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啥东北小曲儿里要掺上散装粤语?

“心里的花,我想要带你回家。在那深夜酒吧,哪管他是真是假。请你尽情摇摆,忘记钟意的他,你是最迷人噶,你知道吗?”

虽然出自东北人老舅,但是因为这仅有的两句粤语,《野狼Disco》可以让人一瞬间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兰桂坊,伴随着迷离的灯光,穿着吊带裙的风情港女在你身旁激情热舞。即使陈伟霆在视频中尽量让自己显得土味,但听到粤语歌词的一瞬间,也只能把眼前这个男人跟韵味联系在一起。粤语,全世界5651个语种中的气质担当,语调和情绪表达的扛把子。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粤语学习”,在前五页都是粤语培训班和各种网课的广告,这是应试教育物理奥数才会有的待遇,显然粤语已经成为语言中的顶流,不需要升级考试推波助澜,一样有大批人无法抵挡它的魅力,并心甘情愿为这项知识付费。“会说粤语”早已成为一项技能,如能熟练掌握,撩妹撩汉成功指数将会有质的飞跃。对于任何人或作品或语言来说,最难的不是拥有粉丝,而是获得路人缘。不得不说,粤语的国民好感度实在是太高了。

粤语被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全球多地的大量民众广泛使用,而深居内地的人提到粤语,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香港,是维多利亚港来去的游船,是繁华商圈闪耀的霓虹灯招牌,是拥挤的中环街头形色匆匆的人群。这样的印象,大多来自于曾经辉煌的香港流行文化。

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香港文化在这两代人的童年和青春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60年代的邵氏、70年代的嘉禾、80年代的新艺城和90年代的银河映像,这几个电影公司名字的背后,是灿若星河的香港影视明星与百花齐放的电影产业。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香港,是一个香港人自己都会无比怀念的文化黄金年代,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电视,从香港走出的文艺作品深刻地影响着包括内地在内地亚洲流行文化。

从70年代初李小龙横空出世开创了风格独特的功夫电影新时代,到许冠文为代表的许氏三兄弟引领香港喜剧电影的潮流,再到周星驰、王家卫……几乎每个人都代表了一个时代,《唐伯虎点秋香》、《赌侠》、《暗战》、《重庆森林》、《美少年之恋》……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部属于自己青春回忆的香港电影。

让凤梨罐头销量大涨的《重庆森林》

以香港的警匪片为例,从1985年的《警察故事》到2002年的《无间道》,几乎所有的内地人都通过电影学到了那句“Yes Sir”和“Yes Madam”,配合TVB诸如《鉴证实录》、《陀枪师姐》等,成为了很多人的警匪片启蒙,即使是普通话配音版本,也有不少人对着演员的口型,去还原那一句“多谢你哋”。1986年狄龙、张国荣和周润发主演的电影《英雄本色》作为当年香港票房冠军辐射范围几乎涵盖全亚洲,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将主演在一起观看《英雄本色》的场景作为开头,并在剧中多次插入电影主题曲。

韩剧《请回答1988》中播放的《英雄本色》画面

粤语配合影片中香港的街景与演员,给人的感觉就像《鉴证实录》里陈慧珊所饰演的曾医生一样,温柔却坚定有力,开口自带一种精英气质,让人难以抗拒。

《鉴证实录》

另外一个对内地人影响深远的文化要素就是粤语歌,香港流行音乐的兴盛,不仅仅给几代人带来了深刻的回忆,也对华语乐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直接推动了华语乐坛的兴盛和发展。从八十年代开始,香港流行乐坛进入了“两王一后”(“两王”为谭咏麟、张国荣,“一后”为梅艳芳)的时代,这三位的地位不必赘述,尤其是张国荣,他清秀俊朗的五官、绅士又俏皮的气质配合干净的声线,很快在香港乐坛一众唱将中脱颖而出,加上他在电影中也表现出色,“张国荣风”一时间在亚洲范围风靡起来。

而后香港“四大天王”被推出,温文尔雅的黎明、唱功成熟的张学友、深情稳重的刘德华以及活力四射的郭富城创造了很多内地人心中对“天王”的第一印象。

热血乐队Beyond则影响了很多内地人的“摇滚观”,这支由黄家驹、黄贯中、叶世荣、黄家强组成的摇滚乐团是当时亚洲摇滚的代表,创造了包括《海阔天空》、《真的爱你》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直到如今都频频被作为经典翻唱。Beyond的粤语歌曲对内地影响之深也可以从其歌曲的传唱度略知一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很多人看到这句歌词,即使不会粤语也会像看到“一闪一闪亮晶晶”一样,不自觉地唱出来。

