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受上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一直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给人的感觉更多是文人居多,园林之乡,随处透露着细风柔雨的一座文化古城,似乎怎么也与工业重地搭不上边。
然而2021年,苏州工业全年总产值正式突破40000亿元,总体规模超越上海、深圳,不仅成为中国第一,还问鼎了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一个甚至还没有机场的国内地级市,工业却如此强悍,无论在中外这都是一个奇迹。
不过,这个奇迹的诞生,还要从新加坡与中国这段曾经的师徒佳话说起。
新加坡的实业兴国
上世纪90年代,因经济发展迅速,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与中国台湾和韩国不同,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都是面积非常小的“弹丸之地”。除此之外,两者还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曾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都是以华人为主的高度国际化城市,同为外向型的小型经济体,同是人口密集但天然资源稀缺。
虽然两者的基础条件如此相似,但经济发展却是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时至今日,背靠中国的东方之珠,正在被亚洲狮城逐渐拉开距离。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穷二白的新加坡还是个破烂不堪的小渔村,各个领域通通不如香港,前总理李光耀曾为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在1965年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前往香港偷师,学习香港的发展策略。
2000年时,新加坡的人均GDP为2.28万美元,香港则高达3.24万美元,高居亚洲四小龙之首。
虽然两者同为全球金融中心,但当香港继续沉迷于金融的胜利时,新加坡却在金融之外坚持打造自己的制造业。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加坡制造业产值的GDP占比从未低于20%,甚至有时高至25%,一度比肩传统制造业强国的德国、日本。
长期兢兢业业积累自己的制造业优势,让新加坡的人均GDP从2003年开始反超了香港并逐渐将香港抛离。到了2021年,香港人均GDP为4.92万美元,而新加坡则高达7.28万美元,比香港高出将近33%。
20年时间,如此相似的两座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如此大差异,与新加坡强大的实体经济脱不开关系,而“脱实向虚”的香港则日渐沉沦。
新加坡与中国的师徒佳话
如今,新加坡制造业覆盖的范围已经相当“硬核”,不仅覆盖航空航天和半导体,在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亦有所长,成为了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出口国。以制药为例,全球收入最高的10种药品中有4种来自新加坡。
这与新加坡在关键时刻决心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型产业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的新加坡靠人口红利引进外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人口红利遭遇瓶颈,新加坡决定不再依赖外来投资,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
而彼时的中国,制造业才刚刚开始崛起。
为了向有经验的国家取经,率先靠制造业崛起的新加坡一度成为了我们的老师。已决心向技术型产业转型的新加坡也毫不吝啬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称赞之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决定把得到认可的“新加坡经验”带进中国。
在经过李光耀的多番考察之后,最终选定了苏州,双方一致同意用十多年的时间,投资约200亿美元,建设一个70平方公里、60万人口的具有新加坡经验的工业园区。
1994年初,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了开工典礼。
苏州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从新加坡引入的招商理念、一站式服务等,在中国的制造业崛起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多个省份效仿,苏州也成为了这次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如今的苏州已经是我国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不仅涵盖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489个工业小类,在纳米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高端钢铁、半导体等领域还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苏州第一个产值突破万亿的产业就是电子信息产业,它目前拥有工业电子信息企业1271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3家,上市企业62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2021年,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162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28.1%.
在生物医药产业,苏州全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规上企业450家,2021年实现规上产值2002亿元,同比增长13%,位居全国第一。
而在全国民营制造500强的榜单上,苏州占有23家,位于全国第二。2016年到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更是在国家经济开发区的综合考评中连续五年夺冠,进而证实了苏州工业的强大实力。
所以,拥有这些制造业的苏州在产业规模上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这都源于向新加坡的虚心学习,“实业兴国”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曾高居亚洲四小龙榜首的香港,在制造业的缺失中与新加坡的差距被逐渐拉大,那么没有实体经济的城市注定走不远吗?这值得我们深思。
写在最后:
李光耀曾批评香港过于投机的地产商,“他们制造出什么行销世界的产品了吗?没有!”这句话是建立在新加坡强大的工业基础上的,刺耳但耐人寻味。而苏州一个连机场都没有的地级市所获得的成功,确实值得全球金融中心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