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抵制口罩到支持,欧美人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我们还在迷思老外为啥不肯戴口罩、非要扎堆聚集的时候,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扩散,西方国家的一些观念也迎来了“拐点”。

三段对话


从欧洲到北美,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规定,建议或强制民众戴口罩。


西方人为何这么反感戴口罩,又非要违反禁令出门“浪”?又是什么促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呢?


下面几段对话,是我和我的学生近期与国外友人、老师聊过的,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3月18日,一名男子在柏林购物时戴上口罩。图片来源:PDA


戴口罩=病人,病人=不该出门


问:你们为什么不戴口罩?


美国同事A:又不是医生、护士,正常人戴口罩就是说明他生病了。什么病需要戴口罩?当然是传染病!得了传染病你还出门?所以,马路上就不该出现戴口罩的人。


不戴口罩,我是为了礼貌


问:你们为什么不戴口罩?


美国同事B: 医生、护士才需要戴口罩啊。如果我走出医院,还戴着口罩,怎么跟别人交谈呀?别人看不到我的脸,多么不礼貌!说话时又要取下来,还不如不戴。


美国人认为,戴口罩交谈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即使是医护人员群体,为保持礼貌和社交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病人在手术室外交谈时也经常会摘下口罩。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一个非医护人员有事没事戴口罩,看着就没礼貌!


保持冷静,继续前进


问:大学为啥不停课?


英国牛津大学辅导员C: “二战的时候我们都没停课,区区病毒能阻止我们上课吗?”


对于大不列颠民众来说,“calm down”(保持冷静), 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虽然国家已显颓势,但毕竟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的辉煌现在也是如数家珍。丘吉尔那句著名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进),就是大英帝国子民的写照。不列颠人民骨子里的傲娇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所以,“我们不会像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因为区区病毒就慌慌张张地改变我们的习惯与日常,淡定如我,一切随风。”


心理分析


看了这几段对话,相信大家对欧美人的心态也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再从心理学角度总结一下。


自由散漫的固有认知


“不喜欢戴,不爱戴,我就不戴,政府也管不了我!”


个体主义的文化在欧美人的大脑里根深蒂固。我们宣扬的戴口罩的必要性,在他们眼里是不成立的:


“我的自由不能因为某些不确定的东西而改变”。


当他们做了“坚决不戴口罩”的决定后,就会产生认知偏差,对支持戴口罩的证据视而不见,只看得到所有支持不戴口罩的证据。


这个在心理学叫做“决断后效应”,是心理学家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认知失调理论[1]的一部分。


这一理论认为,人对几个各有利弊的选项做出选择,是个心理决断过程。在做出选择之后,他对这些事物的态度和评价,会随着选择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人会对被他选中的事物更加偏爱,而对未选中的事物采取贬低的态度。


因此,西方人会更多地看到戴口罩的不必要性,和不戴口罩的合理性。


社群压力


初期,不少西方人都没有把此次疫情当回事,还会“群嘲”、攻击、歧视最先戴口罩的人们。


随着疫情发展,当意识到“或许我也该戴上口罩”的时候,他们会想起来,当初是怎样嘲笑他人的,而如今自己也要做同样的事,会不会被朋友们看不起等等。思来想去,迫于社交压力,他们还是放下了口罩,“裸奔”出门。


社会心理认知:口罩=蒙面=犯罪


事实上,欧洲有多个国家禁止佩戴面罩。


比如,奥地利就禁止民众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或是面罩等遮盖脸部的物品,违者将会被罚款150欧元。如果生病了,确实需要戴口罩,可以请医生开证明,并将证明随时放在身上,否则也可能会受罚。


因此,在欧美人的集体心理认知中,没有充足理由就戴口罩,等于犯罪。


不过,奥地利目前已经成为首个推出强制公民戴口罩规定的西方国家,希望能够从上到下改变民众的认知。


强制戴口罩令,可能会给奥地利人带来文化冲击[2]。图片来源:BBC


归根结底,还是傲慢的“锅”


虽然我们对西方人不戴口罩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和求证,也试图从不同途径去了解他们的心理,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们确实不够灵活,在固有的生活习惯和常年积累的优越感中变得傲慢自大,并逐步思维僵化。


相信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在疫情初期非常不习惯戴口罩:脸大的,说口罩遮不住;脸小的,说口罩挡了眼;皮肤敏感的,戴上口罩就憋“痘痘”;汗多的,嘴巴鼻子在口罩里面蒸桑拿。然而,几乎每个人在政府的号召下,都能及时做出改变。


在我们疑惑外国人为啥不戴口罩的同时,可能他们也在想,为啥中国人几天之内就可以全民戴口罩?


原因之一,可能是我们国家每天都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心理上习惯了变化,也适应了变化。我们处在变化中,与变化和睦而处。


当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不断“攻城略地”,欧美人也慢慢不再以西方文明的傲慢,固守“健康人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很愚昧”的认识。很多西方民众也开始追问:如果从1月底开始就戴上口罩,那么,有多少感染是可以避免的呢?


从傲慢地嘲笑、指责中国人或本国华裔戴口罩,到如今开始反思并采取实际措施,西方人的心理又经历了哪些纠结呢?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在1959年提出的“态度改变模型”[3],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医典自制


这个模型把改变态度看作是信息交流的过程。西方人(包括政府和民众)接收到来自他人(我国的抗疫情况和经验)的信息,会产生一系列主动思考。但由于傲慢和偏见,他们会下意识地贬低来自他国的信息来源,故意扭曲别人的抗疫经验,并使用拒绝、掩盖等方式来对抗说服,而是坚持自己原来的态度。


但随着情境的改变(疫情的扩散与发展),西方人也不得不重新考量信息,最后改变态度。


例如,德国中部图林根州耶拿市政府3月31日宣布,当地政府准备用一周时间逐步引入一项公民义务——在超市及公共交通等人员流动频繁场所佩戴口罩,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由此,耶拿已成为第一个要求民众戴口罩的德国城市。


4月6日,德国耶拿一家超市里,收银员和顾客都戴着口罩。图片来源:新华社


4月2日下午,美国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市卫生部门率先发出新指南,建议居民外出时佩戴“脸部遮蔽物”,主要就是指口罩。指南写道:“没有病征的人仍可能散播新冠病毒。脸部遮蔽物可以防止你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你应在外出时戴上脸部遮蔽物。”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当地时间4月6日表示,佩戴非医用口罩可以帮助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这是谭咏诗首次建议普通民众佩戴口罩。


我们衷心希望西方人能放弃傲慢自大的心理,积极研究相对成功的抗疫经验(比如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因为在病毒面前,傲慢、自大、偏见并没有任何战斗力。


此文转自:公众号 腾讯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