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历史简介
黄梅地理环境优越,位居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地势北高南低,高低相差1234.5米,山地、丘陵和平原、湖区面积各半,呈三级阶梯倾斜。源于山区的古角、垅坪、小溪、考田四河,自北向南流入龙感、太白二湖。古角、垅坪、考田三水库高踞北部山区,干支渠依地势分布于上半个县的丘陵地区。长江流经县南长达58.87公里,沿江有小池、二套口、李英等港口。县城为鄂皖赣毗连地区公路交通重要枢纽,小池镇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为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堡。
目 录
黄梅县概况
行政区划
特产
历史沿革
县域隶属
地理
自然资源
农业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的起源
旅游资源
历史名人
词语——黄梅
黄梅县概况
【位置面积】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东邻安徽省宿松县,南隔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望。面积1701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9年底,人口1257000人。
【地形气候】 地处大别山丘陵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由北向南倾斜,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南为长江冲积平原。最高的山峰为大土坡,海拔1244米。东有龙感湖,西有太白湖。地面高程约15—25米。
【驻地邮编】 县人民政府驻黄梅镇。邮编:435500。区号:0713。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行政区划
2004年底,辖12个镇、4个乡,33个居委会、488个村委会。
黄梅镇镇政府驻黄梅,人口108500人,面积90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古塔、城乡、竹林咀、沙岭、城西、刘塘、东山、周岭、李塘、石老屋、刘大屋、陈圩、段圩、张湖、滨湖、苗竹林、苗咀、七星、停刀口、蒋花园、五里墩、观塘岭、大胜坡、魏凉、王岭、向窑、蔡枫树、潘湖、东禅寺、赤土坡、章大屋、程白马、商河、茨林树、西河桥、许铺。
小池镇镇政府驻小池口,人口107300人,面积131平方千米。辖16个居委会、50个村委会:石团湖、新河、水产场、港岸上、新河路、沿江、滨江、清江、自由贸易区、虞菜园、普济宫、帅龙凼、中列、五里桥、河桥、新河桥、军列、腊列、杨泗、桥下、长列、泥池、芦段、彭列、顾家、徐桥、素列、杨武、大堰、业庄、冯圈、吕家咀、三列、沙池、新河桥、河桥、五里桥、中列、陈坝、万家、汪列、姚湖、水月庵、虞菜园、北关、涂咀、戴营、普济宫、帅龙凼、农科所、石花屋、杨塘、王世九、板桥畈、马列、朱楼、吕弄、李大墩、王埠、唐司月、刘畈、周廊、杨列、张东垸、廖圩、殷垄。
孔垄镇镇政府驻孔垄,人口110000人,面积127平方千米。辖5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黄豆场、西街、东街、德化街、张河、长湖、郭湖、邓湖、刘桥、吴河、梅列、卢列、段列、邓渡、余墩、方畈、安墩、蒋营、洪碾、严闸、孔东、汤大墩、梅坝、邢圩、邢港、公口、杨树林、王坝、蒋油榨、洪铺、五里闸、七里湖、马坊口、新安、张塘、付渡桥、殷塆、德化、周碾。
下新镇镇政府驻马鞍山,人口29900人,面积6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下新、汪革、郭大屋、金星、马鞍山、长岭、曹牌楼、罗岭、黄荆庵、石畈、老龙垸、张英楼、宋畈、郑垸、周咀、宛大屋、蜒螺地、李河、钱林。(注:原出处将下新、大河2镇的村居名录混在合在一起,并且少了一个。本站暂且将“下新……钱林”19个列在下新镇下,即少1个村名录。)
大河镇镇政府驻大河铺,人口71700人,面积1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9个村委会:李圩街道、洪岭、陈九房、洪大屋、李埂、钱建楼、高墩、聂闸、花园山、万马、肖畈、戢畈、黄桥、雷咀、快岭、王福选、车路口、叶塘、李林、余苏、王枫树、王老屋、张友恒、西河、王河、陈太山、吴祥、宋冲、下鸣水、吴箭楼、大庙、四渡河、团山、杨凼、徐铺、香炉山、栗子园、荷叶山、永安、义丰、赵畈、大河铺、大河桥、北港、徐墩、广文冲、天门、四祖寺、门山、袁山。(注:原出处将下新、大河2镇的村居名录混在合在一起,并且少了一个。本站暂且将“李圩街道……袁山”50个列在大河镇下。)
停前镇镇政府驻停前,人口39200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停前、三渠、金寨、海螺山、周塘、东冲、南冲、柴下、邓坳、胡寨、蔡桥、潘河、石仓、长冲、梅垅、江榜、蒋冲、刘壁、铁牛、界岭、童寨。
