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环球舆情中心发布民意调查:在中国人眼中,美国重要性跌至第三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编者的话:即将过去的2021年依然是被新冠肺炎疫情笼罩的一年,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开放与复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政府劣迹斑斑,却仍不忘对华采取遏制战略。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依然“稳坐钓鱼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疫情防控、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令世界瞩目。在这充满变与不变的一年,中国普通民众如何看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中心日前以“中国人看世界”为主题进行年度民意调查,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第十六次。从舆情中心日前发布的调查结果看,中俄关系首次取代中美关系,成为受访者眼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与此同时,受访者对美式“民主、自由、人权”越来越不认同,并预测“明和暗争”将是中美关系未来最有可能的走向。

您认为,中国未来所处的国际环境将会有什么变化?

八成民众对中国未来所处国际环境表示相对乐观

环球舆情中心本次主要采用会员邀约的在线问卷填答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执行时间为2021年12月10日至12月15日,调查样本覆盖中国七大区域的16座城市,调查对象为18岁至69岁的中国大陆普通民众,共回收有效问卷2148份。本次调查执行由数字100提供样本支持。

在回答“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这一多选问题时,过半(55.6%)受访者选择“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选率居第一;“中国与欧盟的关系”(44.9%)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41.8%)中选率均超过四成,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和中国与非洲关系列第四和第五位。

您认为哪三组双边关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至2020年有关“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双边关系”的调查中,中美关系曾连续15年被受访者视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而在2021年,中俄、中欧关系的排名首次超过中美关系。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周边关系中,中俄关系也以近六成(59.1%)的中选率连续4年成为受访者心目中对中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对此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副主任杨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俄关系在过去多年始终保持着非常友好的状态,在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中俄在外交、经济等领域展现出高水平的合作。在国际关系中,中俄两国保持高度的合作态势,如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杨进表示,中俄双方在各自的一些重要问题上也互相支持,如俄罗斯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的表态都提升了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好感度。同时,这也和目前中国对外关系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有很大关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则认为,虽然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国内民众已“审美疲劳”。中国始终重视中美关系,并一直努力推动这对大国关系在积极健康的正轨上行进,但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都始终保持打压中国的战略,大家可能产生对美国政府“放弃治疗”的心态。周方银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过去一年欧盟的存在感显著上升,在当前中美竞争中,欧盟也是一个双方都需要争取的对象,这让中欧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同时,中欧经贸关系在过去一年中不断推进,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中欧关系在国内民众眼中的重要性。

《环球时报》记者还发现,在周边关系中,中日关系的受重视度排名近两年持续下降,自2019年的第二位降至2021年的第五位。在周方银看来,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民众认为日本的政策独立性有所下降。在日本安倍政府和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方还抱有改善日中关系的想法,但随着美日两国政府更替,日本迅速配合美国对华采取一系列不友好政策,暴露出其内心的真实意图,也引发中国民众的不满。

伴随着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的调整,本次调查显示,近八成(78.5%)受访者对中国未来所处国际环境表示相对乐观,其中认为中国未来所处国际环境会“越来越好”的受访者占26.4%,认为国际环境“总体上得到改善,但摩擦还会很多”的比例增至52.1%。在2012年至2021年连续10年的调查结果中,始终有八到九成受访者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未来所处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好”或“总体上得到改善”。问及对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恢复与发展的预期,超七成(75.2%)受访者态度较为乐观,其中29.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乐观”,45.8%表示“比较乐观”。近两成受访者持中立态度,仅有 4.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悲观”或“非常悲观”。

英国国际关系评论员汤姆·福迪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国际局势紧张,但许多中国人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中国发展带来的成功和益处。福迪表示:“中国民众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感到乐观,并相信中国能够战胜各种挑战。而美国始终低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实现国家发展梦想的决心。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信心越来越强,公众心态也反映了这一点。”

超六成受访者“不认同”美国或“认同度下降”

