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腾冲 天下和顺
腾 冲 游 记
文 图 / 刘光曦
从瑞丽包车去腾冲先要到芒市(芒市有几个名字:潞西市、勐巴娜西、芒市)再搭车(或包车),其间两地也有直达班车,从芒市去腾冲不进宝山,半途中从镇安向西北叉过去走芒市-龙陵-团田-勐连-腾冲线,新修的公路大约150公里,非常快捷。
走这条路要穿过高黎贡山的几个长隧道。高黎贡山是世界名山,她的著名在于其具有三重属性,即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有人说站在高黎贡山顶,一双脚踩着两个大陆,向东迈一步是亚洲大陆,向西迈一步是印度大陆。高黎贡山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南方丝绸古道和中缅公路都穿越高黎贡山,中国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特别是著名的滇西抗战与其息息相关。高黎贡山孕育了腾冲,被腾冲人民喻为母亲。
出得山来,新的腾冲县城建立在一个微型的冲积扇平原上,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相对平坦。和云南其他地方一样,只要有平地就有稻田,公路从稻田中穿过,正是农忙时节,地里农民在干着农活。下榻龙居花园别墅酒店,环境优美,趁着休息间隙,我将腾冲的历史进行了一番考究。
腾冲,“南方古丝绸之路”上最后的一站,边陲重镇,著名侨乡。早在新石器时代,腾冲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到了2000年前的西汉,被称为“滇越”,又名“乘象国”。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设置永昌郡时,同时在包含现在的腾冲、龙陵、德宏州、临沧地区这样一片广大地方设置了哀牢县。据云南史学泰斗方国瑜先生考证,哀牢的首邑就在腾冲。唐代以后,“腾冲”、“腾越”交替称呼,先后在这里设置过府、州、厅和指挥使司、卫、镇等级别较高的行政、军事机构,形成怒江以西的政治、军事中心。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更将迤西道移驻腾越,1912年迤西道改为滇西道,1913年滇西道改称腾越道,辖区为现在的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州市。其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置腾越州,腾越一名沿用至清末。腾冲作为县名,始于民国2年(1913),沿用至今。从清末至民国的数十年间,曾七次在腾冲设置迤西道、腾冲府、滇西道、腾越道、第一殖边督办置、腾越边区行政监督署、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署等治所,管理滇西大部地域。
我租了辆车,第一天下午在向导带领下去了北海湿地。
这是一片著名的湿地,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的地质结构与别的湿地明显不同,被称为世界第一“浮毯湿地”。它在县城北面,出城大约10公里路程。这里也是四面环山,属亚热带火山熔岩堰塞湖,是西南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年龄大约接近60万年,主要由北海和青海两个天然湖泊组成。这块湿地的特点是它属于天然的常年性漂浮状,地、水面覆盖着巨大的草排(即浮状苔草),草排最厚可达2米,全国罕见。这里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多种珍稀鸟禽和奇异花草,还是多种候鸟的生息之地。云南五月,北海湿地遍地兰花盛开,犹如一张五彩的巨型花毯铺陈于群山天地之间,人工木板步道逶迤在苔草之上,人工码头整齐排列,供游客上下木船之用,划船工居住的茅草屋点缀期间,连接茅屋和步道的是木制拱桥,拱桥背后是一片树林子,林子后面的远处是农家房舍,房舍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再远处是大山。白鹭不时飞起又落下,水牛在那里悠闲地吃着草,画面之美无言以对,真令人陶醉。
第二天我去了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从远处看,是坐落在一片山坡之上,高低错落,远近疏密有致,近处是大片农田,正是准备插秧季节,农民赶着水牛一手摔着鞭子一手扶着犁铧在翻地,白鹭鸟排着队就跟在农人脚后跟垄沟里捡拾食物,真是有趣,这本身就是一幅很美的图画。在车场停好车,走过两道石质牌坊门楼就算是进了古镇,踏过一座石拱桥,迎面就是和顺图书馆。这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和顺阅书报社”,1928年由该乡旅缅华侨集资,在此基础上创办为图书馆。1938年拆去旧馆房屋,兴建中西合璧式的新馆。整座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图书馆主楼组成。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落落大方,气宇轩昂。馆内窗明几净,花木扶疏,环境静谧。藏书达7万多册,含大量善本、珍本古籍及地方文献,被张天放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门楣悬有胡适、廖承志、张砺等名人题书的“和顺图书馆”匾额,墙上镶嵌着大量名人题刻,愈增添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出图书馆顺右手逐步上行,道路两旁全部青砖灰瓦建筑,古色古香,感觉古城韵味儿十足。到得半途左手向下去,便来到了水库边上。水库岸边修筑了木制步道供人行走。抬头,天空被大树遮蔽,立时让人感觉凉爽无比,向左望去,透过树枝密密的间隙,可见水面上白鹭翻飞,野鸭鸣叫,真是一个休闲好去处。顶头里是个微型广场,有人在和两只孔雀合影,保安在巡逻,大树下摩托车停了一大片。元龙阁在右手半山坡上,山下小水库中是个凉亭,凉亭旁几个孩子在游泳,边上一个妇女在洗衣服。左手上坡不远就到了艾思奇故居,艾思奇故居背靠来凤山,挨着元龙阁,地势高旷,环境优美。这也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四合院楼,民国八年(1919)艾思奇之父李曰垓先生所建。高屋大院,串楼通栏,点缀以西式小阳台,显得格外典雅高致。