五祖镇镇政府驻五祖,人口25400人,面积81平方千米。辖22个村委会:张思忍、一天门、白羊岭、刘岳、渡河桥、多云、花山、木桥、江河、卢府、洪楼、西冲、陈胜一、向桥、郝大屋、阻马岭、蔡田、天山、大坪、小坪、中山、向大垸。
濯港镇镇政府驻濯港,人口84100人,面积142平方千米。辖42个村委会:张城、陶河、徐密、陈中畈、刘圩、白湖渡、夏圩、中路湾、冯牛、徐郁、蒋咀、十里、张上屋、蔡垸、枫岭、洪垸、樊垸、张店、洪屠、胡牌、高桥、王仲世、浪口、栗林、吴元八、茶山、余显、濯港、胡六桥、五沙坡、杨柳湖、丁字街、桂坝、胡坝、李垅、芭茅、严畈、刘垸、程光、柳埂、吴咀、黄竹林。
蔡山镇镇政府驻胡世柏,人口91100人,面积110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56个村委会:街道、黄锡、竹林、刘记、章兴、曹坝、周上屋、张坝、李英、八号脚、庙垸、一号洲、张垸、下新墩、二号洲、上新墩、蔡山、刘王、沙垸、黄泥塘、梅太六、梅勿二、陈墩、王三墩、聂福俊、李六房、丝瓜列、刘湖、杨世英、东保、周应祥、舒家埠、王上屋、绩麻墩、梅济堤、费大墩、兰桥、田宝、张王桂、湖脚下、陈壕、王二房、白神墩、竹林窝、高仕墩、胡家墩、许月堂、王墩寨、项家桥、梅学堂、许家垸、王太明、胡家桥、涂秀二、胡世柏、胡下屋、胡四房。
新开镇镇政府驻新开,人口63800人,面积77平方千米。辖33个村委会:外洲、渡口、下洲尾、白沙洲、蔡家渡、杨泗庙、边洲、西河头、王洲湖、袁李、泥堰头、团坡、上五房、郭王、黄哲府、扁担列、下港李、新列、宝兴、孙家列、陆家列、邹家列、皇府列、四房墩、柴子湖、张洲、单家洲、铁坝、单坝垸、邓垸、汪家庙、六家咀、新开。
独山镇镇政府驻大坝,人口37700人,面积79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大坝、高岭、麻垄、何上屋、黎冲、尤墩、张福、凉岭、界子墩村(以前的东仓村和肖铺村)、花园、詹大屋、童大屋、云湾、黎岭、周边、柴岭、严庄、枫岭、陈大屋、快活岭、骑龙、东观、柯思湖。
分路镇镇政府驻分路口,人口53200人,面积61平方千米。辖32个村委会:港西、圩坝、新坝、陶圩、沙列、聂弄、游家洲、戴坝、毛墩、戴垸、燕龙塘、濠湖桥、叉湖口、彭桥、何列、分路、张门、郭垸、镇南、五条路、余桥、裴刘杨、桂花庵、王会、聂墩、摘芦庵、霍桥、大兴、张垸、江垸、郭桥、香世庵。
杉木乡乡政府驻杉木桥,人口50000人,面积71平方千米。辖30个村委会:王寨、土桥、孙坝、安乐、朱穴、周铺、藕塘角、邓旗杆、柴培塘、周染铺、闻沟、於岭、蔡洼、柯岭、梅山、烟铺、柘林铺、项仁、桂畈、下河、鸭湖、杉木桥、蒋家咀、沙岭岗、程沙滩、雁鹅咀、湛畈、黄河、黄榜、程八房。
柳林乡乡政府驻柳林,人口19100人,面积53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柳林、塔畈、古月石、陈湖咀、老铺、飞虎岭、南北山、北山、望江、徐东山、李牌楼、商子湾、杨山、沙子头、扯旗尖、朱山。
苦竹乡乡政府驻苦竹口,人口35100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26个村委会:红苏、红花寨、老祖寺、中湾、乌珠尖、下垸、油铺、柳新屋、弹子岭、牛牧山、梅狮岭、小溪、苦竹口、吕世贵、柳塘、七里畈、杨谷志、郑友、张亭堂、塔木桥、安山、养马岭、后山铺、石堰、徐碾、余塘岭。
刘佐乡乡政府驻段窑,人口20200人,面积41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滨江、段窑、梅中垸、梅花屋、新农、梅祠堂、占圩、杨东垸、杨西垸、费垸、胡营、石流港、宏星。
挪步园管理处驻挪步园,人口600人,面积25平方千米。辖1个村委会:上鸣水。
龙感湖管理处驻严家闸,人口35700人,面积106平方千米。
(以上区划名录、面积、人口数据根据湖北地名网,资料截止2004年底)
特产
黄梅戏、黄梅挑花
湖北省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 1645平方公里。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57公里。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50年历史。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鄂东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前中共中央团委第一书记、现湖南省副书记、湖南省省长周强等。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唐代诗人李白登顶蔡山时创作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千古绝句。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角”。
黄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矿探明储量1300万吨;铁矿储量5800万吨,品位45%左右;重晶石储量约50万吨;硅石储量约1000万吨;钾长石储量约5000万吨;石膏储量约2.6亿吨;滑石粉储量2000万吨;瓷土、石灰石、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甚为可观。