从今年初的国会大厦遭到冲击,到8月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再到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死亡人数超过80万,2021年的美国在内政外交上的表现可谓焦头烂额,让国际社会愈发看清“美式民主”的弊病与衰落,更凸显年底召开的所谓“民主峰会”就是一场演砸了的“闹剧”。拜登政府依然延续对华遏制政策,把新冠病毒溯源、台海、涉疆、涉港等问题当成一张张针对中国的“牌”,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打压。在此次调查中,环球舆情中心以“中美博弈”为主题设置多个问题。有关“对美国政商领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整体印象”选项的调查结果是,对拜登政府、部分共和党政客与民主党政客持讨厌态度的受访者均超过半数,分别为55.8%、53.3%和50.7%。讨厌美国政府的受访者在前两年(特朗普政府)的调查中超过半数,但在拜登政府上台后,这一比例从2020年的65.6%下降至55.8%。尽管相比特朗普政府,受访者对拜登政府的“讨厌度”有所下降,但近半数(45.4%)受访者依然对拜登政府的治理能力给予了较负面的评价,其中29.4%的受访者认为拜登政府“没太有能力治理好”美国国内社会的种种问题,16.0%的受访者则认为拜登政府“根本没能力治理好”。此外,受访者较为喜欢美国影视作品(62.2%)和美国体育联盟(55.7%),约四成受访者对美国大学/科研机构持正面印象。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中国普通民众对美国影视作品、体育活动和科研机构等持正面态度,表明美国的主流社会文化中传递出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依然在中国民间受到欢迎。但美国政府,从特朗普时期的“乱作为”到现在拜登时期的“不作为”,让中国民众看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失智”和“失能”超乎想象。

调查显示,问及对美式“民主、自由、人权”的看法时,超六成(65.5%)受访者对美国的这一套表示“不认同”或“认同度下降”,其中23.5%的受访者“不认同程度增强”,22.5%的受访者“认同度下降”,10.8%的受访者“由认同转为不认同”。吕祥认为,从年初的国会山暴乱到从阿富汗撤军时表现出的混乱,再到在疫情控制上的彻底失败,美国“民主灯塔”的颓象在各类新闻事件中充分暴露,中国民众已经充分认识到美式民主的虚伪,尤其是很多受访者态度的转变,说明美国的国际形象确实大打折扣,一落千丈。

对拜登政府任期内的中美关系,约四成(40.6%)受访者认为“明和暗争”将是最有可能的走向,21.9%的受访者则认为中美关系将“持续紧张”。认为中美关系将“逐渐改善”的受访者有19.4%,另有14.4%的受访者表示中美关系会表现为“明争暗和”。如果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超半数(53.7%)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中美民间交流、交往与合作。谈及近年来美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行为和企图,超六成(64.7%)受访者认为中国应“坚持一贯原则,保持与其他国家正常、合理的外交关系”,14.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无需太在乎,集中力量搞好自身发展”即可。

“上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民众已充分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反映出大家的认知是健全的、客观的、理性的。”吕祥强调说,极端民族主义和所谓的极端反美情绪在中国绝不是主流,大部分民众会一直秉承着双赢的态度来看待两国关系。他认为,中国人对美国主流文化并不反感,对美国的选举也是“吃瓜”看热闹的态度,中国人真正反感的是衰败和腐朽的美国政治制度,未来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关心程度会持续下降,美国对中国人来说会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

为什么对新加坡的好感度明显增强?

在2021年的国际新闻中,较多受访者表示对“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计划”(27.2%)、“美国从阿富汗撤军”(26.8%)和“拜登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24.3%)等印象深刻。巴以冲突、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引发与法国矛盾、全球供应链危机的中选率也超过两成。

在2021年与中国相关的新闻中,较多受访者表示对“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孟晚舟回国”和“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18.5亿剂新冠疫苗”印象最为深刻。“中国奥运代表团出征东京奥运会”“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拜登政府称美国将不派外交或官方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中方宣布将中国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的中选率也超过两成。接受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这些事件更受关注,体现出民众对大国外交、对涉及国家利益的事件高度重视。

此次调查有一项涉及选择“喜欢程度最高的三个国家”,结果显示,除首选中国外,受欢迎比例较高的依次为新加坡、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马尔代夫、瑞士和新西兰,受访者比例均在10%以上。此前新加坡的排名都未进入前三。在所列国家中,加拿大占比最少,仅0.4%。与此同时,新加坡也是受访者最想去的海外国家。在选择“最想去的三个海外国家”时,选择比例靠前的是新加坡、马尔代夫和法国,而非美日澳等国。日本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位列第一,但在2021年降至第六。

周方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加坡在最喜欢的国家和最想去的海外国家中排在前列,确实有些令人感到意外。整体上讲,对新加坡好感度的提升与民众对西方国家好感度普遍下降存在对比。新加坡近年来较少有负面新闻出现,并且该国总理李显龙多次强调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对中美关系有着客观、冷静的认识。此外,新加坡在抗疫方面的举措也与中国有相似之处,这些都提升了中国民众对新加坡的好感度。(记者 赵觉珵 陈青青 曹思琦)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