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数字浪潮、智创互联”这一主题,华为、京东、美的等全球731家企业纷纷秀出最新技术成果。
机器人从站点装货后,会按照固定路线行驶至客户指定地点,通过“看脸”等多种方式完成快捷取货;一块大屏幕上集中展示着特定区域内经济产业、公共交通、人居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并依据大数据分析对下一步情形作出判断……
10月24日,第四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以下简称“互联网+”博览会)在佛山开幕。现场,围绕“数字浪潮、智创互联”这一主题,华为、京东、美的等全球731家企业纷纷秀出最新技术成果,吸引了全场目光。
4年来,佛山以“互联网+”博览会为平台,积极引导和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此次开幕式上,12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90.17亿元。此外,作为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季华实验室与9家共建单位联合参展,携30个科技项目开启“首秀”。
全新风口
数字化浪潮构筑新想象空间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场数字化浪潮正在重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机器人自动装货、送货并完成签收,这是京东物流推出的“无人物流”技术。在展会二号馆的京东物流展区,一台台红白相间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引来众人驻足。
如今,“无人物流”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京东物流华南分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陆海欣介绍称,京东X事业部根据不同场景的用户需求,研发并生产出自动驾驶货车、配送机器人等多种自动驾驶产品。“目前,配送机器人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等20多个城市进行日常运营。”
同在二号馆,华为带来的智慧城市神经系统,正生动诠释着数字化对城市治理带来的革新。
“智慧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赋予城市生命力的正是神经系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部(广东)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个神经系统不仅包含城市大脑中枢,还需要从大脑到末梢的神经网络。“我们将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物联网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来综合展示区域内城市运行状况,并为决策分析提供支撑。”
他以城区积水点排查为例,该系统可利用气象、交通、物联网等多种数据,判断区域内哪些地方有积水风险,供决策参考。
除了衣食住行、城市治理,数字化浪潮同样在工业领域兴起。位于佛山的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空压机及相关产品。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葆德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此次展出的产品就加装了信息收集反馈单元,借助“葆德云”为空压机赋予更多服务功能。“例如,一旦空压机在平台报障,管理人员获悉后,便可通过平台预约附近的维修技师上门维修。同时,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同步获取技师上门进度、维修进度、维修内容等信息。”
这样的数字化转型,正在越来越多佛山企业中上演。近年来,佛山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创新发展之路,连续4年举办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积极引导和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佛山市愿和广大企业家一道,紧抓国家重大发展机遇,以‘互联网+’为重要桥梁和平台共谋合作、互利共赢,在数字浪潮中共谋合作、互利共赢。”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
四年征程
展会更专业、更国际化
“过去大家对‘互联网+’的概念认知比较片面,从早期博览会展示内容就能看出来。随着博览会举办到第四届,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大家对‘互联网+’这一概念的理解在不断深化、细化,专业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连续三年参展的众陶联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白梅感慨道。
白梅的观点,也得到了广东奥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梁珊珊的认可。“我们先后参加了第二届、第四届‘互联网+’博览会。可以明显感觉到参展商展出的产品和服务正逐渐从消费互联网领域蔓延至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产业互联网’概念在本届展会得到了更好体现。”
回顾过往,自2015年9月10日起,“互联网+”博览会已连续四年登陆佛山。4年来,这一“互联网+”应用展示平台朝着“更国际、更互联”的方向不断迈进。
从参展企业及人数来看,“互联网+”博览会的知名度在持续攀升。数据显示,首届“互联网+”博览会参展企业为456家,而本次参展企业达650余家;在入场观众方面,首届观展人数为7.1万人次,去年该数字增至16.8万人次。
从参展企业来源及类型来看,“互联网+”博览会正不断拓展其在海外的影响力,展示内容紧贴科技潮流前沿。
在首届“互联网+”博览会上,参展企业大多来自国内,展示内容以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为主。而今年“互联网+”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德国、英国的多个展团,展出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城市运营、大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以加强佛山企业与海外企业的沟通交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波助澜。
汉诺威米兰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国良介绍称,目前“互联网+”博览会已获德国官方支持,成为德国经济部在全球范围内支持的百个展会之一。“明年德国企业前来参展有望获得当地政府补贴。”
在刘国良看来,“互联网+”博览会搭建了一个行业信息交互的平台。通过展会,外国展商能更好地了解佛山市场,促使先进技术落地转化。同时,行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能够帮助本地企业拓展思维,打开海外市场。
佛山命题
创新要“顶天”也要“立地”
一年一度的“互联网+”博览会,不仅是“互联网+”前沿技术产品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佛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展示。
作为本届“互联网+”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季华实验室在展会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去年,首批四家广东省实验室正式启建,落户佛山的季华实验室便是其中之一。此次,季华实验室和9家共建单位联合参加“互联网+”博览会,参展项目达30个,主要集中在传感器、机器人、微纳光学等领域。来自复旦大学的超精密测量及运动控制产品便是其中之一。
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研究院研究员张志平介绍称,这款产品主要用于加工先进装备。“目前同类产品的精度都在微米级,而我们将精度提升了200倍,达到五纳米级。国内只有我们能达到这个精度。”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季华实验室,接下来将努力将精度进一步提升至一纳米级。
“实验室基础建设规划已经完成,现处于招标阶段,今年年底前一定会动工。此外,首批9个项目已经立项。”季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宋志义说,实验室已开始面向全球吸引、招聘人才,计划招聘150个博士生,目前已引入一支新加坡团队。
围绕“顶天立地”的研究定位,季华实验室已确定三个主要学科方向,即机器人及控制、面向生命科学的高端仪器装备、微纳光学。“我们的研究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技术突破,也要符合地方产业升级换代需求。”宋志义说。
季华实验室正是佛山以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我们要加快制造业动能转换,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动量子通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今年初,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如是强调。