历史沿革
黄梅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1——4万年前)即有人类栖息。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境内即建有寻阳县,迄今2149年。
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前164),置庐江国,领县十二,有寻阳。此为寻阳县名见于史册之始。
西晋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立寻阳郡,约以今之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江北故道”为界,北境划归蕲春县,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之寻阳县。
北境,东晋太元三年(378)改蕲春为蕲阳。南齐永明四年(486)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581),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故名。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八年(625),废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今,县名未变。
江南寻阳县所辖今之黄梅地域,于东晋大兴元年(318)立侨郡新蔡。太元三年1378),为与北方新蔡郡相区别,例称南新蔡郡。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史册初著此地侨置苞信县。梁末(556),改苞信县为新蔡县。隋开皇九年(589),省寻阳、南 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县,复置寻阳县。此后,县名变动频繁,依次曰:彭蠡、彭城、湓城、楚城、浔阳。五代南唐时,改浔阳县为德化县,民国3年(1914)改曰九江县。25年(1936),划定鄂赣省界,将江北原属九江县之封郭洲,团牌洲等地归黄梅县,从此南北合一,统为黄梅县。
县域隶属
1、建县前
据杉木乡黄螃村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近百件石器考证,黄梅县早在1~4万年前,即有人类栖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栖息的遗址则遍布上乡源湖、龙感湖中的赶墩、涉墩各地。
从夏、商至西周,按《禹贡》把全国划分为九州的说法,黄梅地属扬州。
东周,春秋前期属楚。前506年,吴破楚,后败越,北上与晋争霸,此时属吴。战国时,越于前473年灭吴,属越。楚于前306年灭越,又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属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安(今安徽六安),属西楚九江国。四年(前203)七月,高祖封布为淮南王,属汉淮南国。六年(201),置郡领县当时,周围邻县(蕲春、柴桑、松兹)均于是年置,黄梅居其中,既不属其领辖,史册又未明载置县。
2、建县后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置庐江国,以厉王长子阳周候为庐江王,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据《中国人口·湖北分册》载:寻阳县面积为7938平方公里,包括今黄梅县全部,广济县绝大部分,宿松县湖区以南至望江县华阳沿江一带,九江县大部分,湖口、彭泽两县北部沿江一带(即古之柴桑、彭泽二县之间自长江至庐山一带)。
东汉顺帝时(126—144)属扬州庐江郡。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十四年(209),吕蒙为寻阳令。魏黄初二年(221),孙权改鄂为武昌郡,领寻阳隶荆州。同年,改武昌郡为江夏郡,此时,寻阳还隶扬州蕲春郡。黄初三年(222)属魏荆州蕲春郡。吴黄武四年(225),还属吴扬州蕲春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撤蕲春郡,划寻阳隶荆州武昌郡。二年(281),还隶扬州庐江郡。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黄梅县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划归豫州西阳国之蕲春县,县治今蕲春县八里湖土门城。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鹤问寨之寻阳县,隶江州寻阳郡。
北境蕲春县,东晋咸和初(326),隶豫州西阳郡。太元三年(378)为避宣太后郑春讳,改蕲春为蕲阳,隶豫州南新蔡郡,受江州督。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分豫州之西阳等六郡置郢州,蕲阳随西阳郡隶郢州。
