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45岁马巷城隍庙群蕴含文化精髓

来源:台海网

■经过重新修葺,马巷城隍庙焕然一新。

通往马巷城隍庙的牌楼。

台海网12月10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城隍庙、梳妆楼、林百万故居、蔡启瑞故居、通利庙、八卦楼……散落在马巷老街的老建筑,默默地见证着两百多年岁月在老街上留下的痕迹。时光流逝,也许剥落了曾经的鲜亮,但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依旧流淌在马巷人的血脉中,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造福家乡。今天,《走街串巷话马巷》开启老建筑系列,先来听听马巷城隍庙背后的故事。

岁月洗礼

曾经历战乱成为废墟

近三年修复后焕新颜

马巷城隍庙位于翔安一中附近。昨天上午,记者刚进到路口,就看到“城隍庙”的巨大牌楼,往前走100米,便是气势恢弘的闽南传统建筑群,这就是马巷城隍庙群。

城隍庙刚修葺一新,庙内碑林石刻众多,除了建设背景,还有关于朱熹、苏廷玉、陈化成等与当年马巷厅有关的古代名臣史料。在主庙周边,设有土地庙、文庙、武庙、观音堂、龙王宫等,构成了整个马巷城隍庙群。

“你看到的这座庙已有200多年历史了。”马巷城隍庙管委会主任朱水会说,据清朝祀典记载,“凡有地方官住所地,必须建城隍庙、文武庙、姐祖庙及保生大帝庙,为地方官员朔望拈香之所”。作为曾经隶属泉州府管辖今翔安、金门等区域的马巷厅,自然需修建城隍庙和文武庙。

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马巷厅通判万友正的率领下,马巷城隍庙和文武庙在孔沟上(现在的舫山水厂)正式建成。嘉庆十二年(1807年),城隍庙、文武庙迁建到现在的马巷三乡卧龙边,与龙王宫、福德堂、观音堂连成一体。

朱水会说,经历过战乱的马巷城隍庙,曾一度变为废墟,后重新修建。2018年,在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马巷城隍庙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近三年的修复焕发生机。

爱心传承

搭建海内外沟通桥梁

将启动捐资助学计划

朱水会说,马巷城隍庙寄托着民间“护国安邦、施恩救民、赏善罚恶”的美好愿望。2017年朱水会上任后提出修缮计划,立即得到当地群众的积极响应,募捐的第一天就收到70多万元捐赠,最终共筹集到400多万元善款。

除了当地群众,马巷城隍庙也是海峡两岸及东南亚民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据介绍,每年都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信众到马巷城隍庙祭拜。另外,还在金门、澎湖地区以及新加坡设立了分炉。

记者从马巷城隍庙管委会获悉,明年将启动捐资助学和改善民生的计划。据介绍,此次修缮后,尚有一些善款结余,他们打算成立一个基金会,每年用于奖教奖学或救助贫苦户等,让这些善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好地造福家乡。

(文/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何振邦 图/陈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