紧接着,《佛山市“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正式发布,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圈。与此同时,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应运而生。
如今,启建仅数月的季华实验室,已取得初步进展。这无疑为三龙湾乃至“一环创新圈”的蓬勃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互联网+”博览会开幕式上,12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金额达90.17亿元。
项目涵盖了国家信息中心与佛山市区两级政府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合作,也有清华大学、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在高水平产学研方面的合作,还有美的、阿里云计算等企业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在佛山融合发展的蓬勃态势。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要通过博览会会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德国元素”亮相展会
中德嘉宾共寻智能制造合作机遇
本届“互联网+”博览会上,以AHK德商会、TUV南德、中德城市联盟为代表的“德国元素”亮相。围绕智能制造、工业4.0等话题,中德两国的企业、机构代表展开热议。
德国菲尼克斯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弗兰克·斯敦贝格说:“身处数字化浪潮,我们关注焦点是什么?那就是数字孪生。”该公司有6万个不同的产品,希望借助数字孪生有效提升产品兼容性。
在宝马汽车工厂,机器人正代替人工进行缺陷检测。“机器人可取代原先70%的人力,承担89%至99%的工作负荷,力争为消费者提供100%质量过关的产品。”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规划副总裁赫尔曼·斯托格麦尔介绍称。
如今,工业4.0浪潮正席卷全球。许多佛山制造企业也顺势而为,着力开拓市场空间。
“机器人和自动化是美的集团最具战略意义的一个战略性板块。”美的集团战略发展总监张建勋说。张建勋介绍,美的和德国机器人龙头企业库卡将创办一家本部位于佛山的合资企业,为佛山打造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生态圈、价值链。
此外,美的还和库卡合建了位于顺德的产业示范区。“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顺德这个腹地跟库卡实现联袂合作。跟德国技术同仁一起实现双赢合作。”张建勋介绍道。
在多数中德嘉宾看来,两国企业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已成为我们在德国以外最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内部分支机构的合作彰显出我们推动中德合作的意愿。”弗兰克·斯敦贝格说。
“没有人能靠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成功。合作、交流是最重要的。”无独有偶,德国电气与电子工业协会主席米夏埃尔·齐则默尔也对中德企业合作表示高度肯定。
除生产制造方面的产业合作外,中德合作已经深入到了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今年8月,佛山机器人学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正式启动战略合作,弗劳恩霍夫协会计划在顺德设立项目中心,为顺德、佛山乃至华南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国际业务发展项目负责人凯·玛兹纳表示,协会还将考虑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佛山企业,重点为本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我们希望促进佛山和弗劳恩霍夫协会的合作,能让双方从不同方面受益。”玛兹纳介绍道。
行业交流是德国产业界实践工业4.0的有效经验,德国企业对与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充满浓厚兴趣。“我们会帮助引导公司建立交流网络,为此提供政策支持和咨询服务。”米夏埃尔·齐则默尔表示。
智能制造研讨会24日举行
中小企如何迈出智能制造第一步?
10月24日,智能制造研讨会在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上,德国弗劳恩霍夫工业自动化研究所(IFF)材料处理工程及系统部门经理克劳斯·赫斯特,IFF光学三维检测研究项目经理与高级研究员埃里克·托斯曼进行了专题演讲,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多家佛山自动化企业也现场分享成功案例。
在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变革的浪潮?实现工厂智能化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会上,多名专家、企业代表各抒己见,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
以龙头为标杆
顺应智造潮流
论坛现场,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把脉智能化的发展大趋势。埃里克·托斯曼认为,智能制造浪潮不可逆转,基于这样的研判,IFF专注于数字化辅助系统的研发,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嘉腾机器人看准机遇,着力打造工业机器人。”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说,现在国内机器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嘉腾机器人的服务对象主要仍是大企业。然而,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将有越来越多中小企业采用机器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这几年,很多中小企业家希望转型,但仍处于观望状态。”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马检建议,中小企业应该保持淡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找出路。大家应该坚定信心,顺应潮流。”
“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催生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从想法到行动,世界各国制造型企业都在积极顺应这一潮流。”在马检看来,中小企业自身也要认识到智造转型的紧迫性,勇敢迈出制造升级的步伐,“大家可将龙头企业作为标杆,采取‘跟随战略’。”
转型必须“软硬兼施”
“量体裁衣”全面升级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瓶颈,在智造转型过程中将面临更高的试错成本与更大风险。中小企业如何迈出智能制造第一步,成为专家和企业家们讨论的重点。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确立核心技术是中小企业智造转型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则是打造品牌影响力。”马检认为,中小企业可以从企业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流程管理信息化、企业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五大方面探路智能制造。
广东捷瞬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周建议,在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不能一味照搬前人经验,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智能化改造方案。谈及改造成本问题之时,李周认为,近年佛山市政府也在大力支持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而且改造成本也在逐步下降,他鼓励企业要勇于尝试,不要因为短期成本过高而忽视长期效益。
“智能制造就是借助智能化装备,通过智能化研发、管理,生产智能化产品,为大众提供智能化服务。”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专家马占清说,全面整合硬件和软件,真正实现从生产到服务的互联互通,同样是中小企业智造转型的题中之义,不能过分关注智能化硬件的投入,而忽视了智能化平台的建设。
结合物联网案例分析,克劳斯·赫斯特建议中小企业要重视大数据应用,推动包括终端设备管理、数据收集、智能数据管理、增值服务等环节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智造转型的效果。
撰文:王芃琹 林洛峰
摄影:戴嘉信
编辑统筹:李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