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净利润增速3年三超120%,兴齐眼药凭什么?眼科赛道卷不卷?

2019年,兴齐眼药成了一只妖股。

当年4月下旬开始,兴齐眼药股价从18元左右一路狂奔年内最高的 97元,涨幅337%。跨过年,疯涨势头丝毫不减,7月冲上了226元的最高点。如果以2019年低点计算在内,不到2年的时间里,兴齐眼药涨了15倍。与2016年5.1元的上市发行价相比,更是翻了40多倍。

不过,再是妖股也有尽时。触及最高点之后,兴齐眼药的股价开始一路下行,目前已经回落至110元左右。特别是2022年第一季度股价就缩水了40%。

虽然没了“作妖”般疯涨的股价,但兴齐眼药似乎铁了心要拿出点“惊艳”的数据。

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报,兴齐眼药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23%,不止如此,实际上在过去连续三年的财报中其净利润增长都超过了120%。

01

兴齐眼药凭什么

2021年,兴齐眼药的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达到0.28亿元,同比增长49.26%。

与营收相比,增长更快的是净利润。2021年兴齐眼药扣非净利润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117.09%,前两年更甚,2019年增速为208.5%,2020年增速为156.7%。

迅猛增速的背后是强有力的基本盘。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眼科药物批准文号51个,其中30个产品被列入医保目录,6个产品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兴齐眼药有7个主要产品在同通用名药物中占据绝对销售优势。

这一组数据是,0.05%环孢素滴眼液(Ⅱ)市场份额100%,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市场份额10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市场份额100%,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市场份额100%,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市场份额10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市场份额91.88%,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市场份额91.16%……(数据是样本医院2021H1同通用名市场份额,来源于华安证券、米内网)

然而这些产品代表的仅是兴齐眼药的过去,代表其未来的是环孢素A和阿托品。

2020年6月,兴齐眼药的环孢素滴眼液获批上市成为其国内独家产品,业内预计其独占期要到2023年。不过该产品上市后并未迅速放量,2021年H1样本医院销售仅442.42万元,之后兴齐眼药迅速改变策略通过医保谈判成功进入医保,虽然降价幅度达到80%,但销量一下子就升了上去。有数据显示,2022年Q1该产品实现了放量增长,预计全年销售将达到2亿元。

阿托品则是另外一个故事。

财报一发布,兴齐眼药的股价再次迎来一波上涨,10个交易日涨幅达到45%。

如果说现有业务的增长稳固了兴齐眼药基本盘,财报中近视“神药”阿托品的表现则像两年前一样提供了讲一个“好故事”的素材。

根据2021年财报,兴齐眼药的营收主要分为医药制造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虽然医药制造在其中贡献了大部分营收,但医疗服务收入增速特别迅猛,金额从2020年的约1.37亿提升至3.18亿,增幅达到130.71%,远高于公司整体业务营收49%的增速。

2021年,兴齐眼药继2019年“0元购”后再度出手,以1.3亿完成了对沈阳兴齐眼药医院剩余股份的收购,使其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

财报显示,医疗服务收入主要来自眼科医院的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视光收入及药品收入。根据兴齐眼药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中的信息,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兴齐眼药医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和1.60亿元,这与兴齐眼药在2020年年报和2021年半年报中披露的服务收入金额相差不大。也就是说,兴齐眼药服务收入的成倍增长有相当程度都来源自这家兴齐眼药医院。

那么又是什么在兴齐眼药医院的收入中贡献最大呢?

兴齐眼药在关注函回复中表示,兴齐眼药医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自由医疗机构试剂组成的药品收入,其中主力无疑便是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疫情影响下全国医院普遍出现门诊量下滑的情况下,兴齐眼药的医疗服务业务反倒不受影响:仅一年时间里,医疗服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也由2020年的不足20%增长到三成以上。

阿托品被看作是防控青少年近视的一款“神药”,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开始国内便有企业开始申报阿托品临床研究,2018年兴齐眼药成为最早一批步入临床阶段的阿托品研发企业。

2019年,兴齐眼药医院刚刚开始营业便拿到了辽宁省药监局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开始以“院内制剂”的形式销售。同时,兴齐眼药医院还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渠道销售,患者只需要上传当地就医所开的处方、病例等多项材料并经线上医生审核通过后便可远程购买药品。

虽然这种“模式创新”一度引起争议,但的确大大提高了阿托品的销量。让这款尚未获批药物提前实现了放量。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1~7月,沈阳兴齐眼药医院药品收入分别为1401万元、1.14亿元、1.42亿元,分别占医院营收的59.17%、83.01%、88.67%。

