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月我市外贸增速居全省第四
进出口总值逾10亿元,其中出口9.9亿元、同比增长34.6%
据淮南海关(筹)统计,今年1-2月份,我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7%,增速居全省第四。其中,出口9.9亿元,增长34.6%。
据了解,1-2月份,我市重点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钢材、文化产品、玩具等。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6亿元,下降5.8%,占外贸出口总值的26.3%;钢材出口1.8亿元,增长12倍,增速喜人;文化产品出口1.4亿元,增长15.5%;玩具出口1.2亿元,增长20.8%。
近年来,淮南海关(筹)将“监管”与“服务”有效融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服务措施,助推进出口企业高质量发展。
商品预归类助力“小巨人”联通新加坡。安徽唐兴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作为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在新加坡投资建厂,但却在“隧道掘进机”五大系统部件的归类上遇到难题。淮南海关(筹)了解情况后,多次到企业走访调研,宣讲商品税则知识,梳理商品属性,提供归类建议,规避企业不合规申报风险,成功解决了货物出口难题,打通企业出海的“最后一公里”。
落实减免税政策服务高校科研攻关。主动对接安徽理工大学,实行专人服务,及时办理减免税手续,逐票落实“十四五”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精准解决高校科研诉求,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一站式”服务,将审核时间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畅通高精仪器进口绿色通道。1-2月份,淮南海关(筹)服务高校引进矢量网络分析仪、高分辨活细胞工作站等高精仪器共15台,办理征免税证明8份,货值657.2万元,减免税款81万元。
发挥“纸黄金”作用为企业“减负”。作为进出口商品“身份证明”的原产地证书,在货物交接、货款结算、索赔理赔、通关验收、减免关税等方面发挥极大作用,薄薄的一张纸成为出口企业进军海外必不可少的贸易凭证。淮南海关(筹)主动开展政策研究,分析梳理辖区重点出口企业与产品,积极宣讲RCEP原产地规则政策,指导企业根据产品特点精准申领原产地证书,支持药用辅料、玻璃制品、太阳能浮体等产品出口享惠。1-2月份,该关签发原产地证81份,货值629万美元,为企业减免关税200余万元。
“互联网+海关”实现货物“秒通关”。积极推行“两步申报”“两段准入”,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企业通关时限;大力宣贯“多证合一”,实现单一窗口统一办理业务;利用“智能审单”“自助打印”,帮助企业实现足不出户秒签证书。
淮南海关(筹)表示,将继续深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不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网办理”服务措施,积极推进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和推广原产地业务改革,落实“十四五”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淮南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 巍 通讯员 林 凡
部分图片来源于安徽报关协会
责编 童飞飞 实习生 余乐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