泰始五年(469),随西阳郡还隶豫州。齐永明四年(486),析蕲阳之东,即原由寻阳划归蕲春之地置永兴县,隶豫州齐昌郡,县治今大河区白花畈。梁太清三年(549),地入东魏。太平二年(557),于江南原江州治置西江州,永兴属南新蔡郡隶之。不久,随南新蔡郡改隶江州。北齐立罗州,永兴县属齐昌郡隶之。陈太建中(569—582),取江北地,隶江州齐昌郡,北周时改罗州为蕲州,隶蕲州齐昌郡
隋开皇初(581),撤州郡置总管府,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因此时长江北汊主道由太白湖、杨柳湖、张湖、龙感湖一线南移至今广济龙坪、胡世柏、蔡山、扁担大(土聿)(音列)、北池口、吴河、王埠至小池口,故将两条江北汊道之间,原属南新蔡郡新蔡县的地域划归新蔡县,隶蕲州总管府。新江北汊道以南地域仍属江州新蔡县。九年(589),改府为州,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隶蕲州。大业三年(607),改蕲州为蕲春郡,领黄梅等五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八年废州并县复黄梅,隶蕲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隶淮南道蕲春郡。乾元元年 (758),改郡为州,隶淮南道蕲州。
五代,黄梅仍隶蕲州。吴天祚三年(937)以前属杨吴,以后属南唐。后周显德五年(958),改取江北之地,属后周。
宋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隶淮南路蕲州蕲春郡。熙宁五年(1072),分淮南为东西二路,隶淮南西路,所隶州郡仍旧。嘉熙(1237—1240)兵乱,县治侨 于大江中洲(地属德化)。
元至元十二年(1275),于蕲州置淮西宣抚司,黄梅隶之。十四年(1277)改总管府,十八年(1281)撤总管府复州,上置蕲黄州宣慰司,黄梅隶之。二十三年(1286),撤宣慰司,属蕲州隶湖广行省。皇庆元年(1312),迁县治于今黄梅镇。至正二十四年(1364),隶湖广行中书省蕲州府。
明初袭元制,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黄州府蕲州。十一年(1378),改隶河南布政司,二十四年(1391),还隶湖广布政司,上隶州府均不变。
清初(1644),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黄州府。康熙三年(1664),分置湖北布政司,黄梅属黄州府隶之。
民国元年(1912)废黄州府。直隶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改隶鄂东道。3年(1914),改鄂东道为江汉道,隶之。18年(1929),废江汉道,直隶湖北省。21年(1932),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隶第3行政督察区。25年(1936),第3、4行政
督察区合并为第3行政督察区,黄梅隶之。
如前所述,黄梅南境系西晋永兴元年(304)划归江南寻阳县。
东晋大兴元年(318),于“江北故道”以南,即今黄梅下乡、武穴东南部置新蔡郡,隶豫州,受江州督。治今蔡LIJ附近古城村。太元三午(378),为了把侨郡与北方原新蔡郡相区别,例称南新蔡郡。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南新蔡郡领苞信等四县隶江洲。苞信县亦治今蔡山附 近古城村。梁元帝时(552—554),于江南原江州治置西江洲,苞信属南新蔡郡隶之。梁末(557),改苞信县为新蔡县,隶江州南新蔡郡。陈太建八年(576),分江州之晋熙、高塘、新蔡三郡为晋州,新蔡县属南新蔡郡隶之。陈末还隶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寻阳,南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县,复置寻阳县,隶江州。十八年(598),改寻阳县日彭蠡县,仍隶江洲。大业二年(606),改江州为九江郡,改彭蠡目彭城,寻又改目湓城,均属九江郡。
唐武德三年(620),置江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湓城隶之。五年(622),改湓城为楚城,仍隶之。贞观元年(627),罢都督府,分全国为十道,楚城隶江南西道江州。八年(634),省楚城更置浔阳县(“浔”始加三点水),上隶不变。天宝元年(742),改为江州浔阳郡,领浔阳县江南西道。乾元元年(758),改浔阳郡为江州,浔阳隶之。
五代杨吴时,浔阳县隶杨吴江州。南唐改浔阳日德化,隶奉化军。
北宋开宝八年(975),德化隶江南东路江州浔阳郡。元丰间(1078—1085),析全国为23路,属江州隶江南西路。南宋建炎元年(1127),升江州为定江军,隶之二年(1128),以江、池、饶、信四州为江州路,亦隶之。绍兴二年(1132),随江州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一年(1275),置江东西宣抚司,德化隶之。十三年(1276),隶扬州行省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1277),罢都督府,置江州路,领德化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江西行中书省,江州领德化隶之。十六年(1279),隶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隶江西行省江州路。