在研发上,兴齐眼药的阿托品的进度排在前列,2020 年便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延缓近视进展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上市,竞品中兆科眼科的 NVK-002进展较快在欧美地区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2年底完成国内的两个Ⅲ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1年底获批。同一时期欧康维视的 OT-101、恒瑞医药的HR19034也在国内开始获批Ⅲ期临床。此外,参天制药的 SYD-101和DE-127、极目生物的 ARVN002 也正在美国或新加坡推进Ⅲ期临床试验。

根据华安证券估算,兴齐眼药阿托品产品上市后2023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4.11亿元,预计于2030年销售峰值将达到32.05亿元。

兴齐眼药还有超过22项的研发项目,不过细究起来似乎并不能满足投资者们对于创新的追求。在研发管线中,有4个2类产品,包括2.4 类改良型新药 0.01%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进展)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研发进度全球领先。另两个2类的眼科产品分别为他克莫司混悬滴眼液(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伏立康唑滴眼液(真菌性角膜炎)也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余十多个产品大部分为4类药,其中6个处于注册审评阶段,余下大多都处于药学研究阶段。

02

不“卷”的眼科赛道

小赛道,少玩家,使得眼科药物赛道成为了不那么“卷”的蓝海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2021年眼科用药市场约为247亿元,占眼科医疗整体市场约12%。另一方面,国内眼药市场仅是美国市场(约150亿美元)的五分之一,而国内眼病患者的数量则远超美国。

干眼症是眼药赛道第一大适应证,患者数约为2亿人,其中约40%的干眼症患者为中重度。目前干眼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抗炎治疗、抗菌药治疗。

第一种方式药品较多,最常用的药品主要是人工泪液为主,其中玻璃酸钠滴眼液占据了我国人工泪液接近80%的市场。

第二种治疗方式选择较少。环孢素A是国内药企主攻的产品,这一产品(商品名:Restasis)最早于2003年10月经过FDA批准,由艾尔建研发(浓度为0.05%),2016年达到峰值14.88亿美元。目前国内Restasis的仿制药只有兴齐眼药的“兹润”上市。

但提前上市并非高枕无忧,这一产品有多个紧追的竞争对手,比如李氏大药厂旗下的兆科眼科和恒瑞医药。兆科眼科追得最紧,其环孢素凝胶疗效及安全性与Restasis相似,能实现每天一次给药,公司预计将于2Q22向NMPA提交环孢素A眼凝胶上市申请,较原计划有所推迟。

恒瑞的SHR8028滴眼液(浓度为0.1%),每天给药2次,于2021年1月进入临床3期。据了解这款产品是恒瑞2019年以最高1.65亿美元从德国Novaliq公司引进的,同时引进的产品还有NOV03,用于治疗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蒸发过强型干眼症,在美国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在国内已经获批IND。

在同类产品上,还有一款TNF-α抑制剂特那西普在去年3月完成了临床3期首例患者给药。据了解特那西普是和铂医药2017年从HanAll引进的产品,这是目前针对干眼症为数不多的在研生物创新药。

其他适应证上布局的企业并不多。这些玩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的传统药企,另一类是专注于眼科治疗的后起之秀。

传统药企比如恒瑞、三生、科伦、康弘、康哲,近年来都有积极布局眼科。其中尤以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出名,康柏西普目前已经获批了3个适应证——“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引起的视力损伤”、“继发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引起的视力损伤”,还有一个眼科适应证进入上市审批阶段。

此外,康弘药业还有1个治疗“外伤、化学烧伤、角膜移植术后诱发的新生血管”的KH906滴眼液,也是生物创新药目前已完成Ib期临床。在眼科器械上,康弘布局了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后起之秀有兴齐眼药、兆科眼科、欧康维视、亿胜生物。后三家都通过自主研发和授权引进构建了较丰富的管线。

其中欧康维视是国内仅有的几家研发管线全面覆盖眼科前后部疾病的制药企业,覆盖适应证包括青光眼,近视,慢性NIU-PS, 结膜炎,干眼症,术后炎症,视神经炎,黄斑病变等。

从管线上来看,该公司也是目前国内眼科药物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创新药企之一,拥有20多款产品,自主研发和授权引进的产品比例3:7。其中类固醇植入剂OT-401 (YUTIQ),是国内唯一一款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类固醇植入物,预期获批后将成为中国用于治疗葡萄膜炎疾病的首款及唯一眼部植入剂。

李氏大药厂眼科研发布局也相当丰富,其研发药物管线包含25个品种,候选药物覆盖13项创新药和12项仿制药,包括6种潜在首仿药。适应证覆盖了干眼症、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近视及青光眼。

通过专家访谈,目前眼科主要疾病均有成熟的药品器械,未解决的临床需求主要集中在遗传性眼病上,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等。因此基因疗法被看成是突破口之一,有很多企业正在谋求眼球基因疗法的布局,包括三生药业、康希诺制药、纽福斯、本导基因和辉大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