Beyond

除了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后起之秀陈奕迅、古巨基、杨千嬅、郑秀文以及被广为人知的作词人林夕、黄伟文等等,给香港乐坛注入了不少活力。粤语歌曲以其婉转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遣词造句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圈粉无数,很多人的灵魂中,有着对粤语歌最真挚的热爱,即使是不关注流行文化的路人,也能哼唱几句《偏偏喜欢你》、《红日》、《真的爱你》等等,在KTV唱这些粤语歌的你虽然有着蹩脚的发音,却依然觉得自己是整个包房最有格调的崽。

实际上除了香港流行文化的加成,粤语本身的底子就非常不错。粤语虽然也是方言的一种,但它同时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汉语,除了在香港、澳门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它还是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语言,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新西兰的第二大语言。在这些西方国家中,粤语被早期的移民使用并广泛传播,如今全球共有1.2亿人在使用粤语。所以,粤语早已冲出方言界,其在世界语言体系中的番位和普通话几乎平起平坐。

粤语的起源分别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语楚国的楚语,而雅言则是周朝的官方用语,儒学从诞生之日其,就是以雅言为载体的。这意味着什么呢?《论语》搭配粤语享用,更能体会儒学灵魂。因为当初孔子他老人家就是用雅言来教学,并且强调了“诗书执礼”都要使用雅言。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样的名句,用粤语重新感受一遍,好像变得更有道理了是怎么回事?两汉时期儒学在岭南地区传播,雅言也通过办学逐渐普及开来。

既然来自于雅言,粤语听起来更加好听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它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特征,包括大量的上古词汇和语法。宋朝的官方字典《广韵》是以当时的开封话为标准音所写而成,现在的普通话已经很难对上了,但是粤语和客家话却能对应其中的大部分用词。

经常听粤语歌或者看香港影视剧的人可能会发现,虽然港剧的剧情常常很摩登,粤语的用词却非常具有古韵,称“吃”为“食”,称“喝”为“饮”,称“穿”叫“着”,称“脱”叫“除”,这些用词在内地讲普通话的人看来,是只有在文言文中才会见到的,而很多词也确实出自古文。

比如粤语中把“站”念做“企(kei)”,在《汉书·高帝纪》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吏卒届山东之人,皆企而望归”。粤语的古韵就藏这样的遣词造句里,它保持着对古代汉语的传承,对于现代人来说,喜欢听粤语,或许也有一种“尚古情怀”作祟。

相对于普通话来说,粤语的音调变化也更加丰富。普通话只有四个音调,而粤语有九个音调,这九个调里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之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粤语读起来已经是抑扬顿挫十分好听,更不用提感情层次丰富的粤语歌了。

粤语在发音上保留了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已经完全消失的入声,也就是发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的音。入声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短促有力,节奏明显。在古诗词中,很多使人喜欢用入声韵,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柳永的《雨霖铃》等,这些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或许并不押韵,但是换成粤语却更有韵味。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汁、泣、急”三个字中“汁”出韵,但是用粤语读做“zap、jap、gap”三字完美押韵且入声发音简短、铿锵有力,感情丰沛。

在看粤语影视剧听粤语歌时也是同理,其中出现的很多用词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些古风古韵,尤其是在粤语歌里更加明显。周华健演唱的《天龙八部》主题曲中有这样的歌词:“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频繁使用叠词搭配歌曲意境,唯美画面呼之欲出。

林夕作词的歌曲中也常常出现古词,比如陈奕迅的《明年今日》中唱道:“或在同伴新婚的盛宴,惶惑地等待你出现”,惶惑一词是典型的古言用词,并且是一个书面语言,用普通话读起来难免有些别扭。同一首歌,用粤语表达和用普通话表达,听起来也有不小的区别,陈奕迅的《富士山下》的国语版《爱情转移》,歌词要传达出的意境截然不同。

外行听粤语大都看个热闹,但也有不少对粤语比较了解的人觉得香港粤语比其他地区的粤语听起来要更加舒服。之所以让人有这种感觉,是因为香港人说话时懒音,比如“你”的发音,正确的应该是“nei”,在香港很多人读为“lei”,发音时不再经过鼻腔,更加简单方便,使得香港的粤语听起来有一种懒洋洋的温柔感,另外由于各种原因,香港人在说话时某些用词习惯用英文替代,也使得香港粤语变得更加独特。

所以要破“粤语情怀”的案,不仅仅要看香港流行文化对内地受众造成的深远影响,还要粤语自身过硬的“基本素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共同作用,蹿起了很多人学粤语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