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琴剑:亚洲需要和平合作融合,而非冲突对抗割裂

来源:“大道纵横”微信公众号

上任16个月后,拜登开启首次亚洲行,并自此行首站东京开始,推介其“印太经济框架”。

当前,世纪大疫尚在肆虐,俄乌冲突烽烟又起。百年变局变乱剧增,“风景这边稍好”的亚洲将向何处去?美国在亚洲将扮演何种角色?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拜登此行必然受到高度关注。

美官方宣称,拜登亚洲行最大成果,将是向地区国家表明,美重视和聚焦亚洲。但美驻日大使日前公开表示,“这是警告中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很强大”。美贸易代表戴琪则称,拜登公布的“印太经济框架”,是为了压制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美国一些政客的解读,可能更能代表拜登此行的真实目的。若果真如此,就不得不说,“美国认为的亚洲”和真实的亚洲之间,其实存在着较大差距。“亚洲奇迹”是拥抱全球化的结果,亚洲未来也需要继续同世界深度融合。美国若想把门罗主义搬到亚洲来,难免“水土不服”。

亚洲需要的是构建包容合作的共同安全,不是“冷战”对抗的军事同盟。拜登此行渲染“今日乌克兰或是明日东亚”论调,强化军事同盟体系,妄图推动“亚太版北约”进一步走实,将亚太变成地缘政治的角斗场。这不符合亚洲各国人民对未来的期待。

亚洲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亚洲各国不允许“新冷战”阴霾笼罩本地区。前不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时表示,大国竞争将导致亚太地区局势不稳,保持合作框架尤为重要。

亚洲人民建设维护地区安全的创举,弥足珍贵,当下尤需传承发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精神、全球安全倡议,无不体现中国等地区国家的智慧和努力。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区合作论坛等安全合作机制,为地区国家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洲国家有信心和能力,共同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亚洲需要的是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发展,不是“封闭排他”的经济冷战。开放合作是亚洲走向繁荣的成功经验。多年来,中国同地区国家团结一心,通过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亚太经合组织等机制,大力促进地区国家间务实合作。亚太15国参与的《区城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迎来新机遇。

中国对亚洲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不可否认,更难以替代。中国对亚洲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一半以上。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8个国际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77.9亿美元,主要投向亚洲国家。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加速了亚洲国家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提升了地区软硬联通水平,并在应对新冠疫情、助力各国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正与地区国家聚焦发展,积极对接全球发展倡议与各国发展议程,推动亚洲成为后疫情时代增长动力源。要地区各国配合美排斥中国的地缘目标,丢弃现有成熟有效合作机制,另起炉灶,却无法得到美在资金技术支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保障,这恐怕低估了地区各国的智商。

亚洲需要的是坚持相互尊重的包容合作,不是以“价值观”论亲疏的阵营对立。“印太经济框架”,已被拜登定义为“基于价值观的新经济合作框架”,显有将经济和发展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之嫌。此前东盟领导人赴美举行峰会,而轮值主席国柬埔寨却未获安排与美双边会晤。评论认为,这缘起美对柬埔寨“人权”状况的“不悦”。

美国动辄拿“价值观”说事儿,拼凑意识形态小圈子,是过时的冷战思维,在亚洲捧场的人并不多。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日前公开表示,发展中国家不再需要接受或假装接受西方是世界的道义领袖了;不再盲从西方价值观之后,世界格局必然发生巨大变化,也将更加井然有序。

亚洲各国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尽相同,只有超越分歧差异,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成就,才能有整体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繁荣,才会有光明前景、美好未来。这是亚洲各国人民从历史和现实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任何希望在本地区发挥作用的力量,都需要珍视的“价值”、遵守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