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家分析: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涨跌背后的真相

写在前面

首先,没有哪一个大学排名能全面的反映大学的实力。

选校时很多重要的因素是大学排名无法衡量的(如地理位置、学费、课程设置)。

道理大家都懂。

但现实是,国内部分单位和公司招聘时,对学历背景颇为看重(特别是当就业形势严峻,几百人应聘一两个职位时,大学排名成了很多大公司HR对应届生进行初筛的工具),面临求职压力的学生,“不得不”在选择时更多的考虑排名因素。

而客观上,排名高的大学会吸引更多学生申请,生源水平会提高。名校的师资和经费也都会更受偏爱。

所以排名还是要看的。

但除了名次本身,

更要关注名次变化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涨?

为什么跌?

会不会一直跌下去?

明年还会涨回来吗?

这所大学是不是就此flop了?

今天我们将主要以英国大学为例,辅之以美国、澳洲、新加坡、中国相关的大学,实事求是的来分析排名涨跌背后的真相。

QS排名解析

英国大学遭遇三重考验

今年的QS大学排名,虽然英美名校依然占据明显优势,但从趋势上来说,排名下滑的多于排名上升(英国和美国各有70%的大学出现排名下降)。

具体到英国。

在今年上榜的84所英国大学中:

66所大学的师生比得分下降

59所大学的论文引用量得分下降

51所大学的国际学生得分下降

这么大范围的出现得分下滑,

背后必有原因。

以下3个原因,直接对应上面的3个得分下滑。

① 扩招 (☞师生比)

② 科研影响力/经费(☞人均论文引用量)

③ 国际环境变化(☞国际学生下降)

而事实上,这三个问题不仅困扰着英国大学,很多欧美大学都在遭遇类似的窘境(QS今年上榜的153所美国大学中,有112所大学排名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国大学在“学术声誉”和“论文引用”指标得分下降)

具体来看。

QS排名解析

是什么原因,让诺丁汉大学

差点跌出前100名?

从2013年开始,英国大学放宽了本科招生数量限制。从那时开始,英国大学扩招学生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

但问题不在扩招学生本身。

QS世界大学排名研究主任Sowter认为:“学生数量的增加需要与教学能力的充分提高同时进行,否则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扩招学生,师资却没跟上,导致“师生比”降低,这是一些大学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


例如,大家昨天疯狂"吐槽"的...

诺丁汉大学


今年排在99位的诺丁汉大学,距离开Top100只差一步之遥(这让很多同学非常非常介意)。

事实上,从2019年到2021年,诺丁汉大学仅师生比一项的得分就下降了13分,加权后导致总分降低2.6分。另外诺丁汉大学雇主声誉评分也下降了8分,加权后也令总分下降了0.8分。

假设诺大能加上这3.4分,排名能提高十几名(当然这是抛开其他影响因素,理想情况下的效果)

再加上诺大在其他几项如学术声誉、论文引用、国际化比例的得分在2年间也没有大的提升,最终导致学校在今年的排名不太好看。

所以,诺丁汉大学在过去两年QS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师生比下降,其他领域无明显突破。


关于“师生比”这个指标,其实有些争议。

权重高达20%,很多人觉得偏高。但QS认为高师生比意味着学生能获得更多关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而传统私立学校在这个指标上会比较沾光。

因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师生比。

在全世界师生比最高的20所大学中,2所来自英国(牛剑),12所来自美国。

以牛津大学为例。

在别的学校,一个老师可能平均要带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在牛津,甚至有几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情况。牛津学费昂贵的一个原因也在此。


牛津大学导师课

而师生比较低的大学,往往是公立大学。

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为什么科研很牛的伯克利QS排名不高(30名)?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伯克利是一所公立大学,学生很多,师生比极低(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一起上大课时有发生)。在QS排名看来,这样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当然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伯克利大课

跟伯克利有一拼的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

墨大也是公立大学,在校生高达4.6万人!

比伯克利还多!

(这人数在中国大学里都能进Top30了)

学生多,老师少,导致“师生比”成为墨尔本大学的软肋。但凭借接近满分的学术、雇主声誉和超高的国际师生比,墨尔本大学排在41名。


QS排名解析

谢菲今年是怎么了?

在QS的大学排名中,除了“学术声誉”(占比40%,权重极高)这种调查性质的指标外,只有一个评价标准跟学术有关:人均论文引用数(占比20%)

QS通过“人均论文引用量”这一指标来衡量一所大学在过去一年的科研影响力。

有些大学的排名下滑是因为科研在过去一年遭遇“低潮”导致的。(可能只是日常波动,也可能是...)


例如谢菲尔德大学。

从排名趋势图可以看出,从2017年开始,谢菲尔德大学的排名有一个提升和回落的过程。

我研究了过去几年谢菲的QS得分发现,主要波动主要是 “人均论文引用数” 这个单项导致上(不是有些同学说的扩招国际学生导致)

谢菲在2018年前后科研成果颇丰,在18年年底还成立了四大flagship institutes,谢菲的世界排名在那几年一度攀升至75名。


但在过去一年,谢菲的科研似乎遇到低潮。该单项得分比去年下降了十几分,在其他单项分数几乎没变的情况下,导致谢菲的综合排名下降了15位。

与谢菲类似,英国女王大学(贝尔法斯特)今年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人均论文引用量”得分的降低(降了20多分),虽然师生比有所提高,但综排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


但和下面这所大学相比,谢菲和贝法的这点波动简直可以忽略

美国杜克大学,被称作“南方哈佛”。

有小伙伴后台留言说:一看杜克大学排在42位就知道QS排名不靠谱

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杜克大学在今年的QS排名中遭遇“滑铁卢”,从去年的25位大跌到42位。

名校排名出现大波动,其中必有蹊跷。

研究了过去两年杜克大学的QS排名得分后我发现:杜克排名的暴跌,恰恰是因为“科研指标”大跳水(杜克今年的人均论文引用得分仅为去年的一半,大降40分...)

