引流向整个湿地。公共设施则包括湿地小径、环湖步道、自行车道和森林漫步道等,在此形成了一张贯通7公里的自然游憩观景路线网。


▼ 一张贯通7公里的自然游憩观景路线网

“地球上的鸟类迁徙航线是一项自然奇观。拟建中的候鸟机场将成为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濒危候鸟栖息地,同时也将为天津市提供新的绿肺系统。” – Adrian McGregor / 公司创始人兼CEO

“候鸟机场将采用新一代水体设计,为未来其它泛北京区域的项目打造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环境构想。” – Jack Qian (钱昱) / 上海工作室总监

▼ 千雀阁


该项目将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国际候鸟研究热点国家的地位,并率先成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在这里将建设一个名为水心阁(Water Pavilion)的高科技游客教育和科研中心,以满足每年预计50万人前来参观的需求。该中心将使用摄像机连接14处鸟类栖息木居,用来观察鸟类的生活情况。湿地被20公顷的林木环抱,以保护鸟类免遭周边城市开发的影响。


▼ 水心阁高科技游客教育和科研中心


▼ 水心阁剖面


▼ 总平面图


国际设计竞赛头奖 – 世界上首个“候鸟机场”。


SOM公布印度肯佩格达国际机场方案,成为“花园中的航站楼”

som


SOM公布了他们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肯佩格达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的设计。作为该地区新的航空旅行枢纽,SOM构想了一个风景优美而宁静的交通体验情景,机场委员会将其描述为“花园里的航站楼”。该项目建造的第一阶段计划于2021年三月完工,届时每年将为2500万游客提供服务。



这个占地255000平方米的建筑希望游客时刻有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树木,小花园,和拥有各种绿植的池塘都在室内,铃当花在航站楼入口处迎接乘客。除此以外,一个有着夯土墙和瀑布的大型室内花园,是进入零售空间的通道。



航站楼的购物区将连接一个广阔的,三层楼高的“森林带”,为乘客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户外体验。从到达层至行李领取处,所有重要的室内空间都可以看到“森林带”。它们的设计材料,无论是砖,天然水磨石,或是竹木,都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多年以来,空中旅行一直是全世界一种普遍的体验,因为航站楼总是将乘客与外界隔离开。而SOM对于2号航站楼的设计颠覆了人们对于机场外观和体验的预判。我们专注于乘客本身,所以我们创造出了一种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劳拉•爱德曼 ( Laura Ettelman ),SOM执行合伙人



受到班加罗尔“花园城市”历史的启发,回顾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而衰落的公园和植物园,设计师决定创造一个复兴整个城市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因此,航站楼将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可持续性目标。大量的植被作为器械系统的补充来净化空气,减少碳排放。同时,建筑表皮使用高性能的玻璃,它们的阴影被精心校准,因此能够控制自然光。另外,航站楼外巨大的泻湖能储存雨水,这些雨水能够被循环利用,包括冷却和灌溉。



波兰新机场

foster + partners



波兰正在制定新的国际机场计划,该机场将从华沙西南约40公里处重新建造。该项目被称为“中枢港口komunikacyjny”或“运输枢纽(STH)”,将整合航空,铁路和公路,预计在2027年按计划开放,将可容纳4500万名年旅客。


为了提供灵感并更好地了解机场建设的当前趋势,STH团队邀请了9家知名公司-包括弗洛斯特+合作伙伴,扎哈·哈迪德建筑师和格里姆肖 –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建筑设计研讨会,将大胆的概念与投资者的期望相结合。


福斯特+合作伙伴提出建造两座相连的候机楼,其中一处将在后期阶段作为扩展的一部分建造。该公司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设计,该设计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调整,并适应航空旅行的要求。候机楼的半透明结构将充分利用阳光,而整个空间将被树木和绿色植物所充满,从而使乘车体验更加愉悦,减轻压力。航站楼的某些元素将采用木饰面,这是对传统波兰建筑的参考。


↑chapman talyor


↑zaha hadid architects


↑grimshaw


↑benoy


↑KPF


↑woods bagot


↑populous


七种设计方案,都是别具匠心的设计,综合考虑,优势利用。


颜值机场,飞机你多飞一会吧,

再也不是提前两小时到机场了,而是提前半天,

嗨够了,再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