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7日,风和日丽,“银河号”庞大的身躯缓缓驶离天津新港,此次航行,它的目标是中东。
按照既定的计划,它将先后停靠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达等地,然后装载782个集装箱的货物驶往迪拜、达曼和科威特。
这本是一次普通的远洋航行,然而,谁也未曾想到,一场阴谋却在大洋彼岸酝酿。邪恶的目光投向了正在航行中的“银河号”。
7月23日,“银河号”出发的第16天,美国大使馆突然向中国外交部发了个紧急照会,宣称“银河号”携带了两种具有极度危险性的化学制品。并要求中国立刻同意美方安排人员进行登船检查。
按照国际法而言,一个国家的远洋货轮在公海航行,就相当于这个国家的流动领土。任何域外国家都无权对其进行干涉和检查。对于这种无理要求,我国外交部断然拒绝。
然而,外交部当时不知道的是,在美国发出照会的同时,两艘军舰和5架直升机已经迅速赶往相关海域。准备在中国政府尚未同意的情况下先行控制“银河号”。此举无异于践踏另一个国家的尊严。
8月2日,美军开始擅自行动,跟进的两艘军舰直接逼迫“银河号”停靠在距离霍尔木兹海峡十几海里之外的公海上。
8月4日,中国在经过调查后,明确告知美国:“银河号”上没有违禁化学品,但美国不认同中国的调查,坚持要自己派人上去检查。
而此时的“银河号”上38名船员的处境更是艰难。面对美军军舰的围堵,陷入了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两难境地。船上本来准备了二十来天的物资,也即将被船员们消耗殆尽。
中美双方依旧在唇枪舌战,中方据理力争,但无奈美国一口咬定船上有违禁品,双方的交涉陷入了僵局。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船员们在大海上备受煎熬。经过多日的交锋,中方已经知道了美国的最终目的。不让美国进行检查,那么此次事件将难以了结。外交部门紧急联络中东和中国交好的国家,希望他们能给予帮助,允许“银河号”靠岸补给。
但是虽然不少国家对船员们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援助,补给了淡水和食品,但是面对虎视眈眈的美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让船只靠岸。
最终为了船员们的安危和减少经济损失,我们无奈妥协,同意第三方进行检查。但显然这种折中的解决方案依旧难以让美国满意,他们坚持亲自检查,并放言:任何没有美国参与的检查,都不具有任何效力。
这不仅仅是羞辱,更是赤裸裸的威胁。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也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最终双方经过磋商,各退一步。中方坚持了第三方检查为主的同时,同意美国上船检查,但只能以顾问的形式。当时中东诸国大都畏惧美国,不敢仗义执言,最终中方只能选定和中国关系尚可的沙特来充当第三方。
显然这是一份妥协折中的方案。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实在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可后续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明白完全低估了美国的险恶用心。
本来在检查前信誓旦旦不让美国插手的沙特却在中方同意检查后,立马换上了另一副嘴脸。本应作为检查主体的沙特,结果却反而成为了美军的跟班。美国原本只是作为顾问的身份,但是上船检查时,却集合了武器专家,防爆专家以及海运、化工等大量军事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各型设备更是应有尽有。誓有不查出问题决不罢休的架势。而一旦有任何蛛丝马迹,那么美国将会立刻联合世界各国,对中国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甚至于,美国商务部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制裁方案,只等“检查组”,不,“捏造组”更加合适,呈上一份“确凿”的证据。
8月28日上午9点20分,检查团队开始登船检查。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中情局宣称的“硫二甘醇和亚硫甘醇”。
当时美国强行检查“银河号”就是宣称船上装有这两种剧毒化学制品,可能大家对它们并不熟悉,但是对另外一种常用来充当化学武器的制品——芥子气有所耳闻。生产芥子气,这两种原料必不可少。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美国指责中国银河号的目的地是——伊朗。
检查一开始,美国立刻冲到了前面,成为此次检查的主角。为了避免美国人动手脚,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指示中方人员,一定要对任何一名美方检查人员寸步不离。后来证明,这个决策极度英明。在“银河号”事件过去后,我们才得知,为了防止出现实在检查不到违禁物品的情况,美军已经紧急从国内空运了两种毒剂,准备捏造出中方已经转移或销毁的“证据”。
这个图谋因为中方人员的贴身防守,令美方检查人员无从下手。最终只能在中方准备好的检查报告上签字。报告上清晰地写着:经过三方检查,银河号上没有硫二甘醇和亚硫甘醇这两项化学品。
消息传到美国,克林顿政府暴跳如雷,大骂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一群猪。并将此事的炮制者,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撤职了事。
“银河号”事件宣告结束,但是,其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博弈。
首先要明确的是“银河号”事件出现在1993年并不是偶然。1991年,苏联一夜间轰然倒塌。在干掉最大的敌人后,世界进入了单极模式。接着,美国开始用“休克疗法”将俄罗斯的经济打回原形,数十年都只能吃资源的老本。独联体国家一个个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深渊,难以自拔。
可以说,当时的美国正是意气风发。同时,它亟需找到另外一个竞争对手,以维护早已经没有存在意义的联盟。而经过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经济正在逐步展现出腾飞迹象,又有着意识形态上差异的中国,显然是美国最合适不过的新目标。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一改过去政治挂帅的局面,将重心放在了经济领域,并将其当做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军事领域因为投入的减少,相较于世界强权,也呈现出更加孱弱的局面。就海军力量上看,当时中国的海军依旧属于黄水海军,只能在近海执行任务。作战能力和地区中等强国相近。即便是面对日本拥有的“六六舰队”都捉襟见肘。远洋能力才刚刚具备,全军能进行远洋航行的舰船屈指可数。技术上更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好几个档次。
正是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军事实力的落后,再加上旧有敌人的消失,才使得美国肆无忌惮地将中国直接列为遏制对象。妄图在当时中国已经展现出来的长项——经济领域,对中国进行一次彻底的阉割,以达到将中国永远钉在世界分工最低端的层次上的目的。
但直接出台制裁措施不仅师出无名,还会招致国际社会的指责。克林顿政府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完美的借口。
1993年1月13日,包含中国在内的130多个国家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共同签署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公约中约定,对这两种化学制剂的转让要受到控制,不得随意买卖。
于是,一个中国“银河号”货轮私自出口国际违禁品给危险国家的剧本就在美国情报局操作下应运而生。
不过,最终“银河号”事件以美国的企图破产而告终。
通过银河号事件让中国深知,没有强大的海军,那么看似蓬勃发展的海上贸易,随时有着被敌对国家旦夕截断的危险。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出现,中国海军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在接下来的二十几年中,迅速补了此前为发展经济而欠下的账,最终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存在,有力地保卫了中国远洋贸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