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二十大名将(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大,牵扯国家最多,死伤人口最多的战争;但是这也是无数军事天才们梦寐以求的世界,在这个时期内,诞生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称之为数不胜数也毫不为过,现在盘点下二战时期二十大名将。(不喜勿喷)

排名标准:以各人的统帅能力为主要标准。综合考虑战绩、综合能力、军事理论等,对个人人品、政治才能等,不纳入标准。(本排名无高低、强弱之分)

二十、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1885年11月8日一1946年2月23日), 日本陆军大将,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指挥官,战犯。高知县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任驻外武官、步兵团长等职。 1944年9月任第14方面军司令,率部在菲律宾吕宋岛负隅顽抗,直到日本败降。主要成就:征服新加坡、俘虏13万英、印、澳联军。

十九、冈村宁次(おかむら やすじ,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男。大和族,侵华日军战犯,百团大战后调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指挥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并对华北地区的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抗日战争末期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昭和军阀的三羽乌的第三位。

冈村宁次先后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参谋本部任职。1917年在驻华武官处工作。1919年回国后,长期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研究中国情报。1925~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中国内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侵华日军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后被中华民国政府委任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工作总联络部长,协助组织日军和日侨遣返事宜。后被中华民国政府聘为军事顾问。1949年1月回国。1950年被台湾当局聘为“军事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1955年起任日本归国军人组织战友联盟副会长、乡友会会长。1966年9月2日死于日本东京。

十八、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十七、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1900年2月12日~1982年3月18日),出生于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为数不少;但是,拥有外交生涯的勇将却不多见。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红军中就有一位这样的将领,他就是与世纪同龄的苏联元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英文:Vasily Ivanovich Chuikov)。

十六、赫尔曼·威廉·戈林

赫尔曼·威廉·戈林(德语:Hermann Wilhelm Gö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一位政军领袖,在纳粹党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

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元首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与元首关系较为亲密。

戈林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著名的“王牌飞行员”,有着击落22架敌机的纪录,并获得了德国最高级别的军事勋章——“大铁十字勋章”,战争后期还担任曾为“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所领导的第1战斗机联队最后一任指挥官。

战后,戈林加入了纳粹党,为该党最早的一批成员,并参与了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幸未成功。期间身中枪伤。在此之后,他一直靠注射吗啡来减缓痛苦,导致终生麻药成瘾,体型也从健壮转为肥胖。

1933年,戈林创立秘密警察机关——“盖世太保”。

1935年,戈林被元首希特勒任命为德国空军总司令,并凭借他个人的政治影响力为空军取得大量预算与独立地位,令其快速建军。

二战结束后,戈林被盟军抓获。

在审判德国党政军领袖的“纽伦堡审判”中,他被判犯“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并判处绞刑。

1946年10月15日,在行刑前一天夜晚,戈林服毒自杀身亡

十五、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十四、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男,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彭德怀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以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建设大三线副总指挥。他曾任党的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他还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成就: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指挥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等。

十三、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苏联元帅,统帅,军事家,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中与朱可夫、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三驾马车之一。他头脑冷静沉稳、处乱不惊,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逆境时期屡建战功,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

十二、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年12月28日—1973年5月21日),苏联元帅(1944),军事统帅、军事家,二战中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的苏联陆军的野战三驾马车之一。他在军事上所具有的敏锐而正确的直觉是罕见的。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而且作为政治委员出身的他,在激励士气、思想工作等方面有着朱可夫不可比拟的优势。

十一、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美国海军名将、十大五星上将之一,二战时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总司令。

尼米兹早期以研究潜艇为主,而后成为美军中柴油引擎技术的专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米兹担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等职务,主导对日作战。战后,尼米兹担任海军作战部长,一直至1947年退役为止。

1966年2月20日,尼米兹逝世,享年80岁。美国为纪念尼米兹,将其去世之后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此外,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及加州旧金山有以他为名的尼米兹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