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中村全景
福安新闻网(郑美珊)“峰倚天柱接苍穹,水碧九曲绕才良。”就首描写如画风光的古诗中的“才良”,就是今天的溪尾镇坂中村。
坂中村三面环山,苍翠巍峨,面前一泓溪水,无数山壑汇成了钱塘溪。汩汩潺潺,时而低吟浅唱,时而长啸轰鸣。一路风情万种,摇动婀娜身姿,直奔大海。溪畔比邻而居的辖下六个村落,犹如天庭撒落的珍珠,镶嵌在富饶而漂亮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唐末宋初至明清年间,坂中处于福安与福宁交界处,水陆便捷,商贸繁荣。先民在躲避战乱,不断迁徙中,发现此海域山海阶梯,呈现“双虹把山头,双龟把水尾,黄犬看门头,虾虾堵水口”的自然风貌,就毅然选择此地栖息。若干年后,勤劳而智慧的先民就在溪尾港流域开创了这片水土。历经围海造田,田地里庄稼一望无际,而烟波浩渺的江面,百舸争流,热闹非凡。明末清初是坂中的鼎盛时期,贤达志士辈出,富豪商贾云集,民熙物阜。“九厅堂十八灶”、“父子登科”、“上条官岭长又长,下条官岭到钱塘”等民间俗语,道出了坂中人文积淀深厚,欣欣向荣的景象。
坂中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却有着不平凡的历史。“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官岭道上何曾忘记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足迹;烟墩(烽台)台上仿佛闻听抗击倭寇刀剑出鞘的怒吼。温热的土地上从没停止过热血的浇灌。民国二十三年,施霖(闽东苏区领导之一)受上级地下党组织委派,乔装教书先生,在坂中村成立苏维埃区政府,发动当地群众,开辟了福州到溪尾港的海上运输线,为苏区输送军需物品长达九个月。此后被国民党武装部察觉,发动十三次疯狂清剿。坂中村的青年不怕牺牲,勇敢杀向欺压百姓的反动势力。由于武力悬殊,国民党反动武装攻入村中,烧毁房屋和储放武器装备的仓库。历史铭记村中经过战斗洗礼的的残垣断壁,铭记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巨大牺牲。九个月的红色记忆永远载入革命的史册。
村中的宋代七星桥遗址,虽经山洪海潮的冲涤,现在桥面荡然无存。可在解放初期的建盛圹出土的石板块仍可识别桥梁建筑的浩大工程。桥边上的宋代栽插的铁柴树,仍然泛着枝茂的绿意,见证了坂中的历史沧桑,留下多少贤人达士的踪影。南宋状元王十朋,从温州沿海岸南下赴泉州任知府。途经坂村,坂村前面就是三十六都小埔铺递。眼前的美景令王状元发出“插稻到山顶,栽松侵日边。长溪水无限,前更有清泉”的赞叹。坂中村英才辈出,从宋代第一位乡试中举的郑缙,到出任浙江瑞安县令的郑利宣,或是名臣文天祥的得意门生、道都监察御史郑会龙,以及远渡南洋开发新加坡,与当地人民结下深情厚谊的清末富商陈油荣,无不是从七星桥走向多姿多彩的外面,书写他们人生辉煌的篇章。七星桥记载着古往今来的悠悠岁月。
漫步溪畔,山海旖旎,惠风和畅,绿野平畴间,瓜果飘香,万里海阔,鱼虾满仓。村村立高楼,户户展新颜,楼台亭阁中笑语响彻云霄。缓步间,可以遍游坂中行政村下辖的几个自然村;上村千年古樟化仙翁,教书育人;情侣枫正气凛然慑妖魔。竹柄的婉约,西亭的朴实,溪里的灵动,下村的柔美,共同合奏坂中美丽乡村新篇章。欢快的节奏,滔滔的河水,总会引发人们无边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