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为布政司,德化隶江西布政司九江府。清仍明制。
民国3年(1914),改德化县日九江县,隶江西省九江府。24年(1935),江西省设8个行政督察区,九江县属第5行政督察区。25年(1936)1月2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省界。7月1日,两省办完边界交接手续从此,黄梅南北合为一县。29年(1940),改行政督察区为鄂东行署,黄梅隶之。31年(1942),撤鄂东行署,设第2行政督察区,隶之。
1949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梅隶中原区。6月,撤中原区设中南区,下置湖北省,黄梅县属之。1950年6月5日,经湖北省把蔡山区所辖新洲上的一部分划归广济县(今武穴市)。1953年,黄梅、宿松两县协定,两县边缘湖泊水面 界限:北以鸡头山至戾鱼山,南以王家夹至中嘴为两县共管地区,黄梅渔船东南不过中嘴,东北不过戾鱼山,宿松渔船西南不过王家夹,西北不过鸡头山。
1954年撤销中南区,黄梅隶属湖北省未变。
1955年下年,经划黄梅之柏树林、枫树林、向垸,直至太白湖西岸的水府庙一带属广济,划广济余川区之龙腰,徐政两村以及吴文村的一部分属黄梅。不到一年,除余苏垸留属黄梅,其他地方仍归属广济。1956年元月1日,经国务院、农垦部和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于龙感湖西部高滩泽地垦建龙感湖农场,直隶省农垦厅。1958年11月,将王埠乡的严大墩、严细墩和黄太墩划归龙感湖农场。1959年元月,龙感湖农场改为县辖,1960年3月复属省辖。
地理
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这里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8℃左右。
自然资源
黄梅水域广阔,河流、湖泊、水库众多,塘堰密布,共计河流34条,大小湖泊29个,大中小型水库24座,长江水道59.2公里,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千瓦。
黄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矿探明储量1300万吨;铁矿储量5800万吨,品位45%左右;重晶石储量约50万吨;硅石储量约1000万吨;钾长石储量约5000万吨;石膏储量约2.6亿吨;滑石粉储量2000万吨;瓷土、石灰石、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甚为可观。
农业
黄梅是全国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县耕地64.3万亩,水面59万亩(其中可养水面23.6万亩)。农作物品种丰富,黄梅青虾驰名中外,天然香稻、挪步园的云雾茶曾获国家优质奖和省一等奖。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龙感湖,是全省四大淡水湖之一,在2001年已列为省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并在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万亩,可供开发水面12万亩,盛产天然名贵水产品,鱼肥水美,荷香菱甜。朝看千帆竞发,夜观万家渔火,蔚为壮观。龙感湖建有国家青虾繁育基地,年产青虾5万公斤,远销江浙沿海和东南亚一带。高背鲫、鲈鱼、毛蟹、牛蛙、黄鳝等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全县水产品产量居湖北十强县市之列,被誉为“鱼米之乡”。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可能是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皖而流传到安庆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黄梅戏的起源
史书记载,黄梅县北部的大别山自古盛产茶叶。每当收获茶叶的季节,男女青年上山采茶,边采茶边唱歌,人们称之为“采茶歌”。
“三阳天,春光好,百鸟盛多。三月三,去采桑,母女两个。宝童哥,生得好,有才又有学……”
采茶歌有独唱和对唱,常常是一人唱了众人和,唱的内容既有历史传说也有今天的见闻,大多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这就是黄梅戏的雏形。
后来,采茶歌又从茶山唱到了湖上渔家,唱进了市井乡村的千家万户。
清朝的一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黄梅采茶歌:“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诗中的多云山就是黄梅县北部的茶山。乡亲们用采茶歌的形式讲述故事,逢年过节的时候又聚在一起演唱,自娱自乐。这时候,黄梅戏逐渐具有了一个戏曲剧种的形态。
