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万川明 张华君 李虎成 董学彦
在河南,流传这样一句话——民营经济看“两长”。“两长”是指一南一北的长葛市和长垣县。这两个地方虽相隔近200公里,却不约而同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金钥匙”,并成为河南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典范、标杆和名片。
长葛一地,市场主体近4.4万户,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就有4家,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市。长垣一地,民营经济贡献率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0%,去年财政收入21亿元,在2017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先进排名中,居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第一位。
那么,为什么是“两长”,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厚植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基本经验有哪些是相同相通的?又有哪些各具特色的不同点?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深入两地,探寻答案。
在京港澳高速长垣入口处,每天都会排起长长的“车龙”。杨洪雷/摄
基本经验高度交集
列夫·托尔斯泰有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在长葛市和长垣县干部群众眼里,他们能获得民营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幸福”,其基本经验高度一致。
——政策层面上的“不折腾”,使两地发展民营经济始终保持定力。无论是长葛市委书记尹俊营,还是长垣县委书记武胜军,都把这一条作为当地最基本的成功经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两长”,非但没有“新官不理旧账”“张书记往东,李书记往西”的改弦更张,反而形成了一种传统、一种规矩、一种氛围、一种生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地民营经济起步,20多年来目标不变、焦点不换,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的路,大步朝前坚定走下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率领中央工作组长驻长葛135天,先后形成了11份调查报告。更为重要的是,习仲勋践行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理念和原则,深深影响了长葛的党员干部。改革春风乍起,长葛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就被党委政府迅速激发,并一直得到精心呵护。
长垣县的领导干部同样高度重视民间创富的积极性,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把学习的目标定为浙江温州,紧跟榜样不动摇、不懈怠,直至把长垣打造成如今的“北方小温州”。
——战略层面上的“无中生有”,使两地发展民营经济路径明晰。两地的自然禀赋,在全省范围内看,都是平均线以下的低水平。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土地贫瘠,灾害频发。
长垣起重发迹的地方魏庄、恼里都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长葛废旧金属回收冶炼产业核心所在的大周镇,是典型的沙坡地,“九岗加八洼,旱涝都害怕。”
2017年5月31日,肯尼亚蒙内铁路通车。这条480公里铁路的沿线,所有起重设备都是河南矿山集团的产品。黄志/摄
人穷志不短,饿死不要饭,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无论是长葛的超硬材料、冷链服务、电气制造,还是长垣的起重、卫材、防腐产业,都是原材料、市场、技术“三头在外”,但两地的民营企业家们却能吃得千辛万苦,做出了一篇篇“无中生有”大文章,实现“零资源县”的战略突围。
——党建层面的“高标准全覆盖”,使两地发展民营经济有根有魂。长葛从民营经济起步开始,就持续开展“红色行动”,打造“红色堡垒”,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使党组织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心骨”,党员成为员工心目中的“旗帜”。黄河旋风党委书记乔秋生说:“党建是我们企业最实的投入、最大的财富、最好的资源、最亮的品牌、最高的境界。”
长垣的卫华集团在全省建立起第一家民营企业党校,公司实行党委和集团“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明确界定党组织参与决策企业战略规划、年度计划等中心工作,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现在,长垣已有332个民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重点企业做到了全覆盖。
“党建强,发展强”“让党建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红色引擎”“民营经济每推进一步,党建工作就紧跟一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两地民营经济发展中得到充分印证。
8月2日,长葛市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正在全自动生产输配电设备。记者 聂冬晗/摄
——保障层面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使两地发展民营经济土壤肥沃。总部位于长葛市郊的森源电气董事长楚金甫说:“我从来都没有进过书记市长的办公室。都是他们来企业,有问题,现场解决。”准备在长垣投资建厂的深圳德玛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松说:“这里的领导干部观念很新,长垣办事的速度丝毫不亚于深圳速度。”
给民营企业当好保姆、当好管家、当好“店小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当老板光荣的浓厚氛围,在两地蔚然成风。更重要的是,除了在土地、融资、税收等问题上给企业排忧解难,党委政府还与时俱进,帮助企业梳理发展思路,捕捉高端信息,管控金融风险,对接国际市场,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和更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服务,不但避免民营企业“野蛮生长”,还实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再升级。两地的企业家都亲切地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为“管完会”。
卫华集团生产线上的外罩焊接机器人 宋晓丹/摄
——技术层面的“创新无止境”,使两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动力强劲。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有一句名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两长”的民营企业大都“很酷、很炫、很前卫”。黄河旋风的生产车间,近2万平方米,500台大型机械,只有10个工人。产品早已不单纯是人造金刚石刀具,半导体芯片用大颗粒钻石、新能源锂电池等在同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长垣县卫华集团的拳头产品,也早已不是“傻大笨粗”的传统起重机,他们自主研发的起重机电气防摇摆自动定位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两地的民营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重奖之下,都舍得在核心技术上下血本,“不惜千金买宝刀”,把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到北京中关村,甚至新加坡、德国,目的就是为了占领行业制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跑地位。
——人才层面的“企业家培训和养成”,使两地发展民营经济未来可期。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家族式管理、本土化经营就会成为制约其跨越发展的鸿沟。两地都把解决之道放在了培训上,一个长葛市,参加MBA培训的3500人,清华大学的研修班每月两天固定在森源集团开课。长垣县则持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定向培训班学费,县财政补贴50%。见过世面自然眼界开阔,当年的“土八路”被培养成了“正规军”。
近几年,两地又把培训的重点聚焦到“创二代”身上,长葛的青创中心、青年企业家联合会,长垣的青年企业家俱乐部,目的都是为这些民营企业能打造成百年老店,提供人才支撑和储备,把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立足实际各具特色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长葛和长垣虽然都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但两地却立足自身实际、特点、优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形态。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专用车生产线。 记者王铮/摄
