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西部双骄,来炸场!


这是川渝的“川”

这是川渝的“渝”

一年多来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

成渝双城联系日渐紧密


如今

顶层设计

蓝图绘制于前

川渝共进,双圈发力

“单打”不行要“合奏”


川渝两地今日礼成

而关乎两地歌曲也

“斗是扎劲”


@川渝人

来挑战一番这首rap 协奏曲

看你能走到第几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炉后

会如何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格局?

又如何带动成渝两大核心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来瞧瞧专家们的解读

↓↓↓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有助于四川“十四五”时期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

陈光看来,《规划纲要》明确了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基础设施网络、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目的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城乡融合发展、公务服务共建共享等重大战略任务。


“这有助于四川‘十四五’时期区域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陈光说道。


陈光还介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日前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成都的创新集群位置从2020年全球47位上升到39位,提升8个位次。成都的发展常常超出人们预期。


“十四五”以后,成都又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成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规划纲要》为成都创新发展明确的方向。”陈光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将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成都未来发展重要城市形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成都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


陈光还关注此次《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经济圈规划范围的明确。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比较,总面积和常住人口位于第三位,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于第四位,后发特性比较明显,发展环境和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陈光表示,我们不可能沿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经验,需要更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除行政桎梏、赢得成渝地区经济圈建设新成就。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璐: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在中小城市

“‘成都东进’正在突飞猛进,而‘重庆西拓’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刘璐说道:成都东进主要是拓展发展制造业的空间(向东翻越龙泉山脉大片平原地区),同时可以更好地和重庆便利的长江航运对接。“东进”是成都构建工业能力的适当的“超配”,也是成都新时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落地区域。


他看来,未来“东进”区域可能不仅要承接中国东部的产业转移浪潮,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中国工厂”──成为整个中国工业能力的一个浓缩。而重庆本身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便捷的长江航运,也对成都东进发展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引进以及成品的外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刘璐还认为,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不仅在于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本身,更在于两城之间的多个中小城市发展,“两地之间及周边的中小城市的发展,是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部分,相比于成都和重庆两地庞大的经济规模而言,两城之间的大量兄弟城市的GDP还在1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如何以成渝两城作为发展极,加速带动两城之间的这些中小城市的发展,这是建设成渝经济圈的重点。在成渝双核的驱动下,周边城市的协同、差异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高铁时代之后,对于成渝沿线拥有高铁站的城市而言,其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刘璐看来,高铁沿线的居民既可以到成渝两座特大城市去工作,然后挣了钱回来在本地生活和消费;成渝这两座特大城市的居民和企业也可以便捷地到这些高铁沿线的城市去投资兴业,或者居住生活。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这种要素的便捷流动也必然会带来商品市场的流动和趋同,并最终带动这些高铁沿线的城市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种要素的流动是双向的,成渝作为一个经济区的不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位于成、渝之间的中小城市受到带动。”


而放眼全国乃至世界,成都现在拥有两个机场,航空优势更加明显。从成都出发,向东4个小时可以飞到东北,向南4个小时可以飞到新加坡,而向西北4个小时可以飞到新疆西部。换句话说,从东北亚以日韩为代表的发达经济圈,到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经济圈,再到西北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对接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腹地,这不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勾勒出的宏大画卷吗?以航空半径4个小时来计算,成渝正好可以算作是一个地理上的中心。刘璐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发展的当前,成渝有望迎来大发展的区位优势加持。“可以预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来源丨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

记者杨璐绮

编辑巫柯欣

制图蒋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