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访千童故里 品秦汉神韵】 可爱的盐山(20)

第六章 历 史 人 物

第二十节 武术名家

在沧州东南部渤海湾西岸,一个中华武林史上号称“沧南盐庆”的地方(即沧县、南皮、盐山、庆云),自清代一直至今,武术高手辈出,流派多样,名扬天下。八极拳、劈挂拳、二郎拳、六合拳、六合枪等多种武术种类皆发源于此。

“文有太极平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仅祖籍盐山的的武术大师就有八极祖师丁发祥、通背劈挂拳传人左宝梅、六合神枪李书文、国术馆之父张之江、津门宗师赵海清等。这些武术大师为弘扬武术精神、扬我国威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而也为沧州赢得了“中国武术之乡”的美誉。

一、北方劈挂通背拳开门人

左宝梅

左宝梅(1753—1818),字占奎,盐山县小营乡大左村人,武术界泰斗级人物。他从小喜爱武术,因在本族排行第八,家居一高台上,后来人称“高山八爷”。武林中本来就有“八极加劈挂,鬼神都害怕;劈挂加八极,英雄叹莫及”的赞叹,和八极拳一样,劈挂拳也是北方流传最为广泛的拳种。

通背劈挂拳

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一位姓韩的道人,留居在盐山县大左村的一座古庙中。左宝梅因爱好武术,经常到古庙中跟韩道人谈武论技。谈到兴处,两人就交手切磋。没想到韩道人武艺高强,左宝梅屡战屡败。后来左宝梅和韩道人成为至交,韩道人向他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这位韩道人是福建少林寺的和尚,因参与反清,少林寺被毁,他化装成道士逃到此地隐居。左宝梅于是磕头拜韩道人为师,经过数年苦练,终于尽得“劈挂通背拳”的真传。

2014年通背劈挂拳被沧州市命名为

“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左宝梅将韩道人所传“劈卦通背拳”苦加钻研练习,从而发扬光大,他首传其侄左华林、弟子潘世魁,后续传至今。此拳演练风格独特,行拳以掌为拳,动作工整、舒展,劲力畅达,力猛沉实,刚柔相济,讲究放长击远,大开大合,正劈反挂,势如破竹,是我国武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劈卦通背拳是国家武术比赛中重要的比赛项目,沧州及盐山劈挂拳传人在国家、省比赛中屡获佳绩绩。劈挂拳七世传人孙振寰于1935年在厦门开办了“通背武术社”,广教学生,悉心耕耘几十年,所传弟子分布至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及港澳和海外。香港通背劈挂拳武术会、澳大利亚通背劈挂拳武术会、加拿大通背劈挂拳武术会、意大利通背劈挂拳武术会等会所,均为其门人所创立。

2016年春,全国各地及海外劈挂拳习练人士到大左村左宝梅墓地纪念这位劈挂拳开山祖师并为之立碑。

【阅读链接】左宝梅以德服布贩

左宝梅为人忠厚,性情温和,虽然武艺高强,但从不恃技凌人,在沧州一带广泛流传着左宝梅以德服布贩的故事。左宝梅曾在盐山县望树集做布经纪(旧时集市上为买卖布匹双方丈量尺寸、撮合生意的中间人),他为人公正,交易公平。一次,一个布贩子和人发生纠纷,自恃身高力大,拳脚了得,就野蛮粗横,蛮不讲理。左宝梅好言相劝,他不但不听,还口出狂言恶语。众人非常气愤,纷纷请求左宝梅教训教训此人。左宝梅和颜悦色地对布贩子说:“小伙子,不要火气太盛。”布贩子见左宝梅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毫不在意,双手用力抓起一个百十来斤的布包放在驴驮上,然后洋洋自得地看着左宝梅,像是在炫耀自己的臂力。左宝梅不动声色,单手抓起一个同样大小的布包,轻轻地放在驴驮上,众人都为左宝梅喝彩叫好。布贩子没有再言,坚请左宝梅到他家中一坐。

左宝梅知其意,就带着徒弟潘世魁来到布贩子家。布贩子寒暄一番后,就要跟左宝梅比试武艺。左宝梅说:“咱俩不必较量,让我的徒弟表演一套拳如何?”潘世魁领命,练了一趟劈挂拳。但见拳风迅猛剽悍,起落翻飞,密如风雨,快如抽鞭,势如大河流水,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练到高潮处,只见他一个撞肘击在房山上,震得土墙颤抖,沙土簌簌落下。布贩子看得眼睛都直了,对左宝梅师徒的功夫叹服不止。左宝梅对他说:“练武首重武德,切不可以武欺人,否则就会吃亏,影响武人脸面。”布贩子连声称是。

