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辨清非法集资“新套路”

不法分子“新套路”

披着“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外衣,现实中,不法分子是如何操作的?

以“普银币”案为例。今年5月份,深圳南山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一起以发行虚拟货币为名、行诈骗之实的集资诈骗案。该涉案虚拟货币为“普银币”,由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官网和其收购的“趣钱网”P2P平台发行。涉案金额超3亿元,涉案投资者超3000人。



“普银币”原称“普洱币”,顾名思义,跟茶叶有关。据其原官网介绍:普银币是经由三方仓储、鉴定、评估、确权的优质茶资产,经由加密数字化发行的本位制数字货币。其原发本位资产估值达10亿元的茶叶。

普银币还自称不同于比特币,并非纯虚拟数字货币,有实物资产绑定。据称,1枚普银币对应价值1元的茶叶,其发行数量、发行价格和市场流通价格由对等的茶叶资产价值决定。

在介绍中,普银币宣称其与实物资产对应,具备完整的商业模型,流通价值高,增值前景广阔。普银集团母公司丰汇国际甚至宣布开始筹备上市,在2016年9月份普银币甚至实现了在韩国平台首发,并宣布未来将在新加坡、日本等陆续上线。



普银集团在互联网社交平台、投资论坛上大肆宣传,甚至在星级酒店举办推广活动,并承诺投资者短时期内有高额回报。另外,公司还在趣钱网上发行“普银宝”等网贷理财产品,一年期定存承诺12%的回报率……

就是这些似曾相识的手法和骗钱套路,让大批投资者蜂拥入局。

银保监会负责人提醒投资者目前互联网上的一些“区块链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的名号,通过炒作概念,实际上从事的是非法集资、传销甚至是诈骗,与我国正在研究的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谓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所衍生出的新型应用模式,它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能够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相较传统货币,以区块链为特征的数字货币在发行、交易和流通等方面存在很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进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探索,区块链技术也随之得到重视,有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相关的金融场景中。

由于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概念是新生事物,绝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不法分子通过幕后操纵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牟取暴利,投资者一旦入局,自身权益根本无法保障。

监管难度加大

越来越多的非法集资披上了“虚拟货币”“区块链”等各种金融创新的“外衣”,并且具有网络化、跨行业、跨境化的新特征,监管难度加大。一位在一线从事打击非法集资的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在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各行业间的监管空白地带也往往成为非法集资的集中爆发区。

在专家看来,把好机构准入关非常重要。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认为,百姓投资需求旺盛,但金融投资意识和知识还比较匮乏,前端需把好机构的准入关。

另外,对投资者加强普及宣传投资知识也非常关键。随着收入提高,百姓投资理财需求旺盛,但对金融知识不了解,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从已有案件来看,一些金融消费者,尤其是低净值人群和广大网民,面临获取金融知识的途径不多,防范风险的技能不足等问题。

案件发生后,还面临调查取证难、追赃难等问题。一些不法分子甚至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这些不法活动的资金也多流向境外,追缴难度很大。

据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打着“金融创新”旗号实施的非法集资类案件呈现集中多发态势,侦办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案件定性难、调查取证难、追赃难、涉案财物处置难等诸多问题。

为了规避打击,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掩盖交易行为,造成一些案件很难定性立案。在调查取证上,不法分子为逃避处罚,不建立规范严谨的财务账簿,被抓获后拒不交代赃款、赃物去向,导致无法通过提取书证、物证查清事实等。另外,一些非法集资犯罪涉及多个省、市,涉案账号交易频繁,如查清资金流向和账目,需有专业会计、审计等人员介入,办案经费远远高于一般的案件,案件取证时间长,取证难度大。

而一些投资参与人还存有侥幸心理,寄望于嫌疑人有一天能还钱,存在涉案不报案或不能及时报案等情况,造成公安机关查案延后,都使得追回赃款难度增大。

理性投资不做“韭菜”

虽然花样翻新,但非法集资往往都有一定的“套路”,投资者可以借此识别。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非法集资往往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披上“虚拟货币”“区块链”的外衣,穿上“马甲”;第二步:大肆宣传,粉墨登场;第三步:前期拉涨币价,让投资者吃到一些甜头,引君入瓮;第四步:大量投资人入场,公司通过恶意操纵价格走势,不断套现,收割“韭菜”。

另外,非法集资中,不法分子还经常利用各种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甚至有名人和网络“大V”给产品“站台”,宣称“只涨不跌”“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等等。说到底,此类活动都是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

银保监会负责人提醒广大公众,要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另外,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业内专家强调,因为非法集资属于违法犯罪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的投资者只能风险自担。投资者应自觉拒绝参与非法集资,同时,一定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期望非法集资者按期还本付息,更不能再继续向非法集资者注资,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遇到非法集资首先应当选择尽快退出,避免风险爆发后血本无归。其次,一旦发生损失,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后,应当保留好投资理财协议、宣传资料、收款票据、支付记录等核心证据,通过法律武器合理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