说实话,一般“大厂”的科研指标很少会出现这么大的波动,杜克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大学我了解有限,幸好还有google。

我查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2019年4月,《自然》杂志官网刊登了美国杜克大学前员工通过“篡改试验数据”骗取美国联邦科研补助金的消息。杜克大学校长承认学校在发现学术造假方面的机制有漏洞,并赔偿美国政府1.125亿美金用以解决这一学术不端的诉讼。

其中涉及的15篇论文被撤稿,4篇论文部分撤稿,3篇论文亟需修正。(其中有篇影响因子为12.575的论文在被撤前已被引用了257次,撤稿原因为数据不可靠,无法重复)

QS的这一指标是综合2014-2019年论文引用量数据得出的,上述事件或许会波及更多论文的引用情况,但我并不确定这是不是导致杜克大学论文引用量暴跌的原因之一。未来几个月,还会有其他世界大学排名更新,到时候我们会再关注一下杜克大学的表现吧。


QS排名解析

脱欧、特朗普、香港之乱

对大学的国际化影响大吗?

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工”的人数。

但在2021年QS排名上,英美大学的国际学生指标得分并没有大变化,基本维持了跟前一年差不多的水平。

但这更可能是因为QS收集的数据有滞后性。

英国脱欧、香港之乱、全球疫情、美国暴乱、澳洲留学警示... 这一系列事件对“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工”得分的影响,或许在今年的排名中还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


QS排名解析

南安普顿大学为何争气?

在少数排名上升的英国大学中,南安普顿大学不仅保住了前100的位置,还提高了7个名次,实在难能可贵。


研究后发现,南安今年名次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国际学生指标的提高和师生比的提高。

南安是一所相对年轻的大学。

虽然它的科研声誉和雇主声誉得分一直比较平庸(据我们的观察,科研声誉得分是相对稳定的,除非该大学有大的突破),但南安的人均论文引用量,一直比同级别的其他英国大学要高不少。

在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18所英国大学中,南安属于罗素集团的大学之一,绝对算是英国大学的后起之秀。

所以QS名次差不多的大学,但有些是靠科研影响力立足,有些是靠历史积累的声誉,有些是靠对国际师生的吸引力,还是有区别的。


QS排名解析

新加坡双雄

亚洲第一之争

去年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NTU并列11名,是亚洲排名最好的两所大学。

今年NUS维持住了第11名的位置,NTU却掉到了13名。

其实这种小浮动都很正常,没什么特别好说的。一定要解释的话,NUS去年的国际学生和论文影响力都提高了一些(但NTU的论文影响力还是更好一些)。

而中间插进来12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今年QS排名的提高得益于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工比例的提高(毕竟普林斯顿这种牛校,其他科研指标都是接近满分的存在,没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了)


QS排名解析

为什么香港的大学综合排名集体上升?却在某一项得分集体下滑...

前100名中共有5所香港的大学,排名均有所上升。

其中港大、港科大、港中文、港城市4所大学排名上升幅度都在3~5名,属于微调,且原因各异,不多分析了。

只有港理工上升了16位,而且我发现港理工在过去两年一举从106名飙升至75名。

到底是什么原因?


研究后发现,港理工在过去两年中,最大的调整项是“师生比”,大涨20分。

根据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2017/18学年香港理工大学主要统计数字》的文件,该校2017/18学年全日制学生20722人,学术相关职员1409人。


而根据QS本次排名使用的数据,在学生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该校学术相关教职工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711人。

解释了港理工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

但有些奇怪的是,在过去2年几乎所有香港地区大学的“雇主声誉”一项,都出现了持续下跌。

港大,从2018年的93.4分跌到2021年的76.3分

港科技,从2018年的87.2分跌到2021年的63.6分

港中文,从2018年的83.3分跌到2021年的53.1分

“雇主声誉”这一项的评分是基于QS雇主调查收到的约5万份雇主回复得出的。雇主要列举他们最喜欢招聘的10所本国大学和30所外国大学。

香港的大学为何在这一项上齐齐下跌,我没找到原因,欢迎了解的同学分享。

QS排名解析

小结

无论在感情角度,还是现实角度,谁不希望自己(现在/未来)的母校越来越好呢?

排名作为一种衡量大学优劣的方式,有其存在价值,却也可能误导大家。

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有些“大厂”的HR喜欢使用大学排名来筛选应届生。这是客观上让大学排名在近几年特别有“存在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你真的很介意这一点,可以读一下我们之前发的这篇文章,纯干货,可能对你的留学规划有所帮助。

↓↓↓

资深HR实话实说:英国一年制硕士回国求职竞争力如何

花无百日红,大学排名有起伏很正常,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