二、六合神枪李书文

李书文(1862—1934),字同臣,盐山县圣佛镇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更因其枪法、拳术天下无双而得“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的美誉。他修习武林绝学《易筋经》《锻骨经》和《洗髓经》,以超常的毅力,获得了超常的劲力。昼扎铜钱眼,夜扎香火头。在他家附近枣树林中,他大枪扎枣,一枪一枣,百枪百枣;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经过十二年勤学若练,李书文集师祖李大中、张克明,师父黄士海、张景星四人拳技、枪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的武术风格。只要大枪一抖,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圆圈,其势恰似长江之水,磅礴千里;扎枪时,恰似流星赶月,鬼恐神惊。速度快,力道猛,且精准度极高,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界。李书文在八极拳门派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八极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来华,在北京设擂台,贴海报,夸海口,京、津两地武术名手与其比武均败。李书文奉师命立即进京赴擂,马洛托夫见李书文瘦小枯干,于是双手抱肩,对着李书文蔑视地吐了一口唾沫。李书文义愤满胸,怒发丹田,随手一记“霸王挥鞭”卧风掌,打得马洛托夫晕头转向,将其左腮部打掉鸡蛋大小的一块皮肉。未等马洛找夫反应过来,李书文顺势一招“大开抱肘”,以闪电般的速度,运起千钧之力将马洛托夫肋骨打裂,击下擂台。

1908年,李书文应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邀做三军武术总教练。他第一天走马上任,在张作霖陪同下来到卫队训练场。在奉军部队中任武术教官的主要是日本人,其次才是中国人。日本武术教官冈本、村野等看到新请来的赫赫有名的“神枪李”竟是一个精瘦枯干、身材矮小的小老头(时年56岁),很不服气,提出 “以武会友”,并签立生死文书,失败者自动离开教官位置。日本教官冈本十分狂傲,急不可待地挥动双掌,恶虎擒羊般朝李书文颈部击去。李书文迅速侧身躲过,顺势一掌,击中冈本肩头,冈本的肩胛骨立即粉碎。众日本教官不服气,还要与李书文较量,被张作霖制止。

神枪李书文墓碑揭幕仪式

【阅读链接】李书文一生挟技走天下,四十年未逢敌手,伤在他拳锋枪技下的武士无数,因此,他警惕性极高,走南闯北来去无踪,一生收徒无数。早期弟子霍殿阁(南皮县小集村人)1927年以精湛的武功击败日本武道高手,入选为清末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护卫队武术总教习,其侄霍庆云为御前侍卫。晚期弟子刘云樵(南皮县王寺镇人)曾击败日本剑道高段名手太田德三郎,1949年刘云樵到台湾,任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侍卫队武术教官。李书文重武德,招收门徒要求严格,品行不端者一概不收。他一生轻资财,乐施舍,在军旅任武术教官时,薪俸优厚而家无积蓄。广交武友,与“大刀”王五等交情至深。其嗣子李萼堂的“鹰爪力”也有独到的功力,用手指往八仙桌的木面上一戳,就是五个窟窿,故人称之为“鹰爪李”。其孙李志诚也能继承家传,活跃于武术界,在湘潭、邵阳一带,颇有声望。

三、国术馆之父张之江

张之江(1882年-1969年),字紫珉,盐山县滕庄子乡留老仁村(今属黄骅市)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张之江幼年上私塾,随祖父攻读诗书,并习练武术,先后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1910年春,张之江与冯玉祥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冯玉祥任会长。

1914年张之江进入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短短几年,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升为师长,成为冯的左膀右臂。1922年10月冯玉祥开办中高级军官训练班,张之江任监察官,并讲授战术课程。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张之江升为察哈尔都统,成为西北军首位方面大员,在此任上,他注重铺路架桥,受到百姓好评。1926年西北军改编为七个军(军长分别是鹿钟麟、宋哲元、李鸣钟、刘郁芬、郑金声、门致中、石友三),本年5月张之江接任西北边防督办、西北军总司令,代替冯玉祥统率西北军。

