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剪纸、杂技、彩陶、柳编……阜阳这场文化饕餮宴最“吸睛”

优美的颍上花鼓灯舞蹈、欢快洋溢的淮河锣鼓、智能机器人现场表演、书法老师现场挥毫泼墨.....这样的文博会有没有让你大开眼界呢?

11月22日,第三届安徽省剪纸艺术节暨第二届阜阳文博会在阜阳市体育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展会以“创意美化生活”为主题。共分为美术书法摄影展区、外地市文化精品交流展区、本市文化综合展区、8个县市区特色展区和标准展区五大板块。集中展示阜阳当地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成果。现场各类文化创意相互“碰撞”,火花不断,精彩纷呈。

开幕盛会

  • 临泉杂技叫好不停

“老到九十九,小到才会走,小庄杂技人人有一手”。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是“中国杂技之乡”,在本届展会的开幕式上,临泉杂技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临泉杂技兴于西周,盛于汉朝,在唐代就有了历史记载,改革开放后杂技队伍逐渐扩大。目前临泉县拥有1200支杂技团队,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涌现了耿庄、王闫庄、韩杨寨等十几个专业村,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这些杂技团队活跃在全国各个省市,部分杂技团队还经常走出国门,参与世界重大文化活动交流,足迹遍布新加坡、越南、泰国、美国、埃及、智利等地。

文化饕餮宴:

  • 剪纸绝活出神入化

阜阳剪纸是安徽阜阳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鱼(余)等为主要题材,情趣丰富,装饰味重,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其作品有单色、填色和染色等。2008年,阜阳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作为本届展会的主角,剪纸展厅占据了展会现场的重要位置。剪纸、撕纸、刻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等展品,艺术大家的现场绝活展示更是让驻足者目瞪口呆、连连叫绝。

剪纸艺术已经成为全省文化合作交流活动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 阜南柳编精妙赞

欣赏完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艺后,我们来到来“柳编”展区,阜南县素有“中国柳编之乡”之称,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

阜南柳编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转型,已从传统的柳编产业转型发展为涵盖柳、藤、草、主编、混编、铁艺、布艺的柳木文化产业,原材料从以前单一的杞柳发展到柳、藤、草、竹、铁、树等20多个品种,原材料来源也从原有的阜南本地发展到安徽省大别山山区、山东、河南等地。2011年,阜南县黄岗柳编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阜南柳编产品通过广交会、上海农展会、中国林产品博览会、徽商大会等交流平台,在国内外市场走俏,逐步形成了特色规模产业,柳编产业已成为阜南县支柱产业之一,柳编工艺品是阜南县仍至全省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 界首彩陶古老釉色更多彩

作为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徽界首彩陶,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界首市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界首彩陶,又称三彩刻花陶,其工艺传承自唐宋时期的民窑,流传于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中国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其中最知名的“刀马人”坛罐,饱满厚实,圆润质朴,粗犷中带着几分秀色,颇有韵味。

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界首市的王京胜、卢群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移步其他会场体验更多精彩

如果觉得在县市区特色展区逛得不过瘾,游客还可以移步到本市文化综合展区、美术书法摄影展区以及外地市文化精品交流展区。美术书法摄影展区主要展示近年来阜阳市优秀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外地市文化精品交流展区主要展示石雕、木雕、玉雕、铁画、铜艺等外地市的地域特色工艺品;本市文化综合展区主要展示阜阳市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以及文化孵化、动漫影视、新媒体发展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与第一届阜阳文博会相比,本届文博会具有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内容更新等特点,将全面展示阜阳市的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贸易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成果。据了解,本届展会有来自全省各地和江苏、江西、福建、河南等地的300多家文化企业、近千名民间艺术家参展参评。活动时间一直持续到11月26日。期间,阜阳市精心准备了多场文艺演出,花鼓灯舞蹈、梆子戏、嗨子戏、黄梅戏、杂技等节目将在展会上与广大市民见面。

文化阜阳: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淮河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融南北文化精髓,得历史厚重馈赠,是姜子牙、甘罗、管仲、鲍叔牙等名家的故里。宋代三大文豪欧阳修、苏轼、晏殊曾在此为官。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阜阳汉简入选国家首批珍贵古籍保护名录。拥有阜阳剪纸、界首彩陶、颍上花鼓灯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柳编之都”、“中国民间杂技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城”等。

作者: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