根据安徽省宿松县志记载,民国初年的时候,黄梅县的采茶小戏,当时已经叫做黄梅戏了,而且受到了安徽人的喜爱。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徐守海:“根本上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来说,黄梅戏还是起源于黄梅。这里面有安徽宿松县志的记载。这个版本是1920年,民国九年的时候,(安徽省)宿松县志上面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在2006年发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得到了印证,黄梅挑花与黄梅戏共同名列其中。两者颇有渊源,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实践和创造,这门民间工艺日臻完善,花样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黄梅挑花的作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被面、床单、门帘、围腰等,其中以方巾最为出色,曾多次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这位民间艺人就参加了人民大会堂那幅挑花作品的制作。“杨家将”和“穆桂英下山”都是传统戏剧的剧目。黄梅挑花的图案大多取材于黄梅戏,表现剧中的人物和故事,黄梅挑花传播了黄梅戏,也见证了黄梅戏起源于黄梅的史实,可说是花中有戏,戏中有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周濯街:“黄梅挑花和黄梅戏实际上是二位一体的,也就是说黄梅挑花经常把黄梅戏的故事拿来作为花样,而黄梅戏又经常演绎、演出黄梅挑花的故事。甚至有一些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演员。黄梅挑花的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的演员。比如说我们著名的黄梅戏演员邢绣娘,她为什么叫邢绣娘,就因为她原来就非常会挑会绣,后来才成为黄梅戏的著名演员,也是黄梅戏的创始人。”
旅游资源
黄梅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 建县,名胜古迹众多,全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新石器时代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大源湖风景区、柳林乡漂流旅游村等等,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安徽的九华山、黄山、黄州的东坡赤壁等连成跨省旅游网络,黄梅挑花曾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并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黄梅还有黄梅戏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诗词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除黄梅挑花外,该县的黄梅戏与安庆的黄梅戏也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县成为当时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
历史名人
弘 忍(601-674):
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籍浔阳,后迁居蕲州黄梅。
瞿九思(1545-1615):
明代理学家,字睿夫,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
汪可受(1559-1620):
一名汪静峰,字以虚,号以峰,万历八明进士
帅承瀛(1766—1840):
字仙舟,清朝大臣。嘉庆元年一甲三名进士。
汤用彤(1893—1964):
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
废 名(1901-1967):
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周 强(1960---)
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省委书记。
词语——黄梅
【词目】:黄梅
【释义】:
(1)指成熟的梅子。
杜甫《梅雨》诗:“四月熟黄梅。”
(2)指梅子成熟的季节。
薛道衡《梅夏应教》诗:“长廊连紫殿,细雨应黄梅。”
(3)指腊梅的别名。
龚自珍《寒月吟》:“供黄梅一枝,朝朝写《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