1979年,艾思奇夫人及亲属将故居献给国家,81年腾冲县委县政府将故居作为艾思奇纪念馆,现在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古城古巷子里,却没有了古远的感觉,到处是生意人的店铺,咖啡馆、茶屋、饭铺子,时装、鞋帽、玉石店,还有古城深处好几个地方在大搞建设,一看即知有商人在大笔投资,真正使人兴味索然,这和介绍它的资料大相径庭,资料是这么说的:和顺古名阳温登,因河流绕村而过,更名“和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是和顺镇。云南著名侨乡,2005年荣获CCTV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获年度大奖。的确,这里山环水绕,广野平畴,杨柳寒烟,荷塘飘香,亭台楼榭与明山秀水相映交辉,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风情画卷,被誉为“南州冠冕古名乡”。为了谋生,一代代和顺人远走他乡,追求梦想,足迹遍及南亚、东南亚及其他国家。他们创立了云南最古老的跨国公司,创办了著名的益群中学、和顺图书馆。商业和文化的熏陶,使和顺历史上人文蔚起,孕育了巨商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寸海廷,民国元勋李曰垓,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等大批英才。儒商一体,尊师重教,爱国爱乡,世代延绵,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而现在感觉太商品化了,观光旅游的人挤破了门,破坏了古镇的宁静和拙朴,但这一定是受很多人欢迎的事体,不议。
第三天向导驱车带我访问了傈僳族人村寨猴桥乡和轮马寨,一直跑到了国门哨卡跟前,直到边防武警战士把我挡在那里不许前行为止。轮马是个不大的寨子,木屋外观看着和傣族人的很像,遇到坡地也是架起两层,底下喂牛,上面堆放干草饲料,不住人,这是和傣族人木屋的区别。寨子里的路都打了水泥,虽然曲曲弯弯顺势而为,但院落里看着都挺干净整洁。在寨子深处一小商店门前,几个村民看我照相,感觉好奇就拉我和他们一起坐下聊天,问我是哪里来的,是不是知道上面要拆迁他们这里,这些我当然不知道了,便和他们聊其他事情,一会儿,小孩子就围了一群,唧唧喳喳笑个不停。我看到几个老妪,头上缠着白巾,衣着服饰汉人打扮,觉得诧异,他们告诉我,现在傈僳人都汉化喽,只有在刀杆节的时候,他们才穿着自己民族服饰,上刀山、踏火海,那时候很热闹,你如果赶得上还是有的拍…在云南边远山区,学生们上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当我们被武警边防战士礼貌劝返,在回轮马途中不时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在那弯曲山路上慢慢地往回走,我就停车把他们捡上,直到最后把小车塞满为止。从他们口中我了解到,从学校到家大概5公里路程,每天一个单程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就这样上山、下山、上山、下山,午饭在学校吃。今天虽然坐在陌生叔叔的车里,但孩子们抑制不住的快乐心情这车里小小的空间已经盛装不下,于是,我们打开所有的车窗玻璃,让那欢声笑语随着弯曲山路飞向了山野,飞向了蓝天。我内心受他们情绪感染,感到无比快乐,待他们到村口下车时,我还有点恋恋不舍;在猴桥,正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农民都在稻田里插秧,不分男女全在干活。一个中年汉子停下手中的活,问我:“你扛着那个仪器是丈量啥子滴?我们这里要重新规划了嘛?”我说:“不是,我是在给你们照相”,他又问:“照相干啥子?”我说:“你们干活的样子很好看,我要让全世界人都看到你们干活的样子。”他憨厚地咧嘴笑起来,嘴里嘟囔着“下田干活的样子有啥子好看滴嚒”。旁边其他人就住了手里的活向他打趣,这时候有几个中学男生下课了也来到田里给大人帮忙,一边干着活一边说说笑笑,这时候田野里气氛活跃,情景温馨宜人。
回返路上下起了大雨,山里的雨说来就来,雨大的雨刮器都来不及刷,我们只好减速慢行。回到城里又是华灯初上,街上车灯像金色的流线,路上行人影影绰绰,回到酒店,我也结束了一天行程。
在去和顺古镇的路口右侧,有一座山头,那是腾冲烈士陵园,和它一路之隔的是腾冲国殇墓园,这座国殇墓园不仅规模大,而且对今天的腾冲来说意义又大不同,因为这是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阵亡将士的纪念陵园,建成于1945年7曰7日。墓园占地88亩,主体建筑呈对称、台阶递进形式,内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碧血千秋”刻石,建有庄严肃穆的忠烈祠。
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正面是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立柱悬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部分将领的题联;散走廊上立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张问德的《答田岛书》、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等碑记。
忠烈祠后为相对高度31米的圆形小团坡,坡顶上墓碑林立,分为四大方阵,纵队排列,代表烈士来自四面八方,虽死犹生。墓园大门一侧筑有“倭冢”一座,寓谢罪之意,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墓园西侧边门旁,一座战士握枪直立站岗铜雕像高大威武,它守卫着刻有远征军二十集团军牺牲将士名字的石碑和一片很大的远征军当年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活动的铜铸地图。
看了这些不禁使我浮想联翩,当年先辈们为了保家卫国,牺牲了几十万人,打通了闻名世界的中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后来又花两年时间修通了中印公路,真正是在人类发展史上大书了一笔,所以我内心的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他们的英灵永垂不朽!
