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0亿元,同比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8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2526亿元,同比增长9.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8元,同比增长7.8%……全市经济交出“年中答卷”,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值增长8.1%
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烟台吹响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集结号,编制完成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实施意见。
建立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储备库,共储备项目300个,总投资8875亿元,初步构建了以现代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为主,以金融、能源、基础设施为支撑的“8+1”项目储备格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450个优选项目中,烟台有37个项目入选,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新产业新业态快速集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56.2亿元,同比增长8.1%,33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完工30个。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2292.4亿元、增长30.5%,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5亿美元、增长18.4%,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加速融合,生产装备、电子软件等领域的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工业+旅游+商业”等跨界融合模式广泛应用。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43.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资源型产业进一步彰显特色,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597.6亿元,同比增长21.1%;医药健康产业完成总收入236.7亿元,同比增长10%;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2家,农字号上市企业15家。
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产业编制完成三年行动方案,南山铝业、玲珑轮胎等5家企业获批山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三位,纳入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到20户。1-6月全市化工行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1亿元、利润1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和9.6%。
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出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全域旅游人才、旅游厕所4个“三年行动计划”,叫响“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品牌。全市接待游客3727人次,同比增长14.6%;实现旅游消费总额501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市各类物流企业达到2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三方物流企业150余家,国家3A级企业69家。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
上半年,全市小麦应收面积192.7万亩,较上年增加17.2万亩;小麦总产78.5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莱阳梨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烟台苹果荣获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10个企业品牌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总量居全省第一。
全市新登记家庭农场391家,10个家庭农场入选省级示范农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67家。完成农村改厕2.8万户、完成率55.38%。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
加快完善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将实现4G移动通信基站等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3家
强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260项压缩到96项,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压缩到27—32个工作日。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全市新增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增长54.5%;完成合同外资7.2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66.7亿美元。全国首个中韩产业园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创新驱动效应持续扩大。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3家,总数达453家;126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783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引育,8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入选数量全省居第一位。
强化基础设施要素支撑
海阳核电年内并网发电
龙烟铁路建成通车。环渤海潍烟高铁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初步设计审查已完成。
蓬栖高速建成通车,龙青高速预计9月竣工通车。文莱高速开工建设,滨海路开发区至蓬莱段快速推进,全线桥涵全面开工建设。
蓬莱国际机场开通、恢复宁波、福州等16个国内城市定期航班,新增福冈、新加坡2个国际城市定期航班,加密哈尔滨、西安等11个城市航线。完成旅客吞吐量 393.5万人次,增长35.3%,货邮吞吐量3.2万吨,同比增长39.5%。
西港区顺岸、液化泊位工程基本完工,30万吨原油码头及转水泊位、烟淄输油管道复线、LNG接收码头及仓储工程、北突堤物流园区等工程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工作。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2号机组年内将并网发电;二期工程项目核准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核准。
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79.1%
出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排220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34个,产生可分配收益1218万元,帮扶带动贫困人口2.7万人。全市556家非公企业与451个贫困村、薄弱村结对共建。选派236名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镇、村,帮助重点县镇村抓党建促脱贫。
上半年市区空气质量四项主要污染物继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79.1%,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制定了《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2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阶段性整治。全面启动实施国土绿化提升三年攻坚行动。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医保补助由450元提高到490元
上半年,全市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31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7%。全市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以内。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50元提高到490元;新增居民35种乙类慢性病病种;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从目前的100元/月提高到118元/月。“全面改薄”开工学校15所,消除大班额开工学校19所。全市100个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已开复工84项,开复工率84%;省级6.1万套任务开工3.04万套,开工率49.6%,基本建成安置房1.98万套,建成率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