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举牌博汇纸业,“印尼第一大财团”金光集团布局A股进行时

6月21日晚间,博汇纸业发布公告,表示金光集团截至6月20日的持股,为66842226股,达到5%的举牌标准。对于增持目的,金光集团表示对中国经济和造纸行业的长期看好。金光集团是印尼著名的财团之一,其业务领域,横跨造纸、食品及粮油、房地产、金融、电信和环保再生能源开发六大核心行业。此次金光集团主动举牌,或是其布局A股的开始。


6月21日晚间,博汇纸业公告称,公司已收到股东宁波亚洲纸管纸箱有限公司(下称信息披露义务人)出具的权益报告书。截止2019年6月20日收盘,信息披露人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达到6684.22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5.00%,达到上市公司举牌标准。

简式权益报告书显示,本次增持方来自宁波亚洲纸管纸箱有限公司,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黄志源之子黄强,以及其子女配偶虞蘅。

本次交易看似平淡,但却牵出大名鼎鼎的印尼排名居前的大财团金光集团。通过股权层层穿透,掌管金光集团的黄氏家族也浮出水面。

公开信息显示,黄氏家族有着近的百年历史,是印尼乃至亚洲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家族企业之一。自1972年创立金光集团以来,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横跨北美、澳洲、亚洲和欧洲的跨国大财团,旗下业务涵盖制浆造纸、食品及粮油、房地产、金融、电信和环保再生能源开发六大核心行业。在造纸行业,金光集团有着“造纸大王”之称,位居全球造纸前十位。

//

长袖善舞的金光集团

//

依靠家族力量,创造世界500强的金光集团,不仅是印尼地位显赫的实力财团,也是华商的一块金子招牌。

金光集团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杰出的华商代表黄奕聪。19世纪20年代,南下南洋谋生的黄奕聪,通过上门贩卖糖果、开办食品厂,完成资本的第一次积累。1972年,标志着金光集团前身的集伟化学有限公司,在印尼东爪哇的莫作多克托创建。之后,这家生产造纸原料氢氧化钠的化工企业,扩展称造纸企业,公司名字也改名为集伟化学纸业有限公司。

如果按照时间倒推,1972年在金光集团的创业史上,是具有特殊意义的1年。就在这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长子黄志源和做过10年下乡青年次子的黄鸿年,都被黄奕聪从大陆召回,开启家族企业的两个开端。黄奕聪彼时的安排,黄志源协助自己经营集伟造纸业务,黄鸿年则派往家族钢铁厂担任总裁。

14年后,金光集团终于获得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1986年,时任集伟总裁的黄志源,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严重亏损的永吉纸业,控制了印尼造纸行业90%的市场份额。永吉纸业1970年由印尼本土企业家、台湾中华纸浆与永丰余合作,是黄志源最大的竞争对手。完成竞争对手的吞并,集伟纸业取得印尼市场造纸行业绝对的垄断权和定价权,很快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派往钢铁厂担任总裁的黄鸿年,通过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不仅在钢铁领域赚得盆满钵满,还在新加坡开辟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此外,黄奕聪的另外几个儿子,三子黄鹏年、四子黄祥年、五子黄柏年、六子黄荣年,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都被安排在各自的领域,一起促成金光集团的高速成长。

1992年,乘着改革的春风,金光集团迎来了第二春。经批准,金光集团获准进入大陆兴业的机会。依靠雄厚的资本,金光集团旗下APP中国不仅先后设立了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金东纸业等十余家造纸企业,而且参股或控股了一大批国有企业。

截至目前,据APP中国官网介绍,在中国我们已拥有了20多家全资或控股浆纸企业并拥有近20家林业公司, 总资产约1726亿元人民币。

//

布局中国

//

在简式权益报告书中,金光集团对于增持原因的表述为“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认为造纸行业的未来可期,拟通过本次权益变动成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方”。而事实上,金光集团对国内造纸业务的布局,早在27年前的1992年便以展开。通过多层布局,金光集团旗下造纸企业已经涵盖了工业用纸、文化用纸、食品用纸和生活用纸等重要用纸领域。

金光集团对中国的第一笔投资,为1992年在宁波设立的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通过与宁波白纸厂共同投资,金光集团建立起年产50万吨高档涂布白纸板生产线,完成国内工业用纸的首次布局。

为加快工业用纸的布局步伐,金光集团此后又成立了宁波亚洲浆纸有限公司和广西桂浆纸业有限公司。

金光集团在国内引发轰动的一次大手笔投资,当属1994年在江苏镇江,投资200亿人民币、产能200万吨的金东纸业。而彼时,中国最大的铜版纸生产厂家,最大产能也仅17万吨。不过,这次投资也颇费周折。公开信息显示,该投资1996年申报,1996年10月才获得国务院批复,1997年5月开工。期间,由于金光集团陷入1997年金融危机,直至1999年金东纸业才完成第一期工程。建成后,金东纸业成为全球最大单一铜版纸生产厂家。

布局完铜版纸,金光集团又设立了亚洲最大的无碳复写纸企业金华盛纸业、世界具有超大规模技术领先的单一制浆生产线之一的海南金海,完成对文化用纸的布局。

此后,金光集团还积极进军食品用纸生产,包括亚龙纸业、金奉源纸业和金鑫(清远)纸业,以及生活用纸金红叶纸业和金王纸业。

//

黄氏操盘

//

从宁波亚洲纸管纸箱有限公司提交给博汇纸业的简式权益报告书来看,金光集团旗下APP中国对博汇纸业的增持,或许并非一时冲动。

该简式权益报告书显示,早在今年4月,黄强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买入博汇纸业1323.06万股,交易区间介于3.64元/股至3.85元/股之间,占比为0.990%。而时隔两个月之后,即在本月,该笔投资又通过大宗交易通道悉数卖出。持股间隔,高达3个月。与此同时,黄强的一致行动人虞蘅,4月买入之后曾有一次减仓,但在本月又将剩余部分全部通过大宗交易通道卖出。

由此不难看出,从今年4月开始,黄强即与一致行动人虞蘅,动用高达2.10亿元资金进行操盘。而在6月21日,博汇纸业又公告称APP中国的增持比例,已达到举牌线。这或意味着,黄氏家族对博汇纸业的资本运作,已经展开。

公开信息显示,博汇纸业2018年卡纸产品实现营收65.22亿元,主营占比为78.20%;文化纸产品实现营收6.67亿元,占比为8.00%;石膏护面纸产品实现营收5.28亿元,占比为6.34%;箱板纸产品实现营收4.73亿元,占比为5.67%;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49亿元,占比为1.79%。显而易见,卡纸业务以78.20%的营收占比,在博汇纸业主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国盛证券的最新研报表明,APP中国在卡纸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为博汇纸业。据该研报数据,2018年白卡纸总产能为1034万吨,APP中国、博汇纸业、晨鸣纸业和太阳纸业分别排名前四,对应市场占比为33.8%、20.8%、19.3%和13.5%。若APP中国获得博汇纸业的市场份额,前者在白卡纸的市场占有率将上升至54.6%,取得一定的定价权。

而实际上,以资本运作著称的黄氏家族,通过股权增持和并购等手段获得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早有先例。在1986年,集伟纸业通过对竞争对手永吉纸业的并购,集伟纸业获得了印尼造纸行业90%的市场份额并取得绝对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