——产业结构不同。多年来,长葛一直都秉持“工业立市”“工业优先”的发展理念,在传统农区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2017年,全市的生产总值是5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达482亿元,占到了81.1%。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比中工业依然占到74.1%。工业比重大的原因,长葛市发改委副主任许民祥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围绕主业、做强主业,“不懂的领域不介入”;另一方面,也与长葛的区位有直接关系,距离郑州这个特大城市和许昌这个区域中心城市太近,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高端化、大体量的服务业反而不占优势。
长垣县今年上半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则为8.97∶50.01∶41.02,虽然工业依然牢牢占据“半壁江山”,但第三产业的增速却十分明显。在长垣县县长秦保建看来,长垣的三次产业比是主客观双重因素影响的结果。客观上,长垣位于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和山东菏泽市之间,居于各中心城市之间的“马蹄心”地带,发展商贸、物流、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空间更大。主观上,长垣县“六城联创”工作起步早、基础好,城市规划和发展框架都足以承载三产的进一步发展。以去年9月一次集中签约为例,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08亿元,仅滩区居民迁建二期工程、汇淼城市商业综合体、蘧孔学校这三个三产项目就占到了49.5亿元。
——资本路径不同。作为长葛这样一个县级市来说,同时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在全省范围内数一数二。“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使长葛的龙头企业如虎添翼。”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明亮说,“充足的资金让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现实。黄河旋风收购上海明匠智能,进军工业4.0智能制造领域。森源电气收购北京东标,让企业有‘大块头’更有‘大智慧’。龙头舞起来,带动配套企业风生水起。”目前,长葛一地,主板、新三板上市及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就有19家之多。
长垣县资本投入的来源则主要靠“回归经济”。在深圳打拼多年的毛丙杰最近回乡创办健和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医疗器械和设备。毛丙杰说:“一方面长垣人重乡情,另一方面老家的营商环境非常好。”长垣以当地企业为载体,以长垣籍众多在外经济能人为纽带,实施“回归工程”,让“人回转、钱回流、业回创”,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去年长垣新引进的亿元以上项目124个,“回归工程”项目就占98个,投资总额达到112.34亿元。
——发展定位不同。因地施策、因地制宜,两地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的差异化,必然带来民营经济发展方向和整个县域目标定位的不同。长葛市提出将依托黄河旋风、森源电气、鲜易科技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智能制造引领区,依托区位优势围绕郑州和航空港后花园,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和许港联动先行区,最终把长葛打造成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强市。
纽科伦自主研发生产的自攀爬起重机,能爬到几十米高的风电机塔架上进行高空作业。郝建森/摄
长垣县则提出,重点发展特色装备制造、健康产业、汽车及零部件、防腐蚀及建筑新材料等当地的优势产业,形成几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此为依托,最终把长垣打造成地区性中心城市,“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以上,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两地都有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目标要求,发力点和着重点却明显不同。长葛提出要“加快融入郑州航空港发展”,长垣更希望借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京津豫产业合作。但无论怎样,都是用足政策、强化优势、主动作为的务实之举。
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采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两长”的民营经济发展都已经转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也大体相似。
——人才问题。对两地民营企业来说,这是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森源集团党总支副书记张瑜霞说,长葛距离中心城市距离较近,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发展定位、待遇和成长环境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长垣县也面临同样问题,现在各企业的技术工人,大部分来自外县市甚至外省,尽管企业想了很多办法,搞青年人才公寓、开行免费班车等等,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县一级人才流失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融资问题。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成本考虑,不太愿意向民营企业放贷,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依靠自有资金滚动投资,根本无法迈开大步子。河南恒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士杰说,他们公司主要生产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得到宇通、海马、比亚迪等厂家的高度认可。但因为流动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幸亏县金融办提供的“过桥基金”,才解了燃眉之急。同样的问题在长葛也存在,虽然县里设立了2亿元的企业互助发展基金当“资金池”,但与大量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缺口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土地问题。两地都地处平原,必须遵守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这些年两地的民营经济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既有企业要扩建,新上项目要落地,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指标。而且一般情况下,一个龙头企业会带动与之相关的上下游服务企业几家甚至几十家在其附近建厂,土地瓶颈更加凸显。虽然两地都采取了诸如“腾笼换鸟”、异地补充等办法,但长远来看,还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看清来路迎接未来
解剖“两长”,总结相同点,梳理不同点,目的是为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实践已经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和措施,让全省更多的地方成为“两长”。
检视两地走过的路,最重要的是做到了“四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方党委政府把方向、定思路,职能部门党委政府搞好服务、“保驾护航”,民营企业内部抓好党建促发展,抓好党建塑文化。民营经济的每一步、每一点,都是党正确领导、坚强领导的结果,颠扑不破。
——始终坚持深化开放。敞开大门搞建设,只要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有利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都强力引进,对政策的、市场的机遇都敏锐捕捉、抢抓在手,并以开放催生和涵养大气包容的精神特质。
——始终坚持有所不为。充分尊重和激发市场主体的首创精神,放心、放开、放手,让群众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创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不大包大揽,不手伸过长,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始终坚持大有所为。树立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营造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激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使当地成为民企勃兴的热土。
上个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聚焦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在政策制定上精准发力,在政策落实上持续给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两地企业家表示,好政策是最大利好,好环境是最大生产力,对河南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两地党政干部表示,虽然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不小,惟有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才能书写出更加出彩的新篇章,迎来民营经济的更大发展和更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