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知青记忆:从北大荒返城后奋力考大学开辟新的人生路(1)

1979年2月,我在黑龙江省前哨农场16连任副指导员,下乡四年半。

2月中旬,我从哈尔滨回前哨农场办理返城手续后,回到哈尔滨接妈妈的班到太平区人民医院(现为哈尔滨市第七医院)上班,做了半年宣传干事。

工作之余靠读小说打发时间,自学了一点数学和英语,进展也不大。过去的同学和朋友们纷纷劝导我,下乡5年回来,已经有了正式工作,该找个对象结婚了。大学不是我们这代人能上的了,如果77年或78年能考上也就考上了,现在应届高中生都正规教育好几年了,你能考过他们?

1977年我放弃高考,1978年没考上,大学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我好像也默认了这种状况,准备把大学梦彻底埋葬了。

有一天,在单位有人议论起今年高考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动了一下:这几乎是我最后一次参加高考的机会,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顿时,儿时的梦在我心中苏醒,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开始兴奋和紧张,还要拼一次!当晚我就又拿起了应考的书本,这时已经是6月中旬,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我向单位请了20天假,回家复习准备应考。

我把这20天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总结去年高考的经验,我的语文底子还算好,不看了;历史和政治也不用花太多工夫;地理主攻比较难弄的时区、日界线问题;力争这4科单科平均达到75分左右,4科总分拿到300分,估计就能进录取线了。然后数学得几分是几分,数学想考好是不可能了,我就集中把其中因式分解的部分钻研透,花了很多时间做各种练习题,基本达到只要是因式分解题我就能拿下的状态,别的题只能碰运气了。在临考前最后3天,我拿了一本政治复习提纲,到松花江边公园找一个僻静地方,坐在长椅上面对大江,看一眼书,在心里默记一下,政治就算是复习了。

高考当时是在最炎热的7月里,7、8、9日考三天。我的考场在太平区12中学。由于有去年在农场那艰难的参考经历,觉得今年要舒服多了。每天早上在家吃了饭,骑车早早到了考场外,边看书边等着进场;上午考完后,中午找个小饭馆吃碗面,然后坐在考场门外又翻开下一场要考科目的书本。连续两天,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都顺利考过去,感觉不错。第三天上午考数学,这是我去年翻船的科目,我的滑铁卢啊!我故作镇静地走入考场,打开卷子,第一道大题映入眼帘:因式分解!20分!我就好像看到了大学瑰丽殿堂大门打开了一道缝隙!我迅速地将这每道4分的5道小题认真解出,然后一遍遍验算,直到我确信这几道题肯定正确才停下。我往考卷后面看看,后面的题我基本做不了,只是有一道7分的题,似乎应该用到勾股定理,我就把勾股定理写到那道题下面。我用了不到一小时就第一个交卷出了考场。

一个多月后,考试成绩公布了,是在哈尔滨市太平区政府院子里用大白纸张榜,按考生成绩排名,我的成绩列在太平区第7位。语文78、历史76、政治72、地理71,前4科拿到了297分,数学得到宝贵的23分。看来第一大题20分全拿了,后面写上那个勾股定理也拿了3分,我的总分得到了320分!我终于抓住了人生中难得的机会,搭上了末班车,冲进了大学门!

1979年是恢复高考后三年里最难考的一年。经过77和78两年数量比较大的招生,79年全国只招收27万人,比上年招生数量减少了10多万人。而经过这两年的预热,全国报考的人数又大增,下乡知青、社会青年和恢复正规教育几年的应届高中生同场竞技,每100个考生只有4个被录取!这个比例在中国高考史上空前绝后!而且,考题难度也骤然加大,使得考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也下降很多,记得当时新闻节目里还专门提到,说是今年考试命题难度加大,普遍分数不高,但录取分数线也会随之调整,希望广大考生不要过于担心云云。后来公布的录取分数线也实在不高,文科265分,理工科只有250分!每科平均50分就录取了,录取线之低恐怕也是高考史上所仅见。

我所毕业的中学,我们那一届毕业生800多人,考上大学的就几个人,百分之一都不到,可见当年我们所受中学教育的水平。

就这样,我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经过1977年的犹豫和放弃,在1978、1979连续两年参加了两场初试和两场复试,终于在1979年9月走进黑龙江大学,成为一名中文系学生,园了我的大学梦。由于我有下乡5年和入党当干部的经历,被系里指定为班长。我们中文79全学年三个班93人,大的有文革前老高三毕业生,已经参加工作10年,30岁出头了,小的是应届高中生只有16岁,相差15岁之多! 我那年22岁,年龄排在第33位,那真是在特殊的历史年代大学的特殊时期。

入学后一个月学校进行了一次体检,在测视力和称体重时,我吓了一跳:视力只有0.4和0.5;体重135斤。就在半年多前我在单位体检,视力是1.0和1.2;体重153斤!准备高考这连滚带爬的20多天里,我的视力下降了60%,体重掉了近20斤,平均每天要掉一斤肉啊!

1979年我考入大学时的照片,22岁。

1983年我从黑龙江大学毕业,被选调下派到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先后任党委秘书,党委副书记.后又被抽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一年。1985年8月,经组织推荐加考试,进入中共中央党校3年制培训班学习.1988年毕业,到省政协工作,官至处级。

1992年"下海"从商,先后在深圳,珠海,北京,河北、哈尔滨、黑龙江绥化、江苏启东等地,搞过内贸,外贸;开过酒吧,饭店,宾馆;管理过企业;做过房地产,炒过股票,担任过外资企业和港资企业的总裁,在深圳黑龙江商会工作过。现在已经退休。

文学是我唯一真正的业余爱好.从1983年起,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写作和翻译的新闻,政论,文艺作品几百万字.1991年出版散文诗歌集<<梦里华年>>.2001年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抚远拓荒者》,2008年编著萝北县历史文化丛书《崛起的原点》等,2009年出版文集《追逐太阳》三卷本)我的理想是:"创造新生活.记录新生活."


1988年在巴彦县西集镇跟一起工作过的农村干部合影。

1989年在省政协工作期间参加全国两会。

1992年在深圳经商。

1998年在哈尔滨。

2005年在兰西。

2017年在深圳市黑龙江商会与过去在省机关工作的朋友相会留影。

2018年春在新加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