第四天早上我起来看天气,浓雾弥漫,感觉今天不会看到太阳了。和向导约好去拜访60公里开外的云峰山道观,只好洗漱完毕热车出发。由于天早加之下着小雨,我们过了滇滩都没有看到路标,跑错了路。回头折到云峰山下,别人还没有上班呢。 云峰山是滇西著名的道教名山,因其以三座挺拔锐利的山峰直刺苍穹,故名“云峰”。云峰山距县城60公里,海拔2446米,主峰相对高度700米,三座山峰陡峭险峻,拔地披云,怪石擎天,依势而上,被誉为“三折云梯”。山上建有观音殿、玉泉阁、老君殿;下有斗母阁至山门;半山腰有接引殿,山脚建有万佛寺,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传承的求仙问道,听风观雨,体会自然风情的绝佳之地。自中原流传而来的道教文化和险峻奇秀的山石景色构成了一组天地混园的佳境,在整个滇西和东南亚被誉为“仙山”。
下的“仙山”回程半途中又去参观了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这个地质公园是中国最集中、最壮观、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区,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珍贵自然遗产,为全国四大火山群之一。这个公园里主要景点包括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楼火山、黑鱼河、柱状节理等。公园内设有火山博物馆,以大量图片和实物展示了火山运动的科学知识,是我国重要的地质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这个地质公园东侧还有一个神柱(助)谷--柱状节理。它如同地球的窗口一样,由此可窥视地球内部强烈运动和挤压的痕迹。这里的柱状节理呈不规则的四、五、六方形,排列错落有致,有水平、垂直、倾斜、弯曲等阵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因其神秘莫测、气势磅礴、犹如神“助”一般,故被誉为神柱(助)谷。它下面流淌的就是“黑鱼河”。这黑鱼河里的鱼十分神奇,平时在水里,雨天或是怪异天气,这种黑鱼就会爬到岸边附近的树上,等天气正常了它又回到水里面去。由于时间和兴趣关系,还有好几个地方没有去看,比如热海景区、滇缅抗战博物馆、城市瀑布—叠水河等等。
在腾冲的酒吧里宵夜就能够感受到这里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博大,与丽江酒吧的喧闹不同,这里酒吧很安静,环境同样怀古幽深,建筑质朴拙雅。广场的建筑同样是古楼古城墙,配合着灯光,那长长的楼门通道很容易就让人想起了北京的故宫。广场城门外有一组铜雕,那是腾冲故事的典型代表。腾冲与国内其他边境县份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翡翠产于缅甸克钦邦帕敢地区,却是腾冲人最早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并首开翡翠加工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加工历史。2005年8月,腾冲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称号;南方丝绸之路经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印度、阿富汗等南亚国家。依托这条古路,腾冲三宝(腾药、藤编、腾宣)远销国内外,被中国探险家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
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距昆明670公里,距保山168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巍峨的高黎贡山山脉雄峙县境东缘,东北和东部以高黎贡山山脉主脊线同泸水县和隆阳区相连,东南和南部隔龙川江与龙陵县、潞西市接界,西南河西部与梁河县、盈江县比邻,北部和西北部以平和山、大姊妹山及尖高山与缅甸接壤,整个县境的地势北高南低,并由东北向西南急剧下降。腾冲也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史迪威公路就通过腾冲进入缅甸。腾冲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个民族。腾冲还是著名侨乡,有归侨、侨眷4万人,在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台湾、澳门、香港等23个国家和地区。
总之,腾冲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是一个有许多美丽传说和容易发生动人故事的地方。到云南旅行,一定要去腾冲住几天,走走看看。
201X-5-16
腾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