张之江笃信基督教,有“主教将军”之称。1926年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在南口进攻西北军,他集合干部学校和督办公署卫队亲自带头祷告:“主啊,张作霖、吴佩孚发动内战,妄想武力统一中国。他们好像一只船在大风浪中,迷失方向,愿我主赐给他们智慧,让他们回头登岸……”结果西北军被奉吴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四分五裂。9月16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重组国民联军并参加北伐,张之江任国民联军第一军军长,兼西北边防督办。1927年8月1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路军总司令。不久由于心力交瘁,患病退居二线。

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国术研究馆成立,张之江任馆长。6月国术研究馆易名为中央国术馆,它是中华民国时期主管国术(即武术)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

7月24日国府会议决定任命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张之江、李烈钧、陈绍宽为禁烟委员,张之江为主席,主持对毒品采取禁运、禁贩、禁吸的措施。11月27日张之江赴鲁、豫、秦、陇视察禁烟。

1933年5月,张之江又创办“国术体育传习所”,自任所长。1934年“国术体育传习所”改为“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张之江任校长。1935年他被派往欧美各国考察体育,曾率南洋旅行团去南洋各国宣传发扬国术的活动,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

1936年8月,张之江率领中央国术馆队员参加柏林奥运会,进行武术表演,使西方第一次见到中国武术。武术表演轰动了世界体坛,世界舆论界更称“中国国术具有艺术、舞蹈、奋斗三大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及尚武精神”。为此,张之江获得了该届奥运会以“五环”为标志的纪念章,并被誉为"中国国术开始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

1936年9月26日张之江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之江应李宗仁邀请任第五战区高级顾问,参与指挥了台儿庄战役。

上将张之江圣诞制赠墨盒

全国解放后,1954年12月张之江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特邀委员,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1955年2月11日,毛泽东主席曾致信张之江,对他的爱国热忱表示敬意。1956年2月,张之江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发言,对发展中国武术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年秋,国家体委在北京举行全国武术表演,张之江应聘为总裁判长。

1969年5月12日,张之江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毛泽东主席致张之江先生的信

【阅读链接】武术高手张之江

张之江本人是武术高手,致力于体育教育,多次率团出国考察,弘扬中华武术,提倡术德并重,文武兼修,主张博采众长,反对门户之见;著有《东游感想录》《国术与体育》《国术与国难》等著作。

张之江在统领西北军时期就非常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据说他在南口指挥作战时,因日夜操劳过度而患中风,中西医药治疗均不见效,他的警卫余国栋教他学练太极拳,身体竟很快恢复了健康,他于是更加笃定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并向中央申请把武术改称为“国术”,以提高武术的重要性。

中央国术馆最终在1928年3月成立,馆址位于南京西华门头条巷,馆长由张之江担任,李景林出任副馆长。在军阀混战时期,张之江和李景林曾两度在战场上对垒,是昔日的仇敌。但张之江深知李景林精通武当剑和内家拳术,遂不计前嫌,一心以振兴国术、选贤任能为旨,三请李景林,终邀得他担任国术馆副馆长。

建馆之初设有少林门和武当门,少林门主要教授少林拳、查拳、弹腿、八极拳、劈挂拳等,武当门主要教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国术馆的主要课程有国术源流、国术规则、拳术和器械套路、摔跤、武术短兵、武术长兵、散手、拳击等。国术馆也组织比赛,如1928年、1933年在南京举行了两届"国术国考",进行了短兵、长兵、摔跤、散手(包括女子散手)等项的比赛。1936年曾组织"国术代表队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表演。

中央国术馆建立之后,为使中华武术更为光大,还创办了《国术周刊》杂志,请武林名宿介绍自己门派的技艺。从武术源流到其功法的演练,从攻防招术到对拆破解,从拳法到拳理,从长兵到短兵等武术问题,无不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

全国解放后,分处海峡两岸的武术教师,有不少是出身于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对于近代中国武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赤脚踏沧浪,本名闫广超,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终身教育学会会员,河北省宣传部授予的“燕赵文化之星”,首批入选沧州市优秀作家人才库,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盐山县第六批和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历任盐山县孟店中学、常庄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校长,现任沧州广播电视大学盐山分校校长。出版有教育管理专著《当校长你准备好了吗》、长篇历史小说《明末那些事儿》等多部作品。发表的网络作品《大顺悲歌》被评为河北省首届网络文化“五个一”优秀作品,《金陵惊梦》被评为河北省第